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1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
A.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
表》。

( )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
字。

( )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 )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
能。

(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
典。

( )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 )
8、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 )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
力。

(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2011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标有很大变化,请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20分)
语文教学“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一填空
1、综合性实践性
2、课堂教学资源
3、识字写字
4、10 随堂练习
5、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6、平等对话
7、 3500 240 400万
8、讨论 9、自然矫情做作
10、教科书编者文本
二选择
1A 2B 3C 4D 5A
6C 7 C 8D 9A 10C
三判断
1.对
2.错 3 .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 对 10错
四简答题
1(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略
五论述题
言之有理即可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话、话。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教师教学。

6.、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8.朗读要提倡,要摒弃。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九年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
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检查、反馈和诊断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3.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 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
5.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6.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8.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10.第四学段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40分,每空2分)
1、()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师教学。

3、识字、写字是()和()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

7、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8、新课程倡导 ( )、()和()的学习方式。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

10、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

11、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二、选择题。

(15分,每题3分)
1、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4、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5、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简答题。

(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四、诊断现实课堂,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现课堂提问方面尚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误区,请根据《语文新课标》试析典型案例。

(25分)
【情景再现】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正拿着书眉飞色舞地讲得起劲,突然,教室里传出均匀的打鼾声。

教师停下来,很快发现了真相:一个学生把头藏进课桌内睡得正香。

教师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刘刚,站起来 !”顿时,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惊醒这个孩子,只见他把头从课桌里挪了出来,身子“腾”地站起来,胆颤心惊地望着发怒的老师。

“有人写作文狗屁不通,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问道。

没有学生敢回答这一问题。

教室里鸦雀无声,仿佛空气都要凝固了。

“刘刚,你说呢?”教师点名问道。

“不知道。

”男孩一脸茫然,胆怯地小声回答。

“你把头伸进去,自认为很聪明是不是?你和掩耳盗铃的蠢才有何分别?”同学们又是一阵哄笑,有的前俯后仰,有的东倒西歪。

小男孩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狼狈不堪。

虽然只有几十秒,但显得非常漫长。

终于,教师叫那孩子坐下,并要求大家上课要专心听讲。

顿时,学生们放好小手,腰板挺得笔直。

教师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课又继续进行。

【教学诊断】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四)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
话、话。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教师教学。

6.、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8.朗读要提倡,要摒弃。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九年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11、_______和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1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4、《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15、语文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
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11.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 )
A、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C、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D、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2.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C、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D、能写议论性的文章。

1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锻炼。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1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
①合作态度②语文综合运用能力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检查、反馈和诊断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3.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
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
5.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6.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8.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10.第四学段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五)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话、话。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教师教学。

6.、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7.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8.朗读要提倡,要摒弃。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九年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
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2.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检查、反馈和诊断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3.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
4.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
5.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6.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8.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9.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10.第四学段要求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语文课程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五、论述题(20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业务学习指南(六)
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是学习的()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3.课程目标()年一贯整体设计。

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口语交际是()与()双方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和();(三)重视()()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和()。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应突出学生的(),应强调()。

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

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

二、单项选择题
1.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 语文实践
B.知识传授
C.积累感悟
D.语感训练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D.言语性
和工具性的统一
3. 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
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A. 母语情感
B.审美意识
C.创新精神
D.爱国热情
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A. 实施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引导者
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7.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 7 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A 第一学段
B 第二学段
C 第三学段
D 第四学段
8.阅读教学过程是:()
A 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 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 在口语交际课中
C 在家庭生活中
D 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10.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

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三、多选题。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课程标准提出:()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 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四、判断题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五、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关于写字教学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六、论述
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你打算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落实呢?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七)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空1分)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话、话。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5.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教师教学。

6.、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
学内容。

7.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
做到天天练。

8.朗读要提倡,要摒弃。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九年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

11、_______和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1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4、《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15、语文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
能和()。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学
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
是:()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
B.学生、教师、文本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 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11.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 )
A、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C、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D、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2.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C、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D、能写议论性的文章。

1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锻炼。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1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
①合作态度②语文综合运用能力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