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交叉论的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轨迹交叉论的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研究
作者:吴志军叶忠杰鲍婷婷周志国
来源:《时代汽车》2023年第16期
摘要:载货汽车因视线盲区的存在,易于在交通事故发生时造成较为严重的物损人伤。
本文利用轨迹交叉论,对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致因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从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况和避免人和物的轨迹交叉四个维度提出了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载货汽车因视线盲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關键词:轨迹交叉论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物流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载货汽车已经成为主要运输工具之一。
载货汽车亦简称为货车或卡车,主要是指用于牵引挂车或运送货物的车辆,通常包括自卸货车、牵引货车等。
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载货汽车保有量达3258.47万辆[1]。
伴随着疫情的放开,公路运输开始恢复增长,货运周转量增量逐步攀升,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更新迭代促使从事货运的车辆向着重载化和大型化发展,进而使得载货汽车对交通安全运行的负面影响也越发突显。
在诸多交通事故中,载货汽车视线盲区的存在所引发的事故占到较大的比例,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
因此,本文拟针对载货汽车,利用轨迹交叉论,分析载货汽车视线盲区相关的交通事故致因,并提出相应的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2 轨迹交叉论
作为事故致因理论之一,轨迹交叉论的主要观点是,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将使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和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产生交叉,而这个交叉点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该理论强调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是事故产生的直接致因,且两者在事故致因中具有同等地位[2]。
换言之,如果物的因素运动轨迹和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并未产生交叉,避免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在同一个时空环境,那么就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产生[3]。
按照事故发展过程的顺序,轨迹交叉论事故成因模型将事故致因划分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如图1所示。
基本原因是指社会因素;间接原因是指管理因素。
经济、文化、教育培训等社会因素影响着知识技能情况、规章制度等管理因素,进而可能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计缺陷、标准缺乏等社会因素易导致维护保养不当、故障、使用错误等管理因素,从而
可能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人为的操作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物的固有缺陷、故障或未进行安全设置。
3 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成因
3.1 载货汽车视线盲区
视线盲区,是指位于正常驾驶座的驾驶员,其视线因车体遮挡而未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不可见区域。
由于设计因素,载货汽车在日常运营中存在较多盲区,包括内轮差盲区、A柱盲区、前方盲区、后视镜盲区、侧方盲区和倒车盲区,如图2所示。
(1)A柱盲区。
不管是车辆静态停车或是动态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视线都会被A柱所遮挡,从而形成A柱盲区。
(2)后视镜盲区。
该区域是驾驶员通过后视镜和广角镜也无法观察到的车外区域。
(3)前方盲区和侧方盲区。
由于载货汽车驾驶人的坐姿较高,其视线会受到驾驶室前围和左右侧车窗的遮挡,从而形成了前方盲区和侧方盲区。
(4)倒车盲区。
倒车过程中,车辆后部会形成倒车盲区,特别是载货汽车在倒车时,如果需要转向,还会形成内轮差盲区。
(5)内轮差盲区。
在转弯过程中,载货汽车前桥内轮转弯半径大于后桥内轮转弯半径,造成其货箱会向转弯方向的内侧移动。
载货汽车轴距越长,内轮差盲区的范围就越大[4]。
3.2 轨迹交叉论视角下的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致因
本文选取了近3年各地市发布的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调查报告40份,并整理形成了载货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时不同视线盲区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统计表,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在行驶工况方面,载货汽车直行时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较多,右转的工况次之;在视线盲区方面,A柱盲区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较多,前方盲区紧随其后;综合来看,载货汽车直行时前方盲区和A柱盲区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根据发布的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包括载货汽车所属公司存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车辆管理等不到位的问题,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取得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资格证、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如表2所示,主要包括: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机动车驾驶人主要是未遵守《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文明操作规范》(GA/T 1773.4-2021),而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主要是未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相应的通行规定;在物的
不安全状态方面,载货汽车除了视线盲区之外,还存在超载、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
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可能存在多重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表2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集中在载货汽车驾驶人,其中发生事故起数较多的载货汽车驾驶人不安全行为是在交叉路口未确认安全、在交叉路口未避让车辆行人和行驶中未执行横向或纵向安全距离。
摩托车驾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在交叉路口或未有标志线地段未确认安全、无证驾驶、未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等。
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未按规定车道通行和醉酒驾驶。
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在交叉路口或未有交通标示线地段未确认安全和未从人行横道通过机动车道。
物的不安全状况主要集中在载货汽车。
除了视线盲区外,载货汽车还存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情况,其中制动系统和照明信号装置在事发前就已有故障的发生起数较高。
摩托车的不安全状况主要是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如失效的制动系统和照明信号装置。
4 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4.1 从上到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杜绝管理上的漏洞
辖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准入把关,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执法力度,对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从严处罚。
货运企业应健全企业安全管理、落实教育培训、目标考核、隐患排查等制度,严格执行车辆操作规程,参与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件,加强载货汽车日常管理和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动态监控管理,深入开展载货汽车驾驶人安全文明驾驶教育培训考核工作,督促各岗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4.2 从外到内强化安全文明操作,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采用微视频、社交网络、公众号、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载体,结合辖区内近些年发生的典型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案例,进家庭、学校、社区、产业园区和货运企业,广泛、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行人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责任理念,同时加强驾驶人合法合规的排查力度。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货运企业应定期对相关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安全知识。
货运企业还应严格审核把关从业人员聘用和日常管理考核,加強从业人员关心关爱,且加强对长途车辆运输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驾驶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应强化主动防御驾驶意识,提高安全驾驶技能。
行人应严格遵守通行规定,同时做好安全确认事项。
4.3 从前到后加强车辆安全检查,消除物的不安全状况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机动车尤其是载货汽车的合法合规排查,严厉打击机动车非法改装、超载运输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要严把机动车年检年审关,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货运企业应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载货汽车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车辆维护、保养和检测,为车辆合理增设盲区提示或预警装置,严格按照车辆实际核载量装运货物,严禁超限超载和改装车辆。
驾驶人每次出车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安全驾驶。
在行车途中,驾驶人应多观察车辆仪表情况,检查轮胎、照明信号装置和反光标识。
在收车后,驾驶人应重点检查轮胎、各类油液、制动系统、照明信号装置等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失效部件检修的工作。
4.4 从点到面促成安全生产环境,避免人和物的轨迹交叉
道路管理部门应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合理设置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设备,如在事故易发地段或交叉路口重新施划标志标线,增设载货汽车右转弯注意盲区、禁止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等警示标志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提高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的路面出警率、见警率,对载货汽车不按规定让行、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摩托车无牌无证、非机动车不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切实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常态化开展防范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联合街道和其他部门加强道路交通风险防控,特别是对事故易发地段或交叉路口等重点区域要进一步明确专人管控,加强排查劝导并及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5 结语
运用轨迹交叉论对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集中在载货汽车驾驶人,特别是在交叉路口或事故易发地段未确认安全和未避让车辆行人而直接通行;物的不安全状况主要集中在载货汽车,除了视线盲区外,大部分还存在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情况。
依据事故成因的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本文提出了四个维度的载货汽车视线盲区交通事故预防措施,覆盖源头到可能的轨迹交叉点,以期能够有效降低载货汽车因视线盲区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课题编号:FG2020004);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课题编号:Y202146648);2019年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LGG19E050001);2018年运输车辆运行安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课题编号:KFKT2018-03)。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
[2]孙广通.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电力设施保护策略和措施[J].电力安全技术,2022,24(10):44-47+52.
[3]傅贵,索晓,贾清淞,付明明.10种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02):58-63.
[4]王清洲,徐令选,范鑫,郭凯.货车右转视线盲区形成机制及交叉口安全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27(05):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