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机制
李鸿杰;虎保成
【摘要】“十二五”以来,中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但中高职衔接教育还处在初期阶段,未形成成科学有效的机制,加之许多学校仓促开展
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培养机制的对接不
严密,造成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粗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低下.为了指导“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计、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可为同类院校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16(032)014
【总页数】4页(P68-70,8)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
【作者】李鸿杰;虎保成
【作者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
肃天水741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我国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开始,逐
步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各
地、各院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1~3]。

至2015年,我国
已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探索形成了多种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3年开始,针对“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开发了10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现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机制予以总结,供国内同类院校参考。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指,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2年,注册中职学籍,第2年参加当年普通高考报名,学业合格者,第3年转段进入对应高职院校,学
生修满5年并符合毕业条件,颁发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证书。

“五年一贯制”中
高职衔接教育既包括了教育机制,也包括了教学机制,其中教学运行机制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根本。

考虑学籍管理实际,我们只针对学制式衔接进行研究与实践。

“五年一贯制”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实质上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两个教育主体的衔接,可以看作是单纯的分段培养,是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相对于
“2+2+1”模式而言,“五年一贯制”高职衔接教育机制对简单、易行,教学实
施过程连续,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教育教学机制如图1
所示。

1)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科高职教育应更强调“实践性”、“技术性”这两个基本特征,是为技术生产领域培养能够应用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熟练生产、并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4]。

2)中职学校阶段:初中生依自己的意愿并经过选拔进入“五年一贯制”专业班级学习,注册中职学籍,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前2年的学习。

3)专科高职阶段:中职阶段第2年参加当年普通高考报名,学业合格者,转段进入对应高职院校注册高职学籍,继续学习3年。

4)“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制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紧密合作,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开展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掌握工作领域典型任务、专业能力与综合合素质要求,确定学习领域课程。

中职二年完成公共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开设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大学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基础英语、基础数学、基础语文、应用文写作等公共基础课,依专业需求开设物理、化学等基础课,并开设美育、心理健康、公共关系等选修课。

高职三年主要开足专业基础课、公共素质拓展课、专业课、顶岗实习,同时开设专业英语、就业创业课、科技活动课,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复合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过程起总体设计与控制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过程组织、课程建设、教学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体。

采用“五点结合”构建设计“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与专业、环境、课程特点紧密结合,寻找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模式具备实用性、先进性、高效可执行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如图2所示。

2.2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在“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做好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加强前2年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另外,制订“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校企合作”,专业课的设置与内容选取上便于工学结合教学,课程设计上尽量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技能”的双线纵深结构。

在开发时,充分体
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主导思想,校企合作,剖析
行业及其岗位的职责、流程(工作过程),分解出岗位所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以课程的形式覆盖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

界定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关键内容与授课模式,专业核心课要充分体现“课证合一”。

按学制、开设必修与选课程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确定教学时数,按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的渐进顺序,建立科学的纵横向课程关系。

设计理论与实践课比例、理论实践复合课中实践与理论的比例。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路如图3所示。

2.3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是关键。

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岗位任务、技术的创新,校企合作开发适应中职毕业生与高职毕业生岗位能力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课程开发应包括:课程的性质、定位,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教学标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与设备建议,师资、教材、课程资源库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专业课程开发中,力求达到理论实训一体化。

课程开发流程如图4所示。

对专业课要依据学习目标设置学习情境,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学习体验与相关知识的紧密结合形成职业能力。

专业课教学情境多属于实际展现情境、实物情境,如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产品式等,在教学中配合采用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一门课学习情境的设置,要基于认知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布置到形成工作结果;对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要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聚法。

2.4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要充分体现技术技能中心地位,强化实训环节,并将传统的模拟实践转换为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实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养成职业能力。

为了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将“工”“学”结合,构建由单项到综合的递进式实训体系,如图5所示。

在实训性教学中,要抓住5W5H内涵,达到有方案、能执行、有结果,见表1。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底启动“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分段人才培
养研究与试点工作;2014年与省内7所中职学校联合,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森林生态旅游、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利工程、应用化工技术等10个专业的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衔接人才培养工作,招生515名;2015年与省内21所中职学校联合,实施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给排水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林业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等16个专业的联合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700名。

通过“中职”“高职”“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各专业开发了“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中初步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关文献】
[1]马素萍,景圣琪.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构建应关注的五个维度[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2015,31(3):111-113.
[2]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35-37.
[3]张菊霞.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若干关系梳理[J].职教论坛,2013,(7):18-20.
[4]鄂甜.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总779):1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