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最新班级生活有规则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
()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2.难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簸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
出示课件:
图一:学校美丽的花园。

图二:漂亮的教室。

图三:整洁的楼道。

图四:宽敞的教室。

图五:垃圾满地的马路。

图六: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

图七:漂满垃圾的小河。

师:你们从这几幅图中看懂了什么?看完后面三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情景好,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其他地方。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学生甲: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室就干净、漂亮了。

学生乙: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学生丙:是,因为垃圾太脏
了,应该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去。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做法,分辨对错。

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四、这样可不行
师:公共场所是公众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是人群较多的地方。

在这些人群中,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

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会怎么样呢?21教育网
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公共场所,我们随处会看见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有人乱涂乱刻。

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情况。

你发现了哪些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播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视频。

师: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你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学生根据课本第40页的“我的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我的建议,并在全班集体交流。

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不仅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

可见,公共场所卫生关乎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感受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认识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


五、我能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
学生举手回答。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纸屑捡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41页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了解多少。

生: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在墙壁、树木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等等。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刻乱画,共同来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熟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花朵图片。

要求: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哪种情景
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可不行
我能做到的……
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3.行为与习惯
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4.过程与方法
(1)结合反面事例,学会傲一个讲文明、有公德的人。

(2)尝试运用多种途径,从我做起,保持公共场所安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知道在公共场所应低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2)懂得在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

2.难点
(1)培养在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的良好习惯,做到尊重他人。

(2)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然后通过自身去影响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反面事例。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平时发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班的几位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答:想)
2.课前准备好的几个学生表演节目。

(表演内容为教室内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3.师生共同观看节目。

4.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同学的行为吗?你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生答:不喜欢。

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 5.师生共同点评刚才表演节目中的几种不文明的行为,指出哪里做得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6.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想一想:(1)如果你有这些行为,你怎么办?(2)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你怎么办?
7.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8.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9.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你们知道有些行为是不文明的,也都表示改掉这些坏毛病,你们真棒!我相信如果大家发现不文明行为后能够及时制止,我们的班级会变得安静无比,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这也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一一我们小点儿声。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一年,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可塑性很高,所以教师利用反面事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做个小小“调音师”
1.课件出示噪声的危害。

2.师生共同观看。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调音师”。

请同学们针对教材第47。

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做才能杜绝不和谐的声音,把这些声音变小呢?
4.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5.师:小小调音师们,你们想到哪些好办法,帮助大家消除噪音呢?
6.全班交流方法。

生1:做个警示贴,提醒自己小声些。

生2:讨论时,每组可以指定一个小组长。

声音太大时,他就提醒大家。

生3:在班内设监督员,监督同学们的行为,制止不和谐的声音产生。

生4:和老师一起编写儿歌,大家传唱。

7.师:看来,你们发现了很多好的办法,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合格的“调音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入实际,拓展延伸
1.师:从班级到学校,我们的小调音师们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并想了很多办法制止它们,完成了我们“调音师”的责任。

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走出学校去找一找哪里需要我们这些小小调音师。

21•世纪*教育网
2.师:在出发前,我们要先培训一下,争取做个合格的“调音师”。

3.课件出示提示安静的标志。

4.学生积极地辨认这些标志,说出标志所代表的意义。

5.课件出示一些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的图片。

6.学生仔细观看,并查找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

7。

学生汇报。

生1:医院。

生2:学校。

生3:图书馆。

生4:阅览室。

8.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些场所都有警示标志,也需要我们这些“调音师”去引导大家保持这些场所的安静。

尤其是当我们在这些场所发现不和谐声音的时候,一定记得履行我们的“职责”呀!
9.师:其实,除了这些场所外,还有一些公共场所没有警示标志,但同样需要我们保持安静。

你们知道这样的地方吗?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9页图片,说出哪些场所要小点儿声。

10.学生汇报:公共汽车上、楼梯问、电影院等场所也要小点儿声,不要影响别人。

11.师:其实,这样的地方有很多,就看有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张观察表,记下来还有哪些地方也要小点儿声,提醒同学和自己。

12.小结: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一种礼貌,也是文明的体现,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养成好习惯,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哪些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从而学会在这些场所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四、开阔视野,推而广之
1.师:在前面,我们屡次提到一个间——公共场所.那么怎么理解这个词呢?
2.生:公共场所,相对于私人场所而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场所。

在这样的环境中,它是属于公众的,不是私人空间,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无所顾忌,要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

3.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这些场所要保持安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说到做到,但有些人就是缺少一些公德心,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小小“调音师”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做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设计一些警示标志,去提醒自己和他人。

4.学生分组设计,并画出来警示标志,在班内展示。

5.全班评选,选出设计比较合理的、能让别人一目了然的警示标志。

学生按照样本,再画出一些警示标志。

6.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把这些警示标志张贴在需要的地方,去提醒和警示他人。

7.总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

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使自己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我们小点儿声
噪声影响
缺少公德心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