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制度框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制度框架
所谓内部审计组织制度,指的是为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和专业化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划分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制度。

(一)跨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1.集权式内审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母公司董事会中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不只对母公司进行内部审计,而且还向各子公司(包括国外和国内)派驻内审人员形成各子公司内审机构,为了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人员要定期轮换,这些内审机构要对各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其监督和评价责任还要对母公司内审委员会负责。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由于子公司内审人员是由母公司内审委员会派入,可能会引起子公司的不合作甚至抵抗,其运行成本较高。

2.分权式内审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母公司董事会中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对母公司进行内部审计,各子公司自行设立内审机构,所设内审机构定期向母公司内审委员会汇报工作并接受其监督,而不接受母公司内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

这种模式下运行成本较低,但可能无法避免内审机构与子公司董事会相互勾结欺瞒母公司的现象,内审的独立性将会受到挑战。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
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

由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独立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和事后的审查和评价。

这是为加强管理而进行的一项内部经济监督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