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及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及作用机
制
陈晓华
【摘要】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帕罗西汀20~40 mg/d 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
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P物质、神经肽 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水平及治疗安全性差异。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14.2±2.1)分,(13.1±1.8)分比(22.2±3.9)分;对照组:(19.4±3.0)分,(18.3±2.8)分比(23.0±3.9)分](均 P <0.05),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12.1±2.0)分,(8.3±1.8)分比(23.2±4.2)分;对照组:(19.4±3.7)分,(15.2±1.0)分
比(22.2±4.1)分](均P<0.05)。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物质为(30±6)n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为(45±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46±8)ng/L、(58±9) ng/L,观察组神经肽Y水平为(139±23) ng/L,高于对
照组患者的(109±14) ng/L(P<0.05);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优化神经肽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roxetine on patients with post stroke depa-ression(PSD),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s.Methods A total of 118 patients with PSD in Hanche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included.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hich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received paroxetine treatment(20-40 mg/d,8 weeks),each group with 59 cases.The depression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neuropeptide Y,substance P (SP),and the level of the releasing factor of the adrenal cortex and the safety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4 weeks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 obse rvation group:(14.2 ±2.1)scores,(13.1 ±1.8)scores vs.(22.2 ±3.9)scores;control group:(19.4 ±3.0) scores, (18.3 ±2.8)scores vs(23.0 ±3.9) scores](all P <0.05);Scandinavia stroke scale gradually decreased [observation group:(12.1 ±2.0) scores,(8.3 ±1.8) scores vs (23.2 ±4.2) scores;control group:(19.4 ± 3.7) scores,(15.2 ±1.0) scores vs (22.2 ±4.1) scores](all P <0.05).The observation group′s SP (30 ±6) ng/L,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 (45 ±5) ng/L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s (46 ±8) ng/L, (58 ±9) ng/L,levels(139 ±23) ng/L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s (109
±14) ng/L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0.05 ) .Conclu-sion Paroxetin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ymptoms of PSD 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ptimize neuropeptide levels,with good clinical safety.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5(000)021
【总页数】3页(P4009-4011)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症;帕罗西汀;作用机制
【作者】陈晓华
【作者单位】韩城市人民医院内一科,陕西韩城 71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pression,P )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30%~50%,随着患者年龄升高发病率上升[1]。
P 患者主要表现为脑
卒中后出现抑郁、乏力、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症状,对其卒中后康复训练不利,同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及家庭均带来巨大负担。
帕罗西汀为新型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达到提高患者神经兴奋性的作用,改善负面症状,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P 的治疗中[2]。
本研究主要分析帕罗西汀治疗P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
疗的P 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P 的诊断标准[3],排除意识障碍、痴呆及既往精神病史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在了解研究
过程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
观察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56~78岁,平均(65±4)岁;对照组
男30例、女29例,年龄57~77岁,平均(68±4)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常规治疗,具体如下:
脱水降颅内压、扩张血管、脑保护、促脑细胞代谢,8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帕罗西汀治疗,具体如下:
口服帕罗西汀片(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40 mg/d,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与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4],对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的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测。
1.3.2 血浆神经肽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方法测定患
者的血浆P物质、神经肽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3种神经肽水平。
1.3.3 治疗安全性采用实验室常规检查及心电图对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临床
安全性进行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各评估1次,每隔2周复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抑郁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HAMD评分和SSS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在组间、时点间以及
组间·不同时点间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1。
2.2 血浆神经肽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神经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物质、CRF较治疗前降低,神经肽Y较治疗前升高,治
疗后观察组P物质、CR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肽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2.3 治疗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均未出
现明显异常,其中观察组5例(8.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2例、失
眠1例、头痛2例;对照组6例(10.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3例、失眠2例、头痛1例,程度均轻微、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2)。
P 为临床多见脑血管病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消极悲观、疲乏、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同时无益于脑卒中病症的康复。
已经有学者提出,P 患者发生脑血管病死亡的风险大幅增高[4],足见P 的临床危害性及积极治疗的必要性。
P 患者由于发生大脑功能损伤,其血浆及脑脊液中5-羟色胺水平大幅降低,成为患者发生抑郁的重要发病环节之一。
帕罗西汀为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物,其可选择性抑制脑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提高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5-羟色胺水平,提高神经兴奋性,缓解患者的一系列负面症状[5]。
本研究首先就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帕罗西汀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的同时,有助于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提高,对于改善P 患者的整体病情及生活质量均有积极的作用。
P 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提出神经肽在P 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6],但是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相关实践报道较少。
P物质是神经肽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脑肠肽,P 患者的P物质水平已经被证实高于正常人,说明其可能参与了P 的出现。
神经肽Y是含有36个氨基酸的多肽,P 患者体内神经肽Y水平显著降低,其可能参与了P 的病理生理过程,若能有效逆转其水平降低有望改善P 患者的结局[7-8]。
P 患者的负面症状与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异常有关,CRF在神经内分泌调节过程中起关键作用[9]。
为了明确帕罗西汀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的过程中,上述神经肽是否参与其中,本研究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物质、神经肽Y、CRF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两组
患者治疗前神经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物质、CRF水平降低,神经肽Y水平增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果提示帕罗西汀的作用发挥与P物质、神经肽Y水、CRF平的改变相关,血
浆神经肽Y水平增加及P物质、CRF 水平降低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P 的另外一
种作用机制[10]。
因抗抑郁药物的长时间应用而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在临床中较为普遍,严重者甚至会抵消部分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11-12]。
本研究对患者的全身
各项功能及症状进行了严格的监控,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身体异常,已经出现的轻微临床症状在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后也完全缓解。
以上说明帕罗西汀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并不会增加患者的其他脏器负担,可长期应用。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优化神经肽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关文献】
[1] 邵军,秦晓刚.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3):1047-1049.
[2] 王剑,符秋红.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总体康复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
志,2011,28(3):255-257.
[3] Visser MM,Aben L,Heijenbrok-Kal MH,etal.The relative effect of coping strategy and depressio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in the chronic phase after stroke[J].J Rehabil Med,2014,46(6):514-519.
[4] 万钧.抗抑郁药物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32例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2,32(19):4297-4299.
[5] Lees R,Stott DJ,Quinn TJ,etal.Feasi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early mood screening to diagnose persisting clinical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 after
stroke[J].Cerebrovasc Dis,2014,37(5):323-329.
[6] 薛忠元,宋洋.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神经肽Y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
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49-2151.
[7] 黄雯雯,林朝仙.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J].实用预防医
学,2011,18(5):880-882.
[8] Verma R,Friedler BD,Harris NM,etal.Pair housing reverses post-stroke depressive behavior in mice[J].Behav Brain Res,2014,269:155-163.
[9] 陈亚敏.帕罗西汀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海峡药
学,2012,24(4):108-110.
[10] Kulkarni RR,Addagadde anic depression and terson′s syndrome in adul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Indian J Psychol
Med,2014,36(1):94-97.
[11] 林杏云,罗利飞.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08-1510.
[12] 王宇林.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药
业,2010,19(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