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习题集锦
1问题 式(5-1)是一维形式的扩散第一定律,请写出三维形式的扩散第一定律。
()C
C
C
J D i j k x y z ∂∂∂=-++∂∂∂
2问题 请举出上坡扩散的具体例子。
提示:参考“相互作用参数”的相关内容。
注意与调幅分解联系 Fe -C -Si ;原子的偏聚;……
3问题 请分别在液态和气态中,举出下坡扩散的具体例子。
墨水滴入静止的水中;熔炼中的除气、提纯等
4问题 夏天铺设柏油马路,沥青味从外面进入教室。
请问沥青的味道主要通过扩散进入教室的吗?
不是,沥青气味是通过对流进入教室的
气体液体中物质流动方式:对流+扩散,固体中只有扩散
5问题 氧气与氮气的平均自由程约为0.055m μ与0.06m μ。
这两个数据与门窗通常的缝隙比小很多。
假定门窗缝隙经过细致加工后达到上述尺寸精度,问关紧门窗在房间里睡觉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
气体分子: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距离,即称为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门缝小于O 与N 的自由程,无法进入室内,……
6问题 1.()B x μ化学势的一维形式?。
请写出B 原子化学势的三维形式。
2. B 原子化学势
的数学性质是标量还是矢量?扩散通量J 呢(矢量)?如果它们的数学性质存在差异,写成等式?是不是会引起矛盾?
7问题 讲义中写到:“气体中的扩散都是下坡扩散,因为气体的0Ω≈”,为什么气体的0Ω≈?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比较大,原子间距离太远
问题 讲义中说:“若Ω非常大且温度不是特别高,则内能项起决定作用,此时1x 的化学势高于2x ,因此B 原子由低浓度的1x 处向2x 处扩散,即上坡扩散”。
1.自己给定数据,用
数据具体说明化学势的高低;2.结合固溶体三种微观状态的理论分析,解释为什么此时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Ω>>0,内能决定作用,同类原子A-A 更易于聚集,因此倾向偏聚,偏聚处A 原子浓度较其他区域高,而A 原子仍向该区域聚集,因此是上坡扩散。
8问题 规则溶液模型的()2
B B B 1ln G
C Z k T C μ=+-Ω+中,没有考虑应变能。
问:
1.如果固溶体的0Ω≈,但原子半径不同造成的应变能必须考虑,此时是否会引起上坡扩散?为什么?
2.表达式中的B G 对扩散有无影响?
半径不同,该原子处及周围晶格产生畸变,应变能促使系统能量增加,若此时原子继续扩散至此,可降低因尺寸不同造成的应变能,所以会造成上坡扩散;
G B 有影响,是否存在空位,将影响G B 的大小,进而影响μB
9问题 扩散现象通常在单相固溶体内部。
当两个相之间平衡时,相间不存在扩散,这是为什么?动态平衡
10问题 1.在相图4-29中,找出两个区域,其中可能发生液相的上坡扩散。
同时指出如何操作才能使上坡扩散真正发生。
2.此时上坡扩散的驱动力是什么?结合键能、应变能还是熵?请逐一分析。
?(联系调幅分解)
11问题 固溶于Fe α-中的碳原子偏析到晶界的过程,是上坡扩散还是下坡扩散? 上坡
12问题 上坡扩散现象在固相中缕缕发生;在液相中偶尔发生;在气相中,上坡扩散不可能发生。
请分析上坡扩散在三种不同物态下存在上述差异的原因。
(三种相中分子运动激烈程度不同),原子间距大,电子云重叠概率高,结合能足够大才能使同类原子聚集,发生上坡扩散
13问题 讲义中说:“若Ω比零大一些但温度也不是很高,内能项仍然为主,即还是上坡扩散”。
问:1.为什么此时内能项为主?2.为什么内能项为主就会导致上坡扩散?
温度不高,说明熵的作用较弱,△G=△U-T △S 可知,此时内能作用仍然为主。
内能项为主,Ω>0,A-A 键结合易于A-B 键,引起偏聚,故是上坡
14问题 一维稳态条件下,浓度与距离是线性关系。
请通过解微分方程给予证明。
C
K x ∂=∂,用第二定律反推第一定律 15问题 讲义中把通量写成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函数,即J =J (x , t )。
为什么能够写成这样的形式?
假定D 不随时间变化,对偏导函数C=C(x,t)可以这么处理,ms 是数学中微分的处理方法
(好!)16问题 讲义中将扩散系数写成D=D(T, p, C)。
请根据物理化学的状态函数理论给予解释。
17问题 讲义指出:在通常条件下,往往假定D 不随C 变化,即D 为常数,这样
22x C
D t C
∂∂=∂∂ 但是,从数学角度看,从⎪⎭⎫ ⎝⎛∂∂∂∂=∂∂x C D x t C 到22x C D t C ∂∂=∂∂,应该要求D 不随x 变化。
这样就与上面的“假定D 不随C 变化,即D 为常数”有些不一致。
请对此给予解释。
(看扩散系数D =。
)
假定D 不随C (=C(x,t))变化,因此可视为~~
18问题 证明误差函数解及正弦解均满足第二定律。
解代入第二定律
19问题 1.碳在γ-F e 中的s /m 102250-⨯=D ,激活能mol /J 104.15⨯=Q ,求870℃
及927℃时的扩散系数。
2.若要铁棒中相同的位置得到相同的碳浓度,870℃渗碳所需时间是927℃的多少倍?
套用扩散系数公式
20问题 在500℃以上,铜氧化成氧化亚铜的过程呈抛物线规律。
这一过程的激活能为158KJ/mol(实际上是铜离子在氧化亚铜晶体中的扩散激活能)。
假定铜在600℃的空气中停留5秒钟形成310-cm 厚的氧化亚铜,问在550℃的空气中停留10秒钟形成多厚的氧化亚铜。
抛物线规律公式
21问题 一维稳态的浓度与距离呈线性关系。
但式(5-15)不是线性的,而它又是一维稳态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参考坐标系换了~~^_^
22问题 与渗碳相反,工程中存在脱碳现象,即原本均匀的碳浓度通过表面扩散到材料之外,使得碳浓度呈现表面低而中心高的状态。
这种现象在中高碳钢中较为普遍。
数学上处理脱碳与渗碳极其相似,也是半无限问题,只不过表面碳原子浓度定义为0。
请根据这些条件写出脱碳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这个只要改变边界条件即可)
23问题 证明式(5-14)。
提示,这实际是复合函数求导问题,把x '当成中间变量。
(这个事实上在考察数学问题,其实觉得做不做皆可)
24问题 1.说明Fe 3(C, N)中碳为什么能够扩散。
注意,Fe 3C 中的碳不能扩散;2.Fe α-中碳的扩散系数与Fe 3(C, N)中碳的扩散系数,哪个更高一些?
因为存在着N 的浓度梯度,N 与C 原子发生置换扩散
α-Fe 中C 是间隙扩散,Fe 3(C, N)中的C 是置换扩散,比较两者大小
25问题 关于柯肯达尔效应,写出几个关键词。
注意,不是写句子,而是只写关键词。
(这个问题可以抓出可肯达尔效应的本质,也并不难做,主要看同学的理解是否到位) 26问题 最初,柯肯达尔效应是在纯Cu 和w Zn =30%的Cu -Zn 合金构成的扩散偶中发现的。
1.试判断用Mo 丝制作的标记物向哪个方向移动,纯Cu 还是Cu -Zn 合金?为什么?提示:Zn 的熔点为419.5℃。
2.使用Mo 丝不仅仅因为它熔点高,还因为它的空位形成能比Cu 与Cu -Zn 合金都高出很多。
为什么对Mo 的空位形成能有这样的要求?3.为什么选择纯Cu 和w Zn =30%的Cu -Zn 合金构成扩散偶?换言之,这种选择对Cu -Zn 相图靠Cu 的一侧有什么要求?
Mo 丝向合金方向移动。
Zn 熔点低于Cu ,其扩散速率高,因此合金一方一定失去原子收缩,Mo 丝向该方向移动。
Mo 丝空位形成能高,表明这个温度很难形成Mo 丝中的空位,Mo 原子本身并不参与扩散,减少对扩散偶两侧空位的影响。
存在化学势梯度?
27问题 Cu -Ni 扩散偶焊接好之后,要放置在高温下(但不能有液相)。
为什么要放在高温下?
比较容易回答
28问题 画图表示Cu -Ni 扩散偶中标记物向Ni 一侧移动的原因。
提示:要考虑到晶胞数的变化,以及Ni 原子半径小于Cu 的事实。
(应该不难)二维图即可,模仿Ω那一节中的图
29问题 在不太高的温度下(如400℃左右),Fe α-中的碳原子会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你认为扩散的主要驱动力是熵,还是应变能?为什么?
(从低温下熵的作用不大考虑)
30问题 对扩散系数相同而B A r r ≠的A 、B 棒,组成扩散偶后会不会出现标记面移动现象?为什么?
(互扩散系数应该已经包括两者共同的作用,我想应该不用考虑半径问题)
31问题试判断在VC与TiC构成的扩散偶中,是否会发生柯肯达尔效应,为什么?
(对理解效应的本质是比较好的思考问题)先判断VC与TiC的结构,是什么类型化合物?间隙还是置换?效应例子里Cu与Ni是什么扩散?类比~~~~
32问题间隙化合物(如(Fe、Mn)3C、VC-TiC等)中的各原子以什么机制扩散,为什么?
(可以尝试回答)存在Mn的浓度梯度时,Fe原子与Mn发生置换扩散,blabla~~~
VC-TiC还是VC、TiC?C原子作为间隙原子,~
33问题与固溶体比,中间相里的扩散有什么特点?
扩散本身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该原子周围的结合键断,其次是这个原子必须挤开周围原子才能到达指定的位置,中间相原子间结合vs固溶体进行类比,可得~~~ 34问题为什么说“晶格运动也会造成物质流动”?
原子半径→应变能→扩散平衡降低系统能量→流动
35问题试着给禀性扩散系数下定义。
+晶格运动的新系数,自己组织语言咯
36问题互扩散系数的引入为什么能够使扩散第二定律的形式保持不变?注意:此时有晶格运动,因此原来的扩散第二定律已经不能适用了!(应该可以做)
引入该系数将晶格运动这种情况作为溶质原子自身的运动方式,并不涉及到溶剂原子,∴~~~
37问题能不能说,有空位处的原子化学势高于没有空位处的原子化学势?为什么?
(并不能简单这么说,应该从熵和内能两方面综合)经典△G公式,目的就是降低系统能量,保持稳定。
38问题上面的陈述中,“当晶体内部的空位浓度小于
C时,晶界或位错会向晶体中发
e
射空位,造成晶界或位错附近的空位浓度增高”这句话有些问题,主要是“造成晶界或位错附近的空位浓度增高”中的“附近”二字不准确。
你能替换“附近”二字,以使该句准确吗?
39问题上面的陈述中,“当晶体内部存在高于
C的区域,A会从平衡空位浓度区向这
e
个高空位浓度区扩散,从而降低空位浓度,即降低系统自由能”这句话有些问题,主要是“A 会从平衡空位浓度区向这个高空位浓度区扩散”中的“从平衡空位浓度区”不够准确。
请你改造该句,以使它准确。
40问题Cu原子在两种情况下扩散,一是在自身基体中的自扩散,二是在Ni基体中的Cu 扩散。
问哪一种情况下的扩散系数更大一些?为什么?
Ni熔点比Cu高一点,原子间结合能高于Cu,因此Cu在自身基体中的扩散需要破坏周围Cu-Cu键+挤开Cu的能量,而Cu在Ni机体中只要挤开Ni-Ni键即可,所以我觉得第二种扩散容易发生,扩散系数更低。
41问题与Cu在自身基体中的自扩散相比,Ni在自身基体中的自扩散系数更小一些吗?为什么?
是的。
Ni-Ni键结合强度更高
42问题与Cu的自扩散相比,晶体Si的自扩散系数更小一些吗?为什么?晶体Si与金刚石相比呢?哪一个更大一些?
Si结构A4,Cu的结构A1,除了扩散发生是原子运动破坏结合键的第一个过程外,原子挤开其他原子的难度Si看似小,实则~~~共价键具有的饱和性,因此我认为Si的自扩散系数更小。
Si与C则是相比自身的键结合能
43问题上面的推导过程中,略去了级数中的高次项。
这样做严谨吗?是不是有点不科学?你怎么看这样的简化处理?注意,略去高次项的做法在物理学中频频出现,甚至爱因斯坦推导质能关系时也用到了这种简化方法。
抓主要矛盾
44问题式(5-17)将面密度直接转换为体密度。
问这种转换对晶面有什么要求?如它适用于面心立方的(111)吗?适用于面心立方的(110)吗?
都适用,等同性,等距,平行
45问题扩散系数公式中,振动频率ν很重要。
请结合“材料物理基础”知识,说明ν与温度的关系。
46问题用文字解释式(5-26),即指出置换扩散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空位形成能、自身结构+能量
47问题激活能就是物理化学中的活化能。
请对比上面的扩散系数公式与物理化学的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式,以便解释激活能(即活化能)的物理含义,如为什么称为“激活”或“活化”?
涉及到原子的脱离初始平衡位置的运动,活动→活化
48问题阿累尼乌斯(Arrhenius)公式的理论基础是玻尔兹曼分布。
请用文字解释玻尔兹曼分布。
49问题扩散激活熵概念如何理解?
熵→混乱,扩散使原子运动,……
50问题经验表明,纯金属的自扩散激活能Q随熔点增高而增大,请给予解释。
熔点高→键键之间结合能高→自扩散
51问题1铁-碳固溶体中加入Si,其中Si与C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溶质原子?它们在Fe中的扩散机制是否相同?2.结合上一个问题,请简要描述铁-碳与铁-碳-硅组成的扩散偶的整个扩散过程。
也就是描述开始是什么状态?中间经历哪些扩散过程,它们的先后顺序如何?扩散偶最后的碳、硅浓度分布是什么样的?
Si原子半径与Fe接近,置换;C原子半径比Fe接近,间隙;
总体原则;扩散原子往畸变大区域跑,以降低系统自由能,达到稳定状态。
52问题SiC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其熔点在2800℃,Si-C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问铁-碳-硅固溶体中,Si与C之间的结合键还是共价键吗?结合键类型对C的扩散系数有什么影响?
53问题讲义中说:“在927℃下,碳在铁中的扩散系数随碳含量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碳含量的增加,点阵畸变增加,能垒降低”。
问:为什么“点阵畸变增加,能垒降低”?
点阵畸变增加,基底整体能量增加,差值降低,能垒低
54问题既然沿晶界与位错等缺陷的扩散较快,那么沿表面的扩散也较快吗?注意,表面极易受到污染。
因此表面扩散要分为未污染与已污染两种情况讨论。
未污染:表面能量高扩散块,易于与其他原子结合
污染后:达平衡态,不易扩散
55问题当刃位错与螺位错分别作为快扩散通道时,哪一个的扩散系数更大一些?为什么?
比较哪个引起的畸变更大,哪个扩散系数更大→刃
56问题非晶合金中的扩散系数与相应的晶态比,哪一个更大一些?为什么?
非晶合金概念:局部有序,系统能量高,易于扩散,d 大
晶体:有周期性,能量低于非晶
57问题讲义中说:“低温时短路扩散比体扩散快很多,高温时差别不大”,为什么?
△G公式,熵与内能较量
58问题碳原子偏聚到刃位错下方会形成Cottrell气团,这一现象会不会影响碳原子沿刃位错的短路扩散?
Depends碳原子从哪个方向来/弄清Cottrell气团概念
59问题含元素B的Fe如果渗碳,其渗碳速度比不含B的情形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B原子半径大,也是间隙扩散,C半径比B小
60问题有两块显微组织不同的纯银试样,分别与银同位素源*
Ag接触。
在500℃等温20小时后发现,在距离同位素源相同的位置,B试样中A g*的浓度大于A试样。
问:两块试样的显微组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综合比较扩散的途径:位错、界面
61问题通常情况下正离子的自扩散激活能小于负离子,为什么?
正离子失电子,半径小,挤开能量小
62问题对上面的例题,画图说明什么是氧离子通过氧化物层?什么是硅离子通过氧化物层?(置换扩散和间隙扩散机制)
63问题为什么高品质的电子导线的端头要使用金(电接触材料),而不是铜?
看高温下金属扩散系数谁的大←半径、熔点等
64问题Al2O3中铝离子与氧离子都能够扩散。
试判断谁的扩散系数更大一些?为什么(与61有类似?)?
Al
65问题当温度从1800℃增加到2000℃,Al2O3中Al扩散系数改变多少倍?已知Al2O3中Al扩散激活能为477kJ/mol。
参考例题
66问题1.在退火的钠钙硅玻璃中,钠离子的扩散系数明显高于钙离子与硅离子,请解释为什么?2.若该玻璃从熔融状态快冷下来,钠离子的扩散系数与另外两种离子的差异是变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67问题对于多晶体的氧化物陶瓷,沿晶界扩散与沿点阵扩散,哪一个为主?提示:点阵扩散要分为禀性与非禀性两种情况讨论。
68问题Ca+2在NaCl中的扩散机制是什么?即Ca+2在Na Cl中与何种离子空出的位置交换位置?
69问题1.纯铁在740℃渗碳一段时间后(表面为奥氏体的饱和浓度),画出浓度-距离曲线。
2.除去渗碳气氛(也不脱碳),画出在740℃平衡时的浓度-距离曲线。
(3)达到740℃平衡状态后,重新渗碳一段时间(表面为奥氏体的饱和浓度),画出碳浓度-距离曲线。
70问题 将Sn 放入Cu 坩埚并在355℃长时间保温,问Cu 坩埚内成分有什么变化? 查相图,Cu-Sn 反应新相?
71问题 在反应扩散曲线上,若两个不同相中的曲线平均斜率相差很大,则说明什么问题?
扩散时间长短问题
72问题 反应扩散曲线通常是不连续的,即纵坐标(浓度)随空间位置(横坐标)有不连续跳跃。
如果纵坐标由浓度换为化学势,化学势-空间位置曲线还会不连续吗?为什么?
73问题 纯铁棒在950℃渗碳,表面碳浓度为0.9%,缓慢冷却至室温后重新快速加热到800℃继续渗碳。
1.试画出刚刚达到800℃时棒中各部分的组织;2.在800℃长期渗碳后(碳气氛为1.5%C)各部分的组织,并解释组织形成原因。
74问题 A 、B 二元相图在某一温度下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如图余永宁8-44。
设有B 浓度为1x 的α相棒子,与另一根B 浓度为2x 的β相棒子焊合在一起,形成α相在左侧β相在
右侧的扩散偶。
1.该温度下A 、B 原子的扩散方向各是什么?2.达到平衡时两相的浓度是什么?(请画图表示从原始状态到最终平衡的全过程。
) 3.你能联想到什么新问题?即请你出一道相关的新题目。
图没找到
说明:由于该题经过改造,所以图中的x 与G ∆可忽略不计。
75问题 反应扩散概念是针对固相的。
但从相图角度看,某些液相中也存在成分差异,是不是也有涉及液相的反应扩散?例如,在Fe -Fe 3C 相图中,当温度为1200℃时,是不是也有类似于图5-7对应的反应扩散曲线?注意,1200℃已经超过了共晶温度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