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数学模式活动的思考word资料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儿园数学模式活动的思考
一、引言
儿童具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处在幼儿园时期的小朋友,对新鲜事物普遍比较好奇,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比较短,在教学中借助各种材料开展活动,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各种知识。
在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中,开展数学模式活动是为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的注意力更集中,能更容易理解各种数学知识点。
二、数学模式活动的实践形式
(一)数学区域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某项能力,如语文区域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强化孩子的语言能力,美术区域活动则在于强化孩子的绘画能力等;数学区域活动的目的则在于开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园的孩子在数学水平发展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数学认知能力、识别数学符号的能力、对目标的认识能力等的差异,采取数学区域教学的活动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发孩子的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经常开展的区域活动主要有:多功能魔方、孔雀和毛毛虫、图形旗、方向旗等。
多功能魔方的作用在于教会孩子们数数和加减运算等,孔雀和毛毛虫通过将夹子按照形状或颜色的不同进行排序,使孩子们学会进行数字比较等。
(二)数学排序内容的学习
排序活动一般比较适合大班孩子,即年龄在5~6岁的孩子,这个阶
段孩子的探索能力相对比较强,探索求知的欲望比较强烈。
要进行排序内容的学习,首先老师必须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鼓励孩子自主地对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特性(如大小、颜色、形状、长短、数量等)进行归类排序,然后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比较,最后思考对材料进行排序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一般排序的活动主要有玩积木、穿木珠或者拼搭玩具等,活动展开所需要的材料一般是积木、吸管、几何图形、玩具、数字卡等。
三、幼儿园数学模式活动的策略思考
数学模式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数学游戏,只不过这种数学游戏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当中蕴含许多数学知识点。
笔者认为,要保证数学模式活动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一)活动内容的安排要紧紧围绕课程
数学模式活动的展开要保证一定的效果,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目标,一定要围绕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活动内容的材料,让活动内容尽量生活化。
例如,在学习数数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孩子站成一排,然后让孩子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确定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数。
比如,在学习排序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借助积木或者卡片等材料开展活动,帮助孩子学会排序,比如:让孩子将“8、4、2、9、7”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进行排序,那么可以引导孩子,首先用卡片或者积木的个数表示这些数,然后按照积木张数的多少从少到多进行排序,然后学会对这几个数进行排序的方式。
(二)借助生活情景
幼儿的认知与学习更多的来自对生活经验的模仿,在数学模式展开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借助孩子的生活情景,将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符合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
例如,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展开的活动――《儿童节的礼物》,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个生活情景,提出很多有关数学上的问题引导孩子寻找答案,如数字的加减,数字大小的对比等。
(三)可以引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活动中引入游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放松,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要传授的知识。
比如,要让孩子学会识别正方形,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入这样的游戏,首先准备具有不同形状的参考物品,这些物品最好都是孩子认识的,如窗、手绢、靠垫、凳子、玩具、书、房子等,然后让孩子识别准备的参考物品中,有哪些面属于正方形,答对的给予一定的奖励,答错了的可以让其求助组员等,如果求助不成功,则给予答错的一方一定的处罚。
四、结语
模式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方式有很多,目的在于有效落实个别化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本文重点探讨数学模式活动中的两种实践形式,并对相关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