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渣里的大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渣里的大产业
作者:梧桐雨
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6年第6期
文 / 梧桐雨
每喝一杯现磨咖啡,就会产生30 克咖啡渣。
仅上海一座城市,每年就制造上百万斤这样
的“褐色垃圾”。
大量咖啡渣被丢弃或填埋,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
一名95 后女孩,偶
然发现咖啡渣中富含有机养分,决定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意女生让植物“喝咖啡”
95 后女孩周詹敏在云南大学读大二时,就与咖啡渣结了缘。
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挑战,最终竟成就了她和小伙伴们的一番“花样事业”。
2014 年初,周詹敏与4 个校友组成团队参加星巴克举办的“中国青年领导力大赛”。
考虑到星巴克是做咖啡的,她提议大家就做一个与咖啡有关的项目——咖啡渣的循环利用。
敲定参赛项目后,周詹敏为自己的团队取名叫“啡尘工坊”,这也是他们后来创业的雏形。
为了顺利完成比赛,周詹敏和4 个伙伴准备了整整两个多月。
在第一场比赛的前几晚,他
们无数次地修改演讲PPT,无数次地彩排,时常通宵达旦工作。
直到现在,周詹敏都能想起那
几个寂静阴森的夜晚,“校园里回荡的只有风声和我们大声背诵演讲稿的声音。
我们5 个人坐
在一起互相鼓励,大声说着加油。
从校区到昆明市区比赛的路上,疲惫不堪的几个人在公交车
上呼呼大睡,醒来时已到达目的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啡尘工坊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2014年4 月,他们最终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夺得了纲领比赛云南赛区第一名,获得了星巴克提供的 5 万元启动资金。
几个人一合计,决定以此为契机进行创业。
周詹敏作为参赛时的队长,自然而然担起了带领整个团队的重任,
而她当时才19 岁,是团队中最小的妹妹。
锲而不舍,咖啡渣里玩出“花样事业”
2014 年5 月,他们开始跑遍大街小巷,与咖啡店、花卉种植基地寻求合作。
从做实验进
行咖啡渣配土,到花盆的搭配,再到植物的日常料理和出售,周詹敏和团队成员都亲力亲为,
不敢有一丝怠惰。
他们从昆明周边的花卉基地批发植物幼苗,从阿里巴巴网站上批发花盆,再从当地的星巴克、曼老江等咖啡店取渣,然后自己配比实验,再借用学校的生物科学实验室做一些分析检测。
虽然已经成功栽种出过“咖啡渣绿植”,但要大批量生产,控制成本,提高花卉的娇艳度等等,他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
“因为暂时还没有工作室,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家里和宿舍完成的。
”周詹敏说。
直到
后来技术和配方成熟了,她和4 名队友才拿着星巴克的奖金,在昆明市经开区创立了啡尘工坊
的实体店。
由于没有经验,周詹敏等人一次就进了1000 多盆绿植花卉的幼苗,并一盆盆配上了“特制”的咖啡渣有机土壤。
然而,销售却成了大问题。
想到家具店对除甲醛植物的需求,他们决定与家具城谈合作。
“我们找了得胜家具城,拿
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册,挨家挨户对得胜的300 家商户进行宣传推销。
结果,有的人根本不理我们,或者看完转身就把图册扔了,甚至有人直接把我们赶了出来。
当时感觉很难过。
”周詹敏说。
从此,晚睡早起、日晒雨淋成了家常便饭,这让原本皮肤光滑白皙的周詹敏脸上开始长痘,并“晒成了一根炭”。
但她却反而鼓励小伙伴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感激今天所吃的苦,做
事要有始有终,我们绝不能被困难吓退!”这个年仅19 岁的女孩,有着惊人的执著与坚定。
那一周,他们每天6 点起床,7 点出发,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到达主城,再走半个小时的路
到家具城。
从早上9点到下午5 点, 5 个人累得双脚如灌铅,宣传效果却始终不好。
“这样
不行,我们得另想办法!”周詹敏对大家说。
第二天,她跟商城的管理人员软磨硬泡,并答应谈成生意之后不会亏待他们,总算得到了
对方的支持。
由商城管理方派人跟周詹敏的团队一起去推销“咖啡盆栽”,就增加了公信力,
成效也立竿见影,家具城的商户再不会赶周詹敏他们出去了。
因“喝咖啡长大的”盆栽叶绿花红,长势喜人,与家具城的新沙发、柜子、床具等搭配出来,视觉效果极佳。
而像芦荟、吊兰、虎尾兰、常青藤之类的绿植,又能有效吸收有害气体甲醛。
渐渐地,那些卖家具的老板,以及前来购置家具的顾客,都买了一些啡尘工坊的“环保产品”。
短短半个月,周詹敏他们就在这个颇具规模的家具城,成功售出近千盆盆栽,盈利5000
多元!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这帮95 后开心了好几天。
2014 年7 月,啡尘工坊团队也推出了百合花、永生花和精油花等新的盆栽花卉,并招募
新人扩充队伍,还为咖啡渣培植土技术申请了专利。
然而,就在周詹敏想率团队大干一场,要
将啡尘工坊办得风生水起时,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一切美好戛然而止。
当初与周詹敏一起参赛的几名老搭档,多是大四学生,拿到毕业证后,他们立时面临着继
续创业还是找工作的选择。
最终,4 个“元老级”人物,都因不甘放弃苦学数年的专业等原因,离她而去。
剩下的几个毫无创业经验的年轻人,在周詹敏的带领下重新振作起来。
在众人的努力下,啡尘工坊的运营渐渐走入正轨。
除家具城外,“咖啡盆栽”还打入了一
些集团公司、机关单位,以及众多普通家庭。
渐渐地,不少都市白领和大学生,都以案头能放
一盆“喝着咖啡成长”的绿植为荣!
从蘑菇到咖啡画,95 后女孩“绿色创富”600 万
在咖啡渣盆栽这一块做成熟之后,周詹敏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开动脑筋让各大咖啡店源
源不断提供的咖啡渣,以有机肥的“身份”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一天吃饭时,她夹着一块蛋煎蘑菇突发奇想:“在绿植花卉之外,我们能不能也推出‘喝
咖啡长大的’盆栽蘑菇和蔬菜呀?在经过数月的试验后,她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菌棒配方。
啡
尘工坊将回收的咖啡渣,交由专门的菌菇厂进行消毒、杀菌、发酵,再加入其他天然拌料后
“接种”菌丝,制成菌棒。
周詹敏为这种产品取名为“喝咖啡的小蘑菇”。
它是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盒子侧面的虚线剪出窗口,在菌棒的塑料膜上划开“V”形口子,菌菇的种植就开始了。
只要室温在13℃~26℃,每天喷水,几天后,这个只有30 厘米高的“奶黄色小菌包”里,就会钻出可食用有机平菇。
如果顾客不喜欢瓷白光洁的平菇,还可以种猴头菇、鸡腿菇或者金
针菇。
每根菌棒可以长出六七茬蘑菇!而且是傻瓜型操作,不需要任何种植技术,办公室白领们,在上班时就可以培育出自己的“咖啡蘑菇”。
因为贴着“绿色时尚”的标签,时间不长,写字楼里的白领就成了其消费主力。
在一家外
企供职的程小姐认为,咖啡渣循环利用项目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还让城市人体验到了种蔬菜的
快乐,这一点迎合了很多白领绿色健康、自给自足的“乐活”口味。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种植包内遍布蘑菇菌丝,割去一茬不久又能生出一茬。
很多白领将种
植包称为“咖啡花朵”,并把它当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有孩子的家庭特别喜欢,收获的快乐是
普通的桌面植物无法带来的,而对咖啡渣的废物利用,也是对孩子环保理念的培养教育。
种植包收获多次后,可将整个菌包打碎,用于园艺堆肥。
如果顾客无处堆肥,啡尘工坊会
提供回收服务,将咖啡渣集中到市郊送给农民做有机肥。
顾客可以得到一个小型的种植杯。
后来除昆明外,就连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大型咖啡店,也主动向啡尘工坊提供咖啡渣,前提是要周詹敏他们自己找车去拉。
“货源”越发充足的咖尘工坊,开始多样化经营,在咖啡渣盆栽、咖啡渣蘑菇之外,他们
还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比如用咖啡渣作画。
绘画者只需要先用画笔画出轮廓,再用胶水将咖啡
渣慢慢填入轮廓中,短短几分钟一幅充满诗意的咖啡画就诞生了。
这些咖啡画除了拥有一般画
作的美感,还有了咖啡香味,创意十足,深受时尚一族喜欢。
另外,周詹敏等人还发明了制作
成小包出售的咖啡花肥、咖啡除味剂等等。
过去令人头疼的城市废弃物咖啡渣,经过95 后女孩周詹敏的智慧挖掘,一下身价倍增,
甚至被人称之为“垃圾变黄金”。
发展到2016 年3 月,创业短短两年时间,她和搭档竟从在
别人眼中一文不值的咖啡渣中,“环保掘金”600 多万元!
创业成功后,周詹敏等人不忘回报社会。
从2015 年3月起,啡尘工坊开始从每个月的盈
利中拿出一部分做公益,善款主要捐给社会上的自闭症儿童和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