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9月月考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一9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
1.北京时间8月9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来自中国浙江的选手傅园慧以
58秒76的成绩荣获铜牌,打破了亚洲记录,已知标准泳池长为5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米指的是位移B.58秒76指的是时间间隔
C.傅园慧100米仰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7m/s
D.在研究傅园慧的游泳姿势时,可把她视为质点
2.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
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不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3.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一小球从电梯地板被竖直向上弹出后又落回地板,这一过程中小球没有
触碰电梯天花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电梯的速度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电梯的速度
D.小球在运动的中间时刻离天花板最近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A.25km/h
B.35km/h
C.34km/h
D.38km/h
5.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C.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速度减为零时,位移不是零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
6.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a 甲=4m/s 2,a 乙= 4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运动分析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D.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 ,B 两物体相距S =9m 在水平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
v A =5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在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下正以v B =12m/s 的初速度
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则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是A.4.5s B.5.4s C.1.5s
D.5.8s
9.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g =10m/s 2,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第3s 内的下落高度为45m
B.小球在前3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球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10.小球从空中某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
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所示,则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相同B.小球开始下落离地面的高度为0.8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11.如图所示的位移(x )﹣时间(t )图象和速度(v )﹣时间(t )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
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 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时刻相距最远D.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x—t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A.在两车相遇前,t
1
B.0—t
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2
时刻的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
D.t
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3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
下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频率为f,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公式为v
F
=;
(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 —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
14.(10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不等高处有两点A和B,它们之间的高度差为b。
A、B处
各有一小球,A处小球Ⅰ自由下落一段距离a后,B处小球Ⅱ开始自由下落,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地,求球Ⅰ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
15.(14分)国庆阅兵中,歼10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
=100m/s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个匀减速直线运动。
飞机以速度v
=5m/s2,运动时间为10s;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
在平直跑道上为a
1
减速滑行总路程为s=1500m,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16m/s,16.(16分)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1乙车的速度为v
=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
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
2
=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
1
刹车的加速度为a
=lm/s2。
求:
2
(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123456B C D B D C 789101112B
B
BC
ABD
BC
AC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13.(1)
()6410
d d f
-(或
64d d 10T
-)(2)如图所示;0.40m/s 2
(0.38-0.40均可)(3)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14.(10分)
设A 距地面的高度为H ,根据2
12
H gt =(2
分)
可知,A 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 =(1
分)
A 下落a 所需时间't =
(2
分)
则B 下落的时间t ″=t-t ′
(1分)则''212
H b gt -=(2
分)
联立解得,'
t b a t t b a +=--(2
分)
球Ⅰ和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为b a
b a
+-15.(14分)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 点停下。
A 到
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101111
2
S v t a t =-(2
分)
011
B v v a t =-(2
分)
B 到
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22221
2
B S v t a t =-(2
分)
22
0=B v a t -(2
分)
A 到C 过程,有:12
=S S S +(2
分)
联立解得:22
25
/ 1.67/3
a m s m s ==(2
分)
230t s
=(2
分)16.(16分)
(1)设刹车后经过t 时间两车速度相等,有:1122v a t v a t -=-(1
分)
解得:t =4s
(1分)
7s 后甲车匀速,速度v =(16-2×7)m/s=2m/s
(1分)
再次相等有:22'
v v a t =-(1分)
解得
:
t
′
=10s (1分)
(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 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
2
1111
2
x v t a t =-(1
分)
2
2221
2
x v t a t =-(1
分)
12x x L
-=(1
分)
得:t 1=2s,t 2=6s
(1
分)
第6s,6112=4/v v a t m s -=甲;6222=6/v v a t m s -=乙(1
分)
6-7s 内两车位移:2621=32x v t a t m -=甲甲;2621
= 5.52
x v t a t m
-=乙乙(1
分)
乙车在甲车前方x ,=2.5x x x m =-乙甲(1
分)
7s 末两车速度:711=2/v v a t m s -=甲;722=5/v v a t m s -=乙(1
分)
乙车停止后才有可能发生第三次相遇7s 末起到乙车停止的时间为72
5v t s a ==乙
(1
分)
2721
=12.52
x v a t m
-=乙乙(1
分)
377=14.5x x
t s v +∆=
+乙甲
(1
分)
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
1.北京时间8月9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来自中国浙江的选手傅园慧以
58秒76的成绩荣获铜牌,打破了亚洲记录,已知标准泳池长为5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米指的是位移B.58秒76指的是时间间隔
C.傅园慧100米仰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7m/s
D.在研究傅园慧的游泳姿势时,可把她视为质点
2.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
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不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3.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一小球从电梯地板被竖直向上弹出后又落回地板,这一过程中小球没有
触碰电梯天花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电梯的速度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电梯的速度
D.小球在运动的中间时刻离天花板最近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A.25km/h
B.35km/h
C.34km/h
D.38km/h
5.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C.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速度减为零时,位移不是零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
6.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a 甲=4m/s 2,a 乙= 4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运动分析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D.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 ,B 两物体相距S =9m 在水平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
v A =5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在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下正以v B =12m/s 的初速度
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则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是A.4.5s
B.5.4s
C.1.5s
D.5.8s
9.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g=10m/s2,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第3s内的下落高度为45m
B.小球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球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10.小球从空中某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
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所示,则
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相同
B.小球开始下落离地面的高度为0.8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11.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
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
1
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
时刻相距最远
D.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x—t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两车相遇前,t
1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0—t
2
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
时刻的速度
D.t
3
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
下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频率为f,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公式为v
F
=;
(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 —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
14.(10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不等高处有两点A和B,它们之间的高度差为b。
A、B处
各有一小球,A处小球Ⅰ自由下落一段距离a后,B处小球Ⅱ开始自由下落,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地,求球Ⅰ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
15.(14分)国庆阅兵中,歼10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
=100m/s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个匀减速直线运动。
飞机以速度v
=5m/s2,运动时间为10s;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
在平直跑道上为a
1
减速滑行总路程为s=1500m,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16.(16分)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16m/s,
1
乙车的速度为v
=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
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
2
=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
1
刹车的加速度为a
=lm/s2。
求:
2
(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123456B C D B D C 789101112B
B
BC
ABD
BC
AC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13.(1)
()6410
d d f
-(或
64d d 10T
-)(2)如图所示;0.40m/s 2
(0.38-0.40均可)(3)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14.(10分)
设A 距地面的高度为H ,根据2
12
H gt =(2
分)
可知,A 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 =(1
分)
A 下落a 所需时间't =
(2
分)
则B 下落的时间t ″=t-t ′
(1分)则''212
H b gt -=(2
分)
联立解得,'
t b a t t b a +=--(2
分)
球Ⅰ和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为b a
b a
+-15.(14分)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 点停下。
A 到
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101111
2
S v t a t =-(2
分)
011
B v v a t =-(2
分)
B 到
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22221
2
B S v t a t =-(2
分)
22
0=B v a t -(2
A 到C 过程,有:12
=S S S +(2
分)
联立解得:22
25
/ 1.67/3
a m s m s ==(2
分)
230t s
=(2
分)16.(16分)
(1)设刹车后经过t 时间两车速度相等,有:1122v a t v a t -=-(1
分)
解得:t =4s
(1分)
7s 后甲车匀速,速度v =(16-2×7)m/s=2m/s
(1分)
再次相等有:22'
v v a t =-(1分)
解得
:
t
′
=10s (1分)
(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 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
2
1111
2
x v t a t =-(1
分)
2
2221
2
x v t a t =-(1
分)
12x x L
-=(1
分)
得:t 1=2s,t 2=6s
(1
第6s,6112=4/v v a t m s -=甲;6222=6/v v a t m s -=乙(1
分)
6-7s 内两车位移:2621=32x v t a t m -=甲甲;2621
= 5.52
x v t a t m
-=乙乙(1
分)
乙车在甲车前方x ,=2.5x x x m =-乙甲(1
分)
7s 末两车速度:711=2/v v a t m s -=甲;722=5/v v a t m s -=乙(1
分)
乙车停止后才有可能发生第三次相遇7s 末起到乙车停止的时间为72
5v t s a ==乙
(1
分)
2721
=12.52
x v a t m
-=乙乙(1
分)
377=14.5x x
t s v +∆=
+乙甲
(1
分)
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
1.北京时间8月9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来自中国浙江的选手傅园慧以
58秒76的成绩荣获铜牌,打破了亚洲记录,已知标准泳池长为5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米指的是位移B.58秒76指的是时间间隔
C.傅园慧100米仰泳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7m/s
D.在研究傅园慧的游泳姿势时,可把她视为质点
2.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
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不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 乙>v 甲,丙匀速下降,且v 丙<v 甲
3.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一小球从电梯地板被竖直向上弹出后又落回地板,这一过程中小球没有
触碰电梯天花板,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电梯的速度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电梯的速度
D.小球在运动的中间时刻离天花板最近
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A.25km/h
B.35km/h
C.34km/h
D.38km/h
5.做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述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速度和位移均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B.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C.速度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增大,速度减为零时,位移不是零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位移一直在不断增大
6.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a 甲=4m/s 2,a 乙= 4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运动分析正确的是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甲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D.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
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5m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 ,B 两物体相距S =9m 在水平拉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
v A =5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在地面摩擦阻力的作用下正以v B =12m/s 的初速度
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则A 追上B 所经历的时间是A.4.5s
B.5.4s
C.1.5s
D.5.8s
9.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g=10m/s2,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第3s内的下落高度为45m
B.小球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球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D.小球在前1s内、前2s内、前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10.小球从空中某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处,此过
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所示,则
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相同
B.小球开始下落离地面的高度为0.8m
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m
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11.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
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0—t
1
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0—t
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
2
时刻相距最远
D.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12.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像,即x—t图像如图所示,甲图像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两车相遇前,t
1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0—t
2
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
时刻的速度
D.t
3
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
1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
下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
(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频率为f,计算F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公式为v
F
=;
(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试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 —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
14.(10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不等高处有两点A和B,它们之间的高度差为b。
A、B处
各有一小球,A处小球Ⅰ自由下落一段距离a后,B处小球Ⅱ开始自由下落,结果两小球同时落地,求球Ⅰ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
15.(14分)国庆阅兵中,歼10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
=100m/s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个匀减速直线运动。
飞机以速度v
=5m/s2,运动时间为10s;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
在平直跑道上为a
1
减速滑行总路程为s=1500m,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16.(16分)甲、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甲车的速度为v
=16m/s,
1
乙车的速度为v
=l2m/s,乙车在甲车的前面。
当两车相距L=6m时,两车同时开始刹
2
=2m/s2的加速度刹车,7s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乙车车,从此时开始计时,甲车以a
1
刹车的加速度为a
=lm/s2。
求:
2
(1)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两车有几次相遇?在哪些时刻两车相遇?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1~8题为单选题,第9~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
共48分)123456B C D B D C 789101112B
B
BC
ABD
BC
AC
二、实验题(每空3分,共12分)13.(1)
()6410
d d f
-(或
64d d 10T
-)(2)如图所示;0.40m/s 2
(0.38-0.40均可)(3)不变
三、计算题(共40分)14.(10分)
设A 距地面的高度为H ,根据2
12
H gt =(2
分)
可知,A 下落到地面的时间t =(1
分)
A 下落a 所需时间't =
(2
分)
则B 下落的时间t ″=t-t ′
(1分)则''212
H b gt -=(2
分)
联立解得,'
t b a t t b a +=--(2
分)
球Ⅰ和和球Ⅱ下落时间之比为b a
b a
+-15.(14分)
如图,A 为飞机着陆点,AB 、BC 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 点停下。
A 到
B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101111
2
S v t a t =-(2
分)
011
B v v a t =-(2
分)
B 到
C 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2
22221
2
B S v t a t =-(2
分)
22
0=B v a t -(2
A 到C 过程,有:12
=S S S +(2
分)
联立解得:22
25
/ 1.67/3
a m s m s ==(2
分)
230t s
=(2
分)16.(16分)
(1)设刹车后经过t 时间两车速度相等,有:1122v a t v a t -=-(1
分)
解得:t =4s
(1分)
7s 后甲车匀速,速度v =(16-2×7)m/s=2m/s
(1分)
再次相等有:22'
v v a t =-(1分)
解得
:
t
′
=10s (1分)
(2)在甲减速时,设经时间t 相遇,甲和乙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
2
1111
2
x v t a t =-(1
分)
2
2221
2
x v t a t =-(1
分)
12x x L
-=(1
分)
得:t 1=2s,t 2=6s
(1
第6s,6112=4/v v a t m s -=甲;6222=6/v v a t m s -=乙(1
分)
6-7s 内两车位移:2621=32x v t a t m -=甲甲;2621
= 5.52
x v t a t m
-=乙乙(1
分)
乙车在甲车前方x ,=2.5x x x m =-乙甲(1
分)
7s 末两车速度:711=2/v v a t m s -=甲;722=5/v v a t m s -=乙(1
分)
乙车停止后才有可能发生第三次相遇7s 末起到乙车停止的时间为72
5v t s a ==乙
(1
分)
2721
=12.52
x v a t m
-=乙乙(1
分)
377=14.5x x
t s v +∆=
+乙甲
(1
分)
两车有三次相遇,分别在2秒末、6秒末、14.5秒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