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月月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有()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小肠绒毛,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吸收面积
④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面是某人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的一张化验单的部分内容,请分析后判断()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
RBC(红细胞)3.0×1012/L(4.0~5.5)×1012/L
WBC(白细胞)13×109/L(4~10)×109/L
HGB(血红蛋白)80 g/L120~160g/L
PLT(血小板)246×109/L(100~300)×109/L
A.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B.该人只有贫血
C.该人只有炎症D.该人既无贫血又无炎症
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
B.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4.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⑤
5.“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印
迹,这说明食物中确实含有()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
D.无机盐
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实验装置,已知试管A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试管B实验材料应为
A.淀粉液+碘液
B.唾液+碘液
C.淀粉液+清水
D.唾液+清水
7.当你用拇指和食指快速夹住垂直落下的尺子时,尺子刻度值的大小可反应你的反应速度,下图为测定反应速度开始和结束手的位置,请你准确读取尺子上能够反映反应速度的刻度值(单位cm)。
A.1cm B.3cm C.4cm D.5cm
8.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原尿和重吸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的部位是()
A.肾小管肾小球B.肾小球肾小管
C.毛细血管肾小管D.肾小囊肾小管
9.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成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这样排列的作用是()
A.防止被太阳晒黑B.使皮肤更具有弹性
C.防止细菌入侵D.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
10.人体呼气时,呼吸肌的活动状态是
A.肋间外肌和膈肌都舒张B.肋间外肌和膈肌都收缩
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D.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11.下列器官或系统与排泄无关的是
A.皮肤B.泌尿系统C.呼吸系统D.消化系统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物的是 ( )
A.水、无机盐B.糖类C.脂肪D.蛋白质
13.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A.血红蛋白增多
B.红细胞增多
C.血小板减少
D.白细胞增多
1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
A.肺泡数目极多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以上都是
15.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收缩、缩小、下降B.舒张、扩大、下降
C.舒张、扩大、升高D.收缩、扩大、下降
16.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 )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D.巩膜和虹膜17.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药物对胃产生刺激。
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18.人的皮肤不慎划破,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含有下列组织中的:()①上皮组织②肌肉组织③神经组织④结缔组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9.如果柳江河中的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其会带来的后果是()
A.人类可以轻易恢复它B.会影响其他生态系统
C.迁移生物,不受影响D.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0.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可浓缩为下面的示意图。
下列关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四肢着地逐步进化成为直立行走
B.从只会使用工具到能制造简单工具,再到能制造复杂工具
C.大脑越来越发达
D.上肢变短,功能逐渐退化
21.下列关于肺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C.在呼吸过程中,肺泡里总是氧气最多
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2.某研究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核桃仁花生仁黄豆
质量(克)①2020
水(毫升)②50③
温度上升(℃)3 2.2 1.4
A.表中①②③分别是10、20、50
B.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黄豆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23.食品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雅称“味蕾上的健康”。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倡导居民食用绿色有机蔬菜B.发芽的马铃薯有毒,应尽量少吃
C.应少吃或避免吃油炸、油煎食品D.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识别保质期
24.如图是中国的“平衡膳食宝塔”,青少年每天应比成人适当多摄取宝塔中哪几层的食物?早、午、晚三餐摄入的能量比最好的是下列哪项()
A.Ⅴ和Ⅲ,0:6:4 B.Ⅲ和Ⅳ,3:4:3 C.Ⅰ和Ⅳ,4:4:2 D.Ⅰ和Ⅱ,2:3:5 25.以下关于肺泡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肺泡很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B.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后氧气增多D.肺泡由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26.入冬以来,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实施煤改气工程,减少废气排放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7.下列关于“食物中水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B.能为生命活动适当提供能量
C.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D.可以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
28.新《环保法》实施后,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
下列措施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B.退耕还林还草
C.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D.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29.图模拟的是膈肌的运动情况与呼吸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结构C代表的是膈 B.结构D代表的是胸廓C.结构E代表的是肺
D.图示为呼气过程
30.人体的肝脏是构成的器官之一。
()
A.内分泌系统B.消化系统C.神经系统D.循环系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详解】
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全长5~6米,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黏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选项中: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而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④小肠的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是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系的。
故选B。
【点睛】
对小肠适于吸收和消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要进行正确的区分,明白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A
解析:A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就会使组织细胞缺氧,造成贫血;白细胞能够吞噬细菌,具有保护和防御作用,白细胞数目过多说明有炎症;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出现出血时血流不止。
据某人的血常规检查化验单可知,该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过少,说明患有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说明体内有炎症,所以该人既有贫血又有炎症。
故选A。
【点睛】
熟知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以及会分析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解析:C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②胃开始,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A正确;③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故B正确;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故C 错误;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过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C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据此解答。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
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故选C
【点睛】
知道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对人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C
【解析】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实验中,挤压花生种子后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印迹,这说明食物确实含有脂肪,C正确。
6.C
解析:C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详解】
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
【点睛】
科学探究实验要注意对照实验原则。
7.C
解析:C
【解析】
应该比较手指上相同位置移动的距离,如拇指移动的距离,这样就能准确读取尺子上反映反应速度的刻度值是4厘米。
8.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
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这是由于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9.D
解析:D
【分析】
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表皮位于皮肤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据此解答.
【详解】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宜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
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皮肤的颜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多少决定的;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由于身体各部分的触觉感受器的分布不同,因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指尖处的感觉神经末梢最多,因而对外界的敏感性最强。
故选D。
【点睛】
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A
解析:A
【分析】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引起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人体呼气时,呼吸肌的活动状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都舒张,A正确,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呼气和吸气时呼吸肌的状态,注意理解并掌握。
11.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有关知识点,回答此题要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以及排泄和排遗的不同。
【详解】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
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其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D。
【点睛】
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是本题解题关键。
12.A
解析:A
【分析】
有机物一般是指含有碳元素且能燃烧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有碳元素且不能燃烧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详解】
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其中水、无机盐等属于无机物,分子小,不含碳,不能燃烧;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分子大,含碳,能燃烧。
故选A。
【点睛】
无机盐属于无机物,注意掌握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13.D
解析:D
【分析】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详解】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
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
因此患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往往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现象。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特点和功能。
14.D
解析:D
【分析】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虽小,肺泡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功能以及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15.D
解析:D
【分析】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的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的变化。
16.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眼球的基本结构。
【详解】
巩膜为白色,坚韧,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人眼的白眼球是指巩膜;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是黑眼睛,眼睛的颜色实际为虹膜的颜色,所以人眼的黑眼球实际是指虹膜,故选择D。
【点睛】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7.B
解析:B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
【详解】
食物中含有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可见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性,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放在由淀粉制成的胶囊里直接吞服,这样就可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各段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18.B
解析: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详解】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
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故选B。
【点睛】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应注意掌握。
19.B
解析:B
【分析】
生物圈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且这些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其他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详解】
A.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它较难,A错误。
B.一个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影响他生态系统,也会影响在其中生存的生物,B正确。
C.一个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影响在其中生存的生物,C错误。
D.如果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不仅会影响到其他生态系统,也会影响在其中生存的生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影响。
20.D
解析:D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解答时可以从人类的起源、进化过程、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方面来切入。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
由爬行慢慢变为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直立行走不仅使视野扩大、前后肢有了明确的分工,而且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人类不断进化。
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制造工具,随着制造I具越来越复杂,它们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可见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头部和脑的进化。
故选D。
【点睛】
结合人类进化的历程了解在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21.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据此解答。
【详解】
肺泡是由最细的支气管分支未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02) 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因此,在呼吸过程中,肺泡中的气体总是氧气最多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肺泡的特点,即可轻松解答。
22.D
解析:D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详解】
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
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不同的食物是该实验的变量。
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是20,②③都是50,A不符合题意。
B.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核桃仁释放的热量最多,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B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C不符合题意。
D.要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若食物燃烧灰烬凉透时,由于这一过程热量的散失,会导致数据偏低,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
23.B
解析:B
【分析】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
A.绿色有机蔬菜营养丰富又健康,能够长期食用,大力倡导居民食用绿色有机蔬菜,A正确。
B.发芽的马铃薯有毒,不能食用,B错误。
C.油炸食品不利于身体健康,尽量少吃或避免吃油炸、油煎食品,C正确。
D.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地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解题的关键。
24.B
解析:B
【分析】
“平衡膳食宝塔”中第Ⅰ层食物,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Ⅱ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Ⅲ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Ⅳ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Ⅲ、Ⅳ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Ⅴ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Ⅲ和Ⅳ食物。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