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发展的异同及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发展的异同及关系
摘要
校园民谣是指流行于校园,广受学生喜爱、体验校园生活的学生心情或感受的歌曲,又被称为“校园歌曲”、“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

内地校园民谣的兴起收到台湾校园民谣文化的影响,而二者不仅仅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对于内地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谣的异同处是值得我们进行一系列的音乐研究的。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台湾校园民谣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台湾校园民谣和内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来分析这两者的异同之处;第三部分中,文章将更深层次的从文化内涵的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内地台湾校园民谣发展异同
目录
前言 (4)
一.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 (5)
(一)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 (5)
(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 (5)
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异同 (5)
(一)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相同点 (5)
1.歌词质朴清新 (5)
2.旋律简明轻快 (5)
(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不同点 (6)
1.台湾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6)
2.内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6)
3.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比较分析 (6)
三.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关系 (7)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从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看,内地和台湾的流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音乐发展的趋势上,在各个流行音乐类型中也是十分明显的。

校园民谣,是流行音乐中的一个独特的品种,歌曲往往与其特定的群体、社会、历史背景等相互联系,因此台湾与内地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校园民谣非常有校园味道,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并且毫不修饰的流露真情,听起来让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它形象的反映出年轻学生的校园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富有诗意的浪漫时尚的气息。

但校园民谣由于在流行中占比例小,受众有限,长期没有受到学术重视。

台湾校园民谣覆盖的种类较多,而内地校园民谣整体音乐风格、内容比较统一。

本文将从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反战历程、异同之处、存在问题及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
(一)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
台湾校园民谣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主要是用吉他或是钢琴伴唱。

台湾校园民谣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日本。

1868年,日本的品川弥二郎先生创作了一种“去四七调式”的歌谣体。

但当时在音乐上没有很大的新突破,在七十年代中期,这种独特的曲风传入台湾,开始了悄悄的萌芽,并且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创作型歌手,台湾校园民谣得到徐萌发展,台湾校园民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台湾真正意义上也成为了校园民谣的诞生地,而且台湾人也将校园民谣推向真正的辉煌。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台湾涌现出了一大批校园民谣歌手,当时著名的歌手有李建复、陈明韶、包美圣、黄大成、齐豫等人,此期间共产生了三百多首校园民谣,可以说是台湾校园民谣的巅峰时期。

(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
内地校园民谣是为区别台湾校园民谣而命名的独特名称,当年被一手推动校园民谣风潮的大地唱片公司定义为“在校大学生或已离开校园的年青人,他们仍以高校学生心态创作的歌曲,它不仅包括叙述校园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感动,也包括校园外的感触”。

1
纵观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在它之前不得不提到一类歌曲就是学堂乐歌。

它是清末明初由新式学堂开设的歌曲,歌词多强调忠爱、自强,曲调多体现铿锵、流畅,融合了西洋乐曲和中国古风,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内地校园民谣的锥形。

受台湾校园民谣影响的作品有《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

1994年,《校园民谣I》唱片合集问世,其中包括《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作品。

当时掀起流行界一股狂风,一路飙红。

至此内地校园民谣正式进军内地流行乐坛,迅速取得广泛群众基础。

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异同
(一)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相同点
1.歌词质朴清新
歌词是歌曲主题的载体,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二者在质朴清新的歌词创作上一脉相承,叙述着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校园故事,这是引起听众情感共鸣的重要通道。

校园民谣的词作者往往是高校里的学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具有良好的文化教育背景,能够很好的驾驭语言文字,他们在继承民谣固有的语言风格的同时,又以自身较好的文化修养极大地提升了校园民谣的思想文化内涵。

3
总体来说内容质朴无华,表达方式清新自然,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身处浮华生1王小波:《校园民谣的没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陈治:《学堂乐歌对校园民谣的影响初探》,《艺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3何润鸿:《浅谈校园民谣及创作》,《黄河之声》2012年第9期
活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放松与情感的共鸣,发人深思。

2.旋律简明轻快
旋律是歌曲灵魂的传递者,是直接调动听众感官和引发其兴趣的关键。

优美的旋律往往令人身心愉悦,如痴如醉,而杂乱无章的旋律则无法打动人心,更不能引人关注。

二者在旋律的处理上通常摒弃繁亢复杂,注重承前启后,选择简明轻快的曲调风格。

之所以选择简明轻快的校园民谣旋律,是为了保护校园民谣那份独有的淳朴感觉,这也是校园民谣受人们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不同点
1.台湾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台湾校园民谣中吸取了相当丰富的元素,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题材,也被称为“现代民歌”音乐结构短小精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

无论是在写景、还是写爱情方面,文字意境方面都给人以美感,散发出真挚的乡土气息,是广大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求家乡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现。

台湾校园民谣的主题包括怀古、乡愁、诗词、本土文化、台湾日常生活、游子心声、童年趣事、自然咏叹、爱情、亲情、友情等。

2.内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内地校园民谣的创作灵感源自于校园,其主题和内容都是以校园精神文化和学生生活状态为中心,它们摒弃了宏大的主题,直接关注和歌唱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

4内地校园民谣在演唱时情感内敛与含蓄,它的本质是为吟唱或纪念校园里的人和事,这也是它区别于台湾校园民谣的地方,因此只能通过以内敛含蓄的感情去演唱内地校园民谣,才能把作品创作者的初衷更好地带给观众,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3.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比较分析
提起校园民谣,首先就要提到的就是由杨弦开创的台湾现代民歌运动。

这种由岛内知识分子发起的音乐运动,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台湾乐坛基本由美国流行音乐,以及一些属于台湾旧时代的靡靡之音所把持,后者的陈词滥调完全不能让现代青年共鸣,而前者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又会让身为华人的青年总有一些隔阂于胸。

而内地的校园民谣,则和早期台湾校园民谣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内地从恢复高考直到九十年代开启扩招这段时间,大学生从入学的那天起,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和准社会精英。

内地的校园民谣显示出其更为纯粹,更为接近歌手生活本质的特色。

4武丹:《岁月深处,又听见那些唱歌——校园民谣再回首》,《音乐时空》2012年第3期
三.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关系
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没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

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力最为直接与深远;在大陆原创音乐中,又以摇滚乐(崔健为代表)对校园歌曲的产生较有推动。

总结
校园民谣为青年大学生广为接受、珍爱和流传的现象表明,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生命力,而且还至少传递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正在溶解的一种难以掩饰的担忧、对逐渐疏远的真情情感的一种深切的呼唤、对真正拥有精神家园的一种热忱的渴盼和对现实生活及时代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思考。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梳理了台湾校园民谣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脉络。

可以发现,内地与台湾校园民谣有各自产生的必然性,并非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它们都深深的扎根于自己的时代背景中,它们记录了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参考文献
1.王小波:《校园民谣的没落》,《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陈治:《学堂乐歌对校园民谣的影响初探》,《艺术研究》2009年第12期
3.何润鸿:《浅谈校园民谣及创作》,《黄河之声》2012年第9期
4.武丹:《岁月深处,又听见那些唱歌——校园民谣再回首》,《音乐时空》2012年第3期
5.解学初著.流行音乐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