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红兰
【期刊名称】《《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年(卷),期】2019(009)004
【总页数】5页(P55-59)
【关键词】学分制; 公共选修课; 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
【作者】张红兰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

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行选课制。

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基本情况介绍
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不同类别和层次的课程,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可以加深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解,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对高职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1-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16年11月立项成为广东省十八
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

自2017年9月开始,在2017级的省级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专业和省级一类品牌专业中开展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公选课的一系列改革工作。

(一)重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公选课的学分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学院采取必修课(公共平台课、专业
群平台课、专业课)+选修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重构了人才培养方案,2017级学分制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选课学分由原来的4学分增加为10学分,增幅达250%,公选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由原来的3%左右增大到8%以上。

表1 2016级、2017级部分专业公选课学分设置情况对比项目2016级公选课学
分设置情况(非学分制)2017级公选课学分设置情况(学分制)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专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公选课学分441010总学分126127120121公选课占总学分比例3.17%3.15%8.33%8.26%
(二)丰富公选课的课程类型,增加公选课的数量
实施学分制和选课制必须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选课作为基础。

2017年是学院公选课进行重大改革的一年,通过采取专业交叉开设课程、改造已有公选课、校内教师开发新课程、校外教师开设实训课程、引进网络课程等一系列措施,丰富了公选课的课程类型,增加公选课的数量。

通过采取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革新了公选课的授课方式。

2017—2018学年第
一学期开设各类公选课共84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各类公选课共129门。

表2 实施学分制前后两学年开设公选课情况对比项目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传统公选课数量38404060实践/实训类公选课数量221012网络公选课数量10123457合计505484129注:实施学分制改革专业的学生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始选课
(三)制定学分认定和互换办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全面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院在2017年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分认定与替换管理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与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课外自主实验、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取得的成果可以转化或认定为公选课的学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文化素质活动的积极性。

二、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一)对公选课认识不足,课程质量不高
从目前开设的公选课来看,学院对公选课不重视,没有对公选课进行系统的调查论证和研究,一味的追求公选课的数量是否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而忽略了公选课的质量。

纵观学院这几年开设的公选课,没有一门是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对公选课也不重视,有的教师甚至将专业课的内容直接搬上公选课的讲台,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公选课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学院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师资队伍人数却没有成比例的增长,公选课的师资力量更是薄弱。

以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任课教师为例,这一学期共有72名教师开设公选课,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占42%,中级职称占3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27%,职称分布如图1。

图1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任课教师职称分布情况图
由图1可知,学院公选课任课教师主要是一些教龄较短、资历较浅或缺乏教学经
验的职称较低的教师及行政人员,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业教师,在公选课的讲台上不见了踪影。

尽管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由于这些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专业教学任务和专业建设任务,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选课教学上来,所以也收效甚微。

(三)学生选课缺乏指导,盲目选课
通过对近3年选课情况调研发现,仅有3%的学生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97%的学生选课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指导(如图2)。

目前选课系统中只有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姓名,缺乏课程内容和任课教师情况介绍,学生对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以及任课教师情况不了解,只能通过名称猜测其大概内容,选课存在盲目性。

有的学生是看周围的朋友或者同学选了什么课,自己也跟着选,有的学生是听师兄师姐介绍什么课学习轻松,容易取得学分,就选什么课,有的学生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名额了就随便选其他的课程,等到开课以后发现所选的课程,自己根本不感兴趣,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不去上课,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图2 学生选课动机调查
(四)公选课质量监控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必修课的质量监控上,对公选课的监控较少,缺乏专门用于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文件。

公选课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管理上难度较大。

对于线下课程来说,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在晚上的7~10节,加大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

一些教师对公选课的认识
存在偏差,从思想上不重视公选课,随意调整公选课的上课时间,或者是将必修课调整到公选课上课时间,造成学生公选课和必修课上课时间冲突,严重影响公选课
的教学质量。

对于线上课程来说,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本只能依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五)校区分散,公选课课程分布不均
学院由石门校区、羊城校区和花都校区三个校区组成,且三个校区相距较远。

由于地理位置限制,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任课教师不愿意跨校区开设公选课,这就导致公选课的课程分布严重不均衡。

表3 学院近2年各校区开设的公选课(仅线下课程)情况石门校区(课程门数)花都校区(课程门数)羊城校区(课程门数)合计(课程门数)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39 11 050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53 19 072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50 14 064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55 18 073
表4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各校区开设公选课(仅线下课程)课程类别情况人文艺术领域(课程门数)社会科学领域(课程门数)管理领域(课程门数)考证领域(课程门数)合计(课程门数)石门校区22263253花都校区1180019羊城校区00000
分析花都校区公选课开设情况发现,开课的基本都是花都校区的任课教师,而由于专业限制,开设的课程偏向于社会科学领域,人文艺术领域的课程非常少,课程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六)教材征订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教材征订从用书计划上报到教材发放周期较长,再加上经济原因,很多学生选择不购买教材,严重影响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明确公选课的重要定位
公选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公选课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应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明确公选课的重要定
位,将公选课和必修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公选课课程质量
学校教务部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特点,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加强公选课课程建设。

首先,课程的学科类别要尽量齐全,均衡,做到文理交叉,互相渗透。

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

其次,定期对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调研和分析,筛选出学生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高的课程,摈弃课堂教学质量差的课程[4]。

加大经费投入,通过提高课酬,增加
补贴,解决交通不便问题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跨校区开设公选课,均衡公选课的课程分布,达到各校区资源的共享,设立专项课程建设经费,鼓励教师开展公选课课程建设,将公选课课程建设成为校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高课程质量。

(三)规范公选课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审核开课教师的资质。

首次申请开课的教师或者是申请开设非本人所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试讲合格后才能开设课程。

严格教学监控。

将公选课的巡查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内,建立公选课的听课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公选课的奖惩机制,对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指定线上课程辅导教师,督促和指导线上课程的学习,提高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选课指导,提高学生选课主动性
建立导师制,通过学业导师向学生介绍选课的各种规定、程序,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各课程之间及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等,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专业发展和自身的特点、兴趣进行选课,提高学生选课的主动性,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五)加强教材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设立专门用于公选课教材开发的教材建设经费,将公选课教材
建设和必修课教材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保障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公选课是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学分制改革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把公选课放到与必修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周艺红,周亚.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推进高职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55-58.
[2] 李艳敏.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150-151.
[3] 王德华.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管理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5):134-135.
[4]胡建钧.关于优化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建设的思考——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134-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