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浙江专版】:专题九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栏目索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影响(d) 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2.影响 (1)摧毁了⑧ 德意志 、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了一 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3)促进了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战导致了政治经济危机,和平主义和社
会主义成为战后的两大社会思潮。
栏目索引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巴黎和会 (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b) 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18日,和会在巴黎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2.美、英、法、日等国的图谋
国家 美国 英国 图谋 想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想利用战胜国的地位,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地,扩大和巩固“大
栏目索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b) 1.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⑤ 萨拉热窝 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先后 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c) 1.原因 (1)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
英帝国”版图
法国 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树立法国在欧 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扩大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 日本 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 的岛屿
栏目索引
(二)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 (c) 1.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决定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 攫取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引发了“五四运动”。 2.在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美: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称霸世界的目的没有实现,把注
意力转移到亚太地区,限制日本的扩张。 日:利用一战时机,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对英美构成威胁。(主要原因)
栏目索引
(3)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 备竞赛。 (4)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地 区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时间、会议地点、与会国: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华盛顿;美、 英、日、法、中、意、葡、荷、比。 4.议题
亚太地区问题;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中国问题。
栏目索引
5.内容
条约 签署国 内容 评价 同盟,为美国 英、美、 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 (1)对美国而言:拆散了⑧ 英日 日、法
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 垄断资本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 和领地的权利;在上述权 一大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 (2)对日本而言: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但
栏目索引
(二)中国山东问题(b) 1.问题的由来 (1)1897年德国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清政府被迫同意将胶州湾租借给德 国,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2)一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 略地位。由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使得日本在山东的权利 合法化。 2.问题解决:《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主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栏目索引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879年,在德意志帝国宰相① 俾斯麦 的推动 下,德奥缔结具有明显反俄性质的“同盟条约”。② 1882 年,德、 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③ 德国 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1892年, 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 了协约,④ 三国协约 正式建立。
栏目索引
(三)《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c)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在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
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
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在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并将波兹南等 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主要 内容 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德国 海军只许拥有轻型战舰;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德国不得设防
本上被瓜分完毕。全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成
为一个整体。 (2)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
栏目索引
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从而引发了 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3)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 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 2.条件 (1)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
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表现得十分明显,德国被拖入两线作
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长达数年的战争,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
栏目索引
现得更为明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c) 1.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 生动摇。 2.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
为配合凡尔登战役,英法联军发动 迫使德军暂时放松了对凡尔登的攻势;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在战役中,英军首次使 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用坦克
栏目索引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c) 1.当时由于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大量装备军队,使防御一方的 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难度增大。 2.当时的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转变成了旷日持 久的阵地战。 3.交战双方实力均衡。(主要原因) 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b)
《四国 条约》
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 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却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 ;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 承认,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应予终止
(3)对英国而言:在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
但随着英日矛盾的不断激化和英国在亚太地区 实力的相对下降,英国只能选择对日本的妥协 政策
栏目索引
英、美、 规定五国主力舰 (1)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日、法、 总吨位的比例和 (2)美国外交的胜利:不仅使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 《五国 条约》 意 各国航空母舰的 处于同等地位,也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 总吨位限额 (3)英美丧失了在靠近日本的水域拥有有效的作战基 地的可能性,日本得以实际占有相对的优势 (3)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但并 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美、英、 尊重中国的主权 (1)对日本: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日、法、 、独立和领土完 (2)对美国: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 《九国 公约》 中、意、 整(虚),要求中国 成为现实,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 葡、荷、 对帝国主义“门 供了重要条件,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比 户开放”和“机 (3)对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 会均等”(实) 配的局面
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客观 作用 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一定的妥协,原有的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与和约暂时得到了解决,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局限性 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罪恶的种子,德国具有众多人口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决不可能长期忍受《凡
1.美国参战: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劳工赴法国、英国。
栏目索引
3.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⑦《 布列斯特和约 》, 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 (b)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在法国巴黎郊外一节火车车厢里签署。这一 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c) 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在激烈战争的背后,是各国之间经 济实力的较量。
栏目索引
(二)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b)
战役 马恩河战役 概况 1914年9月,英法联军与德军在马 恩河地区展开大战 影响 粉碎了德军⑥ 速战速决 救了巴黎,稳定了西线 的计划,挽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德军与法军对战
该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战以
来的顶峰,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
条件。
栏目索引
二、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b) 一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东线和西 线是主要战线。
战线 西线 东线 南线 地理范围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巴尔干地区 作战双方 英法军队—德军 俄军—德、奥匈军队 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
3.影响: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之间交易和妥协实现了平衡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因此,它只能维持国际秩序的暂时稳定。一旦被压制的国家
栏目索引
要求突破压制,或战胜国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国际秩序就会失去稳定,所 以,凡尔赛体系不可能维持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 (二)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其盟约(b) 1.建立: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② 国联盟约 。③ 1920 年1月, 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④ 日内瓦 。 2.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3.国联盟约:⑤“ 维护和平 ”的原则,实行⑥“ 集体安全 ”,对 战败国殖民地实行⑦“ 委任统治 ”。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
专题九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栏目索引
考点清单
基础梳理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1.背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
初,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并加紧扩军备战,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加剧了这种矛盾,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主要矛盾: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 俄奥之间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权。日本被迫放弃
“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栏目索引
3.能够解决的原因 (1)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主要原因) (2)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美英和日本之间存在矛盾) 4.评价 (1)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其他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山东问题 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但其仍保留一些特权。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c)
尔赛和约》的压制和约束
栏目索引
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一)凡尔赛体系及其实质 (c) 1.含义: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 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① 凡尔赛体系 。它标 志着一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实质:由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是掠夺战败国和争夺战利品, 这就决定了这一和平体系的不稳定性,它实质上是一个在掠夺战败国和 相互妥协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
栏目索引
三、华盛顿会议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 1.背景 (1)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关 系,并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决定,但还有许多重大问 题尚未解决。 (2)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发生重大变化,美、英、 日三国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