当代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弊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当代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弊端

摘要:日本经济自二战以来仅用时十年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又以10%的速度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举世瞩目。本文以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对的弊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弊端

日本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10年,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主要表现有:国内消费不济。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纷纷破产,银行坏帐增加。以及其他非重要问题。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减税、扩大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目标制度、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等。最根本原因是被动的制度屏障,以及由此而破坏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1 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经过长时间的战前和战时实验后,日本实行的是国家指导而私人所有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是战后日本迈向世界第二大生产高效的经济体地位的主要因素。战后特殊历史背景的日本式经济中,政府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在市场中同时嵌入了激发和抑制因素。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英美资本主义的计划市场经济,成为“追赶主义”经济模式的典型。

可以说,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日本国内市场体系不发达,市场规模有限,市场机制尚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日本政府的这

种体制安排是相当有效和合理的。然而,制度安排是要与时俱进的,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强人的日本,已由“赶超型”经济向“稳定型”经济过度。随着经济总量的膨胀和经济规模的扩张、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目标的改变,必然会导致与原有经济制度的不和谐。原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 日本经济的特征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具有一定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均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而导致停滞。一旦进入锁定状态,即诺斯分析制度变迁依赖的两种极端形式,要脱身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利益因素是造成路径依赖的深层原因种制度形成以后就形成了与原有制度共存共荣的“既得利益集团”。原有利益既得者对现存体制有着强烈的要求,力阻新路径的形成,哪怕是新的体制较之现存体制更有效率。就制度的大范围变迁而言,没有一个个人的选择是起“决定性”作用,路径一旦形成、便只能通过修修补补来延续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

3 日本经济的发展弊端

3.1宏观把握不当

政策出现严重失误日本的市场经济属于长期契约型经济。在日本型经济体系中,各方经济体虽以市场经济为法则,但尽量回避市场调节,更多地采用契约关系的方式,长期合作。

日本的问题出现在80年代末期,当时大藏省对投机者不负责任的借款监管较弱,甚至没有执行监管。随后90年代日本改革失败不是政府经济部门对经济的干预引起的,而是政府经济部门在执行政策时面对特殊利益集团失去自主性造成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背景趋势下,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其行政干预力量较强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其改革的原则就是所谓的国际化和自由化。

实际上,导致日本经济在八十年代中期陷入泡沫状态最终引发长达十余年的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客观上产生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外

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日本没能及时适应,主观上日本自身对策严重失误以及政治经济金融乃至教育等体制的弊端使其不能适

应由工业社会转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新时代的要求,妨碍了日本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3.2体制的弊端,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经济陷入衰退后迟迟不能恢复,政府政策多次失误也表明战后形成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体制不能适

应新时代的要求。

政治体制之弊:一党长期执政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官商勾结;奉行金钱政治,有理无钱莫进政治大门,这无疑不利于政府实现最

佳政治效益,决策失误频频在所难免:长期执政使得部分官僚反而掌握了实际权力,而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官员成了摆设傀儡;一党独大,反对党势力不足也使得政治竞争力不足,议员们争争吵吵,执行者的官员们却是积极性不高,活力不足:中央集权致使地方权力过小,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等等。

金融体制之弊:日本实行行政管理即大藏省对财政金融实行一体化护卫舰队式管理,各银行间缺乏应有的竞争,一些银行不良贷款项目严重,死账呆账巨大;严格行政管理导致官商勾结,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向管理人员行赂,打通关节,躲避金融检查,获取特殊利益。

企业经营体制之弊:在日本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业盛行大而全,小企业也要寄靠在大企业的旗下,结果丧失了自主性,大企业触礁,小企业也跟着翻船,唇亡齿寒。创新不足使得日本结构调整缓慢,在高科技竞争中大大落后于欧美,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不如韩国、台湾,于是日本传统产业生产出的产品严重过剩。

3.3金融改革不力导致金融动荡与经济衰退

1997年秋季,在金融层面上以大型金融机构破产、股价暴跌和日元汇率狂泄为表象的日本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引起全球的关注。日本的金融动荡与同时期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有着本

质的不同,泰国等的危机是“被动型危机”,即在内部经济结构出现问题之后,由外部力量冲击而突然爆发,日本的金融动荡则是“主动型危机”。

3.4社会需求进一步减少

从日本政府发表的另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可以看到,家庭支出2001年4月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4.5%。这主要就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预期收入不乐观,使得人们用于教育和购买汽车的费用分别减少19.3%和26.8%;4月日本工业生产比上月减少1.7%,其中电器机械方面因携带电话、电脑、电子零部件需求大幅减少,以至减产6.1%;反映6—9月投资走势的指标“机械设备订货”,1—3月比去年同期也减少7.0%:生产下降。导致了企业设备投资下降,影响了员工收入,从而导致了消费下降,使社会需求进一步减少,进而又影响下一轮社会经济活动更加紧缩。

综上所述,日本之所以发生严重经济衰退既有客观环境的变化,又有与传统体制的不适应,更主要的在于日本人自己的主观失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种经济模式只能适应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伴随着世界经济环境及态势的变化,必然要做相应的调整,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