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永川区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重庆市永川区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改革开放初期,愿意在毕业后归国的留学生很少,国内企业视海归留学生为珍宝,竞相争夺。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许多优秀的学生纷纷选择出国“镀金”,随之出现的现象是归国留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増。
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国内就业环境的变化是很多海归留学生始料未及的,当他们回到国内,骨感的现实如______________,让他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如果我们___________地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失望、焦虑与担忧。
其实,()。
海归留学生的留学__________使得他们在国际视野、适应性方面占有优势。
认清自己,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无疑能_________他们的人生道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B.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优势。
C.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已成为历史,而国内髙校近些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D.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海归留学生不再稀缺,而国内高校近些年来呈现出突飞猛进地发展,也在无形之中缩减了海归留学生的竞争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头棒喝推己及人经历扩张
B.当头一棒推己及人历程扩张
C.当头棒喝设身处地历程拓宽
D.当头一棒设身处地经历拓宽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归留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留学经历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B.很多海归留学生凭借自己的留学经历找到了高薪水的工作
C.留学经历的价值并非只体现在让海归留学生找到高薪水的工作
D.留学经历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有助于找到高薪水的工作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
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
父,世医也,授以《脉诀》。
安时曰:“是不足为也。
”
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
已而病聩,乃益读
《灵枢
..》、《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
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
以之视浅深,
决死生,若合符节
..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
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
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
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
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
”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
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
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
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
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
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
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
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
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
死矣。
”遂屏却药饵。
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四百六十二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B.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C.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D.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也指没戴帽子。
B.《灵枢》,又称《灵枢经》,宋末元初医学著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在针灸学上有着较高的权威。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文中引作比喻。
D.阴阳,古代思想家把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文中指中医的假设性概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安时出身世医家庭,自幼好学。
读书过目不忘。
其父营向他传援《脉诀》。
他却认为过于浅显,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融的脉书,逐渐通晓医理.悟出新息。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
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选》,诊脉重视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入深,沉着仔细。
他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做到活人无致,医德高尚。
他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
其史之妄乎!”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怜悯”将像一个在狂风中倘.(cháng)佯的裸体婴儿,或像一位在空中乱闯的仙童,把这令人毛骨悚.(sǒng)然的行为吹向每一只眼睛,使泪水淹没唉叹。
B.70年来,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革故鼎.(dǐng)新、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在筚路篮缕、胼手胝.(dǐ)足的实干中,铸就了改天换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C.从清裂到柔和本身就足以令人好奇,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那一年的物候.(hòu)给它注入了怎样的生命力?时光窨.(xūn)制陈韵,配搭的故事好似永远讲不完。
D.细草芊芊.(qiān)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jī)痕车迹。
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虽这么说,这条路也实在是够折腾人的了。
一次次地上山,又一次次地下山,山又高,路又窄,力气似乎已经耗尽,后来完全是麻木地抬腿放腿、抬腿放腿。
山峰一个个无穷无尽地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终于连后悔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得在默不作声中磕磕绊绊地行进。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然对古代文人产生了深切的认同。
是的,凡是他们之中的杰出人物,总不会以轻浮的态度来面对天地造化,他们不相信人类已经可以地来君临山水,因此总是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山水熔铸在一起。
读他们的山水诗常常可以感到一种生命脉流的搏动。
在走向三叠泉的竭尽全部精力的漫漫山道上,我终于产生了熔铸感,生命差不多已交付给这座山了,一切就由它看着办吧。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已出现在眼前。
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
但是,猛的一下,( ① ),轰然震耳,溅水成雾。
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
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了一阵,拼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之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做一次最后的冲杀。
它挟带着雷霆蹿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
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已经看到,( ② ),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B.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排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C.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产生了此行的无数次的后悔
D.山峰无穷无尽地一个个陈列过去,我内心已无数次地产生了此行的后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盛气凌人毕竟消逝
B.豪放不羁毕竟消亡
C.豪放不羁究竟消逝
D.盛气凌人究竟消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B.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它接二连三地被阻遏、被撞击
C.①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D.①半山的巨岩撞到了它②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
(元)王恽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以我贿迁。
《诗经·卫风·氓》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5)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____________________,斯用兵之效也。
(苏洵《六国论》)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教育的宗旨即“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而“完全之人物”的养成,除了“身体之能力”外,还应具有“精神之能力”,即“知力、感情及意志”。
其中的感情就是“美育”,美育能“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
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应作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
人的生命是一切活动展开的基点,对生命的审美则是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
人对自身生命的审美,首先来自对情感生命的审美把握。
而中华诗词则正是这样一座情感生命的宝库。
徜徉于中华诗词之海,也正是徜徉在人类情感之海。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沉郁,无一不是进行情感生命美育的绝佳载体。
诵读“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涤去的是你旅途中的烦躁抑郁;玩味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减缓的是你思乡的情愫;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共鸣,坚定的是你的人生抉择!
任何的生命现象、生命状态、生命活动.总是感性的、形象的,人们也正是通过对生命的感性形象的审美感悟,来感知和把握生命的审美价值。
中华诗词向来注重意象的缔造,而诗词中的意象历经各代文人的传承,已是我们民族的一种生命积淀,是我们民族生命的感性存在。
对这些意象的感知与把握也正是对自身生命的感悟与认同。
“春”“江”“花”“月”的美妙始终伴随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寒山寺的钟声将永远响彻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之中。
吟诵中华诗词,也能达到一种悦性悦情的审美自由状态。
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特认为在人所拥有的各种能力中,发声最适合表现人的内心感受,因为人所发出的声音正如人的呼吸,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
诗词吟诵时或高昂或激愤或安闲或怡然的声音,无一不浸透着吟诵者内在的生命气息,预示着生命的积极喷发,并最终达到一种情绪的快乐、生命的愉悦。
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造就一个自由的审美世界,这个审美世界超越了物质世界的实在性,是一种澄明、透彻的心境。
在这一境界中,超越了不自由心境的“我”,排除了杂乱无序的精神状态,是情感的、精神的、本真的心灵境界。
这也正是孔子所谓“乐”的心态,庄子所谓“游”的境界。
我们在鉴赏传统诗词时,对意象的解读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移置,正是进入了此种境界。
在此过程中,心中除了那轮明月之外,别无他物,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物我两忘进而物我同一的境界。
人的心境亦随之豁然开朗,达到通彻透亮的境界。
生命不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存在,而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可感可触、可视可听的,具有可欣赏性的无限的美感。
中华诗词浓烈的情感、丰满形象的意象、吟诵时带来的愉悦、审美中精神的自由与超越,都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铺展与呈现。
在心理疾病高发,特别是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频发的今天,中华诗词除了其传统的美育价值外,其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相信也会越发得到凸显。
(摘编自斯静亚《中华诗词的生命美育价值探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具备“身体之能力”和“精神之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完全之人物”。
B.生命是具有可欣赏性的美感存在,一切美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对生命的审美。
C.学习中华诗词需诵读玩味,尤其要学会吟诵,进而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
D.真正的审美活动必须超越不自由心境的“我”,达到澄明、透彻的心灵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提出美育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促进个体的情感解放和精神自由。
B.第二段运用对比、引用等手法,阐述中华诗词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文章列举“春”“江”“花”“月”等意象说明中华诗词是民族的生命积淀。
D.第五段借孔子“乐”的心态和庄子“游”的境界说明什么是自由的审美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育可以使人的感情发达,精神自由是培养“身体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B.中华诗词中的优秀诗句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疏导自我感情,坚定人生的选择。
C.我们正是通过对中华诗词意象的把握才窥探到诗人生命情感的感悟。
D.学习中华诗词可以有效杜绝青少年不珍惜自己生命的极端事例。
8、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
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
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
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
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
春秋战
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
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
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
另一方面,宗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
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
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
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
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
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而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
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节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
B.自西周的分封制而来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
C.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
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文章借助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C.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
D.文章开头和尾部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
B.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
C.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
D.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的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了全息影像和虚拟现实加持,不用去敦煌,就能欣赏飞天乐舞的精彩表演;戴上AR眼镜,穿越150多年的历史,一睹圆明园的金碧辉煌;在超级大屏幕上走入《韩熙载夜宴图》,加入一场古代的豪门夜宴……
在掌握庞大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从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精准打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爆款”内容产品和服务,成为新风尚。
“在爱奇艺看一个电影、看一个电视剧,如果只想看男二号,通过大数据的算法可以做到只看男二号的戏份。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说,通过个性化算法做到千人千面,打开爱奇艺页面都是根据用户观看过的视频的DNA匹配出来的。
腾讯集团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治认为,科学技术为传统文化带来无限活力。
他举例说:“功能游戏不但有意思,而且特别强调社会治疗,有一种烧伤病人,每天给他用药仍然很疼,但是可以让他戴AR眼镜玩游戏,这样玩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病痛。
”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和科技是新时代我国产业创新的两翼。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文化和科技二者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文化领域对前沿科技发展和技术利用情况不清楚,科技领域则缺乏手段和路径将人文内涵与技术相结合。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该如何打通呢?续超前说,要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技术浪潮对文化领域的颠覆影响,形成新一轮的文化科技融合:从单一要素融合走向全方位融合,从被动融合走向主动融合,从浅层次融合走向深层次融合,从区域内部融合走向产业链融合,从“文化+科技”向“文化×科技”的模式升级。
(摘编自张晔《当“文化秀”遇上“黑科技”》,《经济参考报》2018年11月5日,有删改)
材料二:
料三:
上周,备受瞩目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落下帷幕。
峰会为数字中国建设勾勒出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