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一、背景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是人民
幸福生活的保障之一。
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国
家对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本文就如何进行
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制定了一份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的
1.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对饮用水的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2. 发现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和消除
污染源。
3. 提高饮用水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标准性和规范性。
三、工作内容
1. 监测主体范围
监测主体范围应包括全国范围内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及其附属水源、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生产企业等。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包括水质指标监测、水源地环境监测、管网监测等。
(1)水质指标监测
水质指标是评估饮用水是否优良的关键性指标,应当对其进行
全面的、规范的监测,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①COD(化学需氧量)
COD的检验能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
COD检测结果应该控
制在100 mg/L以内。
②BOD(生化需氧量)
BOD是一个反映水体有机物微生物分解消耗能力的指标。
BOD检
测结果应控制在30 mg/L以内。
③PH值
PH值表征水中酸碱程度的指标,进一步可以反映水体的稳定性,pH值的检测结果应该处于6.5-8.5之间。
④透明度
决定透明度的主要是悬浮物质、水中的铁、锰等离子体,水体
透明度检测结果应该大于0.5米。
⑤氨氮
氨氮指的是水中的氨气、铵离子和游离氨基。
氨氮含量应控制
在1.5 mg/L以内。
⑥总磷和总氮
总磷和总氮含量是评估水体营养状况的关键性指标。
总磷含量应控制在0.2 mg/L以内。
总氮含量应控制在1.0 mg/L以内。
⑦重金属
重金属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
铅、汞含量应控制在0.01 mg/L以内;铬、铜含量应控制在0.05 mg/L以内;镉、镍含量应控制在0.02 mg/L以内。
(2)水源地环境监测
水源地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水库、河流、湖泊等水源地周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主要监测的项目如下:
①运动性生物和底泥样品的监测
②水源地周边农业、工业和生活用地的监测
③水源地的生态系统监测,包括湿地、林地等生态系统的监测
④气体与气态污染物的监测
(3)管网监测
管网监测主要指的是城市各类自来水供应管网及主要用水设施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①管网水的各项指标监测
②进出口水厂的水源监测
③对管网水状况进行常规检查、加氯处理等
四、检测方式
1. 依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如水质指标的
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光学、生物学等各种检测方法。
2. 检测方式应有效,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应该经过多次复核
和比对,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五、监测结果评估与控制
1.评估
评估监测结果时,应考虑监测时间段内的天气、气温变化、降
水量等,还应考虑历史数据以准确评估饮用水质量的变化及关联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如发现水质指标超标,则应对污染因素进行分
析及控制,尽快消除风险。
2. 控制
针对基地存在的污染、污染源及其他因素,需采取相应措施予
以控制,控制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坚持“防污先行、治污结合”,优先考虑防护功能
②未发现污染源的污染物达标;已发现并确认污染源的污染物,应立即进行消除或治理。
③对发现的超标样品或不达标点位应做到“立即处置、及时反馈、通报公告”。
六、工作保障
1. 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明确各项责任,确保饮用水卫生监
测工作的实施完整性;
2. 购置先进高效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并配备合理饮用水监测检
测人员;
3. 坚持学术前沿,广泛了解并探索新的检测技术与方法,推广
应用新技术,提高检测质量;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饮水、绿色
饮水理念;
5. 支持和扶持各种环保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
境保护氛围。
七、总结
通过对饮用水卫生监测的全面、有效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对饮
用水质量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进一步提高水源地、自来水厂和
各类用水设施的运行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