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百舸孟轲沉疴枝柯横出
B . 怅惘蚊帐苌弘为虎作伥
C . 狰狞挣扎征求峥嵘岁月
D . 城郭敦厚淳朴江天寥廓
2. (2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刈旗衰鬓踯躅架梁之掾
B . 媵嫱玉簟嗔目俏拔秀丽
C . 鼎铛寂寥粟粒廊腰蔓回
D . 旌旗木屐迤逦未雨绸缪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一一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丰义”的蔓延。

B . 4月15日上午,“国际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中国济南项目”学术交流活劫起动仪式在济南国际机场举行。

C . 《百年孤独》堪称世上奇书,艰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感觉或许不知所云,深读才知寓意深遂,曲径通幽。

D . 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 . 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C . 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D . 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6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

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

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

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

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

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

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

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

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

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

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

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

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

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 .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 . 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 . 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 . 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 . 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 . 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 . 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 . 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
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 .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6. (12分) (2018高二下·丹凤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味
姜钦峰(译)
鲁尼是个年轻的摄影师,此次孤身前往西部原始森林,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鬼兰”。

这是一种罕见的野生兰花,如果能拍到“鬼兰”的独家照片,肯定能卖出高价。

但是森林里常有黑熊出没,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他不敢贸然进山,必须在当地找一名向导。

鲁尼慕名找到杰克家里,想请他做向导。

杰克50多岁,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山脚下。

鲁尼刚说明来意,杰克就把头摇得像摆钟:“你疯了,现在是黑瞎子繁育的季节,是它们性情最凶狠的时候,我可不想陪你去送死!”黑熊的视力很差,当地人习惯称它们为黑瞎子。

鲁尼早有心理准备,遭到拒绝并不意外。

他再三恳求,并主动提出愿意多付一倍报酬。

杰克架不住软磨硬泡,最后只好说:“除非你答应我一个条件,遇到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听我指挥,否则你就另请高明吧。

”鲁尼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要能找到“鬼兰”,他什么都不在乎了。

万事俱备,杰克却按兵不动,决定三天后再进山。

鲁尼住在杰克家里,心急如焚,但考虑到有约在先,也不敢多问。

按照杰克的吩咐,在这三天之内,鲁尼不准刷牙洗脸,不准洗澡,连衣服鞋袜都不准换,当然杰克自己也照做。

炎热的夏季,鲁尼几乎浑身发臭,苦不堪言。

终于熬到第四天,两人钻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出发时,鲁尼主动背起了所有的粮食和装备,杰克乐得轻松,专心做向导。

两人在路上边走边聊,杰克说:“其实所有的野兽都怕人,遇到人就会自动躲开,但是黑瞎子视力很弱,常常会把人误当成其他动物而进行攻击。


鲁尼忽然紧张起来:“万一遇到黑瞎子,我们怎么办?”
“千万别跑,因为人根本跑不过它,最好躺在地上别动。


“那不是等死吗?”鲁尼半信半疑。

杰克笑了笑,胸有成竹道黑瞎子虽然看不清,但是嗅觉特别灵敏,只要闻到人的气味就会吓跑,所以我们身上的气味越浓,就越安全,明白吗?”
鲁尼恍然大悟,难怪三天不许洗澡,原来是这个道理,天知道是真是假!
杰克和鲁尼在森林里转了三天三夜,仍未找到“鬼兰”,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

这天傍晚,他们正在前行,忽然闯出一只大黑熊,敦实得像枚炮弹,低吼着直冲过来。

杰克并不惊慌,马上躺在地上不动。

鲁尼突然愣了一下,扭头撒腿就跑,早把杰克的交代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杰克见状,急得大喊:“千万别动,快躺下,你跑不过黑瞎子的!”
鲁尼头也不回,边跑边说:“对不起,杰克,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能活命。

”原来他心里早就想好了,万一遇到黑熊就拼命跑,因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最远的那个最安全。

眼看鲁尼越跑越远,杰克无可奈何,只好继续躺在地上装死。

黑熊渐渐逼近,忽然闻到杰克身上发出的强烈气味,知道是人的气味,吓得赶紧后退两步,往别处去了。

黑熊走远了,杰克从地上爬起来,环顾四周,鲁尼已不见了踪影。

山林寂静,只有鸟叫和风吹树叶的声音,杰克孤零零地站在大树底下,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绝境!
就在杰克绝望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惨叫。

肯定是鲁尼!杰克来不及细想,不顾一切地朝发出声音的方向跑去。

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他发现浑身是血的鲁尼正疼得在地上打滚,右腿已被咬断,血肉模糊。

原来,黑熊撇下杰克后,很快又追上了鲁尼,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疯狂地袭击了鲁尼。

杰克赶紧打开鲁尼的旅行包,找出药品和绷带,帮他包扎止血,然后又拿出卫星电话,迅速拨打求救电话。

几个小时后,救援直升机找到了他们,并把鲁尼送往医院抢救。

半年后,鲁尼伤愈出院,拄着拐杖去找杰克。

他指着自己残废的右腿,愤怒地质问杰克:“你说黑熊闻到人味就会躲开,它为什么还攻击我?难道我身上没有气味?”
杰克满脸沮丧,叹息道:“你有人味吗?早知道你如此没有人味,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敢带你进山啊!”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写到,鲁尼为了能在西部原始森林寻找到“鬼兰”,并将可能拍到的“鬼兰”独家照片卖出高价,他慕名找到杰克,想请他做向导。

B .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表现手法,写出了杰克出于经验而不答应给鲁尼做向导的决心。

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C . 在森林里见到黑熊,鲁尼潜意识地撒腿就跑,也不听从杰克的劝告,因为他认为黑熊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跑得快就会安全。

D . 最后杰克也感到了绝望,因为所有的野外生存装备、食物都背在鲁尼身上,被鲁尼带走了,他无法与外界联络,走不出那片原始森林。

(2)小说中的杰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杰克问鲁尼:“你有人味吗?”那么,你认为鲁尼有“人味”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

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

拂召翊问日:“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日:“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

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

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

”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觿人止之,翊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B .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C .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D .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阴,古代称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据此可推断本文所说的“颍川颍阴”,在颍川的南面。

B . 古人文中介绍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贯,有时在姓名后加字,如《游褒禅山记》文末“庐陵萧君圭君玉”。

本文“河南种拂”“阳翟黄纲”就是籍贯后接姓名这种情况。

C . 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的尊称,是“明府君”的略称。

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

文中刘翊尊称种拂为明府。

D . 嫠,是孀居之人,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泣孤舟之嫠妇”,也是《礼记》中“鳏寡孤独”中“寡”的意思;独,是独居男子,老而无妻曰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 .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 . 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 .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②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9高二下·冀州期末) 情景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切表达了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耻辱的情状。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干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2020·潮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释】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

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

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

④泠风:和风,清风。

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两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既回应了诗题“登太白峰”,又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B . 此诗的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

C . 此诗的五六句,境界开阔,形象自由轻快,诗人飘飘然有出世之思;化用“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语意。

D . 诗人借助想象,描写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

(2)《登太白峰》中,用来表现太白峰的高的哪些艺术手法,与《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艺术手法相同?请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4题;共20分)
10. (3分) (2017高二·拉萨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是非常严格的。

正妻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①________。

这是一种区别。

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

这又是一种区别。

这里所谓长子为嫡子,也必须是正妻之子。

②________。

《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根据这个原则,③________ ,妾媵所生的子即使年长,如果正妻有子,仍应由正妻的子承袭。

11. (6分) (2020高三上·双鸭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鲲龙”AG600是一款国产大型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2009年6月启动研制。

历经9个寒暑,“鲲龙”AG600,以最大53.5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成功陆续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

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封锁状态。

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因此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

“鲲龙”AG600,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

“鲲龙”AG600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的“多面手”。

“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深孚众望首屈一指与众不同填补
B . 不负众望首屈一指不同凡响弥补
C . 不负众望屈指可数与众不同填补
D . 深孚众望屈指可数不同凡响弥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 . 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 . 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 . 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B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C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D . 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12. (3分) (2019高三上·沈阳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①_______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后人应有的敬意,而非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

否则,其著述非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________,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历史。

近些年来,③________,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13. (8分)阅读《师说》选段,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

B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C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

D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 今之众人
C . 句读之不知
D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3)对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4)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夫晋,何厌之有
D . 沛公今欲何至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蹲下去,请蹲下去,细细观察一棵草,哪怕是一棵最平常、最弱小的草。

草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相对,你不再是观察草,而是面对着另一个生命,交流、领悟;草也不再是观察你,草面对着你这庞大而复杂的另一生命,将自由地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尊严、省悟与憧憬。

蹲下去,请蹲下去……
要求: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