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孩子》导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内容
1、巨人有一个怎样的花园?
(学法指导:大声朗读课文,重点课文第二段,同桌交流。)
明确: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花朵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春天回来了……
2、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会变成这样呢?
(学法指导:认真读课文,从巨人的语言中领悟答案)
1.过渡:刚才同学们复述的不错,从同学们的复述中,我们知道了巨人不在时,孩子在玩耍,此时春驻花园;当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时,冬驻花园。现在咱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巨人不在时,春驻花园的情境吧。
2、请6位同学上台表演,4位同学扮演孩子一个同学扮演巨人一个同学读旁白。
3、学生边看边思考:巨人有一个怎样的花园?
4、点明学生回答问题。
5、追问:后来巨人意识到自己的错了吗?
6、小组讨论交流。
7、师生点评。
8、教师小结:爱心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自私能给世界带来不幸和痛苦。在生活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献出我们的爱心。
【导学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10分钟)
1、过渡:这篇童话充满童趣,哪些词语和句子突出体现了这一点?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试着体会这样的写的好处。
巨人不在——— 春驻花园
巨人和孩子 巨人自私————冬驻花园
巨人醒悟———— 春回花园
【教后反思】
【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1、过渡: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就举个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2、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3、组内交流展示,老师巡视。
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爱心---欢乐
自私---痛苦
明确: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运用叠音词 ,表现出一种欢乐喜爱之情。
(2)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
明确: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小鸟,树儿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
(3)迎来了孩子的树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课题:11、《巨人和孩子》
导学案
导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3、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4、培养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检测基础
1.走进作者作品:《巨人和孩子》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童话。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作者王尔德,英国作家、诗人。
2、学生课文,一人找出优美词语并评析词语,一人找出优美的句子并评析句子。
5、追问:这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叠词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6、点明学生回答问题,本组组长纠错补充。
7、师生点评。
8、教师总结:读童话是美好的,写童话同样也是美好的。因为在读写之中,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明确: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翻起舞”兴奋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些用词很形象。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动植物的神态,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
知识小结:运用拟人、比喻、叠词使句子生动形象、富含感情色彩 。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人们常说“爱心无限”,“爱心千秋”,在爱的蜜缸中长大的你们,也能向爷爷、奶奶,父母、老师亲朋好友表达一点爱心吗?说说你想怎么做。
2、揭示学习目标: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完成这三个目标,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3、过渡: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想对你们的预习情况检测一下。
4、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完成文学常识填空,然后30秒时间全班同学默记。
5、点明5、6号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师傅纠错。
7、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然后左右两列轮流读音,每个词读两遍。
【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 品味语言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哪些词语和句子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试着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法指导:主要从二段、八段、十五段中找叠音词和修辞手法)
(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
1、教会学生积累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3、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4、培养学生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导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导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检测基础(5分钟)
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听一首音乐放松心情好吗?(播放《爱的奉献》)歌词里唱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但是英国著名诗人白朗宁也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那么,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补充四字词语。
(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栖(qī)息聆(líng)听肆(sì)意咆哮(páo xiào)硕(shuò)果
(翩翩)起舞 乐不可(支) (妙) 不可言 不知所(措)
【探究活动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扣住文中花园的变化及原因。)
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位巨人刚开始发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非常生气,把孩子们赶了出来。从此,巨人的花园里一直是寒冷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了解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巨人把孩子请了回来,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学法指导:将自己的的想法写下来。
明确:做卡片,用压岁钱买礼物,打扫一次卫生,做一顿饭等。
2、课文结尾说:人们看到巨人和孩子们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请想象他们是如何游戏、玩耍的,描述当时的情景,不超过150字。
(学法指导:可描写花园如何美丽,也可描写巨人和孩子玩耍的内容。)
【导学目标】
【导学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过渡:大家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通过预习,谁能用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的情节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关键的语句,同桌合作交流,复述给同桌听。
3.点明学生回答问题同桌补充纠错。
4.追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导学三】品读读文,把握内容(15分钟)
自私
3、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具体行为有哪些?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法指导:大声朗读课文15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①当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后,鲜花怒放,鸟儿欢唱,小男孩亲吻巨人的脸,这些变化让巨人深受感动,他由此觉悟,变得充满爱心。②推倒围墙。
明确:爱心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1、巨人有一个怎样的花园?
(学法指导:大声朗读课文,重点课文第二段,同桌交流。)
明确: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花朵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春天回来了……
2、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会变成这样呢?
(学法指导:认真读课文,从巨人的语言中领悟答案)
1.过渡:刚才同学们复述的不错,从同学们的复述中,我们知道了巨人不在时,孩子在玩耍,此时春驻花园;当巨人禁止孩子在花园时,冬驻花园。现在咱们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巨人不在时,春驻花园的情境吧。
2、请6位同学上台表演,4位同学扮演孩子一个同学扮演巨人一个同学读旁白。
3、学生边看边思考:巨人有一个怎样的花园?
4、点明学生回答问题。
5、追问:后来巨人意识到自己的错了吗?
6、小组讨论交流。
7、师生点评。
8、教师小结:爱心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自私能给世界带来不幸和痛苦。在生活中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你身边的人献出我们的爱心。
【导学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10分钟)
1、过渡:这篇童话充满童趣,哪些词语和句子突出体现了这一点?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试着体会这样的写的好处。
巨人不在——— 春驻花园
巨人和孩子 巨人自私————冬驻花园
巨人醒悟———— 春回花园
【教后反思】
【导学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1、过渡:爱心能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就举个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2、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3、组内交流展示,老师巡视。
4、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巨人和孩子
爱心---欢乐
自私---痛苦
明确: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运用叠音词 ,表现出一种欢乐喜爱之情。
(2)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
明确: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小鸟,树儿与孩子们的亲密关系。
(3)迎来了孩子的树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在树梢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花朵也纷纷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
课题:11、《巨人和孩子》
导学案
导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3、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4、培养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检测基础
1.走进作者作品:《巨人和孩子》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童话。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作者王尔德,英国作家、诗人。
2、学生课文,一人找出优美词语并评析词语,一人找出优美的句子并评析句子。
5、追问:这篇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叠词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
6、点明学生回答问题,本组组长纠错补充。
7、师生点评。
8、教师总结:读童话是美好的,写童话同样也是美好的。因为在读写之中,我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明确:第13段,树“欣喜若狂”;鸟“翩翻起舞”兴奋欢唱着;花朵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着笑脸。这些用词很形象。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动植物的神态,写出了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
知识小结:运用拟人、比喻、叠词使句子生动形象、富含感情色彩 。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人们常说“爱心无限”,“爱心千秋”,在爱的蜜缸中长大的你们,也能向爷爷、奶奶,父母、老师亲朋好友表达一点爱心吗?说说你想怎么做。
2、揭示学习目标: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完成这三个目标,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3、过渡: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想对你们的预习情况检测一下。
4、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完成文学常识填空,然后30秒时间全班同学默记。
5、点明5、6号学生上讲台板演,然后师傅纠错。
7、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然后左右两列轮流读音,每个词读两遍。
【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 品味语言
这篇童话充满童趣,哪些词语和句子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试着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法指导:主要从二段、八段、十五段中找叠音词和修辞手法)
(1)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
1、教会学生积累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3、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4、培养学生理解爱、奉献爱的感情。
【导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领悟作品主旨。
【导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本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检测基础(5分钟)
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听一首音乐放松心情好吗?(播放《爱的奉献》)歌词里唱到“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但是英国著名诗人白朗宁也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那么,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补充四字词语。
(学法指导: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栖(qī)息聆(líng)听肆(sì)意咆哮(páo xiào)硕(shuò)果
(翩翩)起舞 乐不可(支) (妙) 不可言 不知所(措)
【探究活动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复述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扣住文中花园的变化及原因。)
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位巨人刚开始发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非常生气,把孩子们赶了出来。从此,巨人的花园里一直是寒冷的冬天,直到有一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了解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巨人把孩子请了回来,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
学法指导:将自己的的想法写下来。
明确:做卡片,用压岁钱买礼物,打扫一次卫生,做一顿饭等。
2、课文结尾说:人们看到巨人和孩子们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请想象他们是如何游戏、玩耍的,描述当时的情景,不超过150字。
(学法指导:可描写花园如何美丽,也可描写巨人和孩子玩耍的内容。)
【导学目标】
【导学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过渡:大家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通过预习,谁能用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下故事的情节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关键的语句,同桌合作交流,复述给同桌听。
3.点明学生回答问题同桌补充纠错。
4.追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导学三】品读读文,把握内容(15分钟)
自私
3、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具体行为有哪些?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法指导:大声朗读课文15段,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①当那个爬不上树的小男孩被巨人抱上大树后,鲜花怒放,鸟儿欢唱,小男孩亲吻巨人的脸,这些变化让巨人深受感动,他由此觉悟,变得充满爱心。②推倒围墙。
明确:爱心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