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一中2015级高一新生摸底考试试题(卷)
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三大题,24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基础(25分)
1、默写(15分)
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请你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1),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4)求之不得,。
(《诗经》)
(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7)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
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8)《望岳》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9)《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
(10)《陋室铭》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襁褓(bo)桑梓(zī)亵渎(xiè)重蹈覆撤(chóng)
B.聒燥(guō)作揖(jī)名讳(huì)成吉思汗(hàn)
C.扶掖(yè)妖娆(ráo)怒不可遏(è)一抔黄土(póu)
D.睿智(ruì)纳凿(nà)恪尽职守(kè)气吞斗牛(dòu)
3.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找出并加以改正。
(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地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完成两道小题。
(1)用简洁的文字,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1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观察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
(1分) 5.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2分) 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 ,但你可
以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6.名著阅读。
(2分)
《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
其中最能体现“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人物是(写本名) 。
他的美满家庭被高逑毁灭,本人也屡遭暗算,在野猪林,幸得(写本
名) 的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最后终于忍无可忍,杀死仇人,投奔梁山泊。
二.阅读(45分)
【古诗文】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8.这是边塞诗中的名篇佳作。
请简要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
(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这
并
不
是
胜
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既⑦济,未毕陈⑧。
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2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鼓:
10.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12.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3分)
1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7题。
(15分)
写给秋天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
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凉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
自从读小学的童年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
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
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
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萧萧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
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子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
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
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
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
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
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
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
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时文选粹》第四辑)
14.本文的作者是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写秋天的,纵观全文,概述一下,作者为什么“爱秋天”、“礼赞秋天”?(3分)
15.秋天是四季中颇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季节,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上,而是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
试根据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作者从秋天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6分)
16.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非常相似,仔细品味却又不同,试述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两句话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17.本文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
读了全文,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2分)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
(12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
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
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
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9.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20.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3分)
21.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22.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2分)
三.写作(50分)
23.【小作文】(10分)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们,在你背起行囊即将离开含辛茹苦养育你16年的父母时,肯定有很多很多的肺腑之言想对他们说,但那时可能出于羞涩,不好意思开口,没有实现你的愿望,那么现在就请你敞开心扉,拿
起你手中的笔,饱含深情地把你对父母想说的话写在下面。
要求:字数在80——100字之间
24.【大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梦。
有些梦美好得如同甜蜜的棉花糖,有些梦却常常使人毛骨悚然。
有人说,“是梦总会有醒来的时候”“人生就如梦一场”……年幼时,我们常常梦幻联翩,然而在时间的推延下,我们的梦慢慢开始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沉浸于梦中的自由与奔放。
我相信,只要心跳继续,我们的梦就一直存在……请以“梦”或“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4)不得抄袭。
(5)字迹清楚工整,卷面整洁。
(6)字数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题评分标准:
1、默写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每空1分,共15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2)高处不胜寒(3)身世浮沉雨打萍(4)寤寐思服
(5)谁家新燕啄春泥(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C(2分)
3.评分标准:每改对一处得1分,共2分
把“阻止孩子不上网”改成“阻止孩子上网”;
把“也要有效地寻找治疗疾病的办法”改为“也要寻找有效的治疗办法”
4.(1)示例: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
“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
画面的左面有“这不是胜利”的字样。
(1分)
(2)示例: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
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1分)
5.评分标准:符合要求即可得2分
答案示例:(1)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2)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3)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6.林冲鲁达评分标准:每空1 分,共2分,(要求写本名,写其他名不得分)
二、阅读
(一)古诗赏析
7.比喻(1分),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奇丽的雪景。
(1分)
8.①依依不舍,传达出因朋友离去无限惆怅的情感。
(1分)②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1分)(说明:第①点中,答出“依依不舍”或“惆怅”给
1分;第②点中,答出“豪迈气概”或“壮烈情怀”给1分)
(二)古文
9.(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0.C(ABD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2.示例一:鲁庄公“不鄙”。
(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
(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
因此,鲁庄公“鄙”。
13.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三]
14、(1)秋天的景色很美,使人感觉“安闲明澈”。
(2)秋天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伴我度过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
(3)秋天具有超强的容忍性。
评分标准:按每点1分,写对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
15.、(1)秋天教会了他“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2)秋天告诉他“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
(3)秋天使他懂得“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空而具体”。
评分标准:按每点1分,写对一点得2分。
16、参考答案:前者主要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主要是呼应开头,总结上文。
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因为前者在开头,强调的重点是“你的信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则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秋的“智慧的低语”的。
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评分标准:前一问2分,后两问共2分,意对即可。
17.评分标准:选出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作者感情或自己的感悟等方面去分析,视分析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等因素酌情给分。
[四]
18.答“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和“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均可。
2分
19.第一段引用高尔基的话,①引出论点的作用,②同时又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了论点,③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每点1分,共3分)
20.分别从“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四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 3分)21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具体论证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2分)
22.要求:指出文学作品名称:说出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内容必须积极向上。
(2分)
参考示例一: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懂得了"爱的哲学"。
参考示例二:我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到主人公保尔在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畏困难、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参考示例三:我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了解到一个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从人变成鬼的悲惨经历,认识到旧中国的黑暗,从而更加珍惜今大幸福美好的生活。
(写出作品名称1分,分析积极意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