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总体方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总体方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0-07-30T15:36:20.8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7期作者:葛璞
[导读] 以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为例,
摘要:本文以环莞快速路三期龙大高速至莞深高速段为例,在分析项目路的功能定位和预测远景年交通量的前提下,论证采用的技术标准,并结合建设条件提出全线的总体方案,针对快速路中大量、长距离和快速交通的特点,从快速路形式、横断面设计、出入口设置和关键节点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梳理了城市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的思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总体方案设计;横断面设计;出入口设置;节点方案
0 引言
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东莞市实施“分区统筹,强心育极;融入湾区,对接广深”的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一中心四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
为强化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规划形成“环状+放射状”的市域快速路网络。
本项目是东莞市环莞快速路三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莞快速路三期是东莞市规划快速路网中大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8”字型两环快速路),直接串联中心组团(松山湖、大朗和大岭山)、西南组团(虎门、长安)、东北组团(常平、企石、横沥和东坑)。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 功能定位
本项目的建设为分流东莞市域干线车流,减缓干线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干线路网交通现状,完善东莞市快速路网结构,形成全市环形、放射状快速路网络,对构建环莞一小时生活圈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项目还强化了沿线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释放沿线土地活力,加强引导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支撑“一中心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的形成,为新一轮东莞市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2 交通量预测
2.1 预测思路与方法
本次客流预测是在对东莞市社会经济各项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建立现状交通模型。
结合规划前景的假设与输入,获得预测年环莞快速路三期的交通需求与特征。
预测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图2 交通量预测技术路线图
2.2 路段交通量预测
根据交通模型预测的结果,环莞三期交通量呈现东西差异的特性。
根据环莞三期的功能定位、路网衔接要求及其总体交通组织,以主要枢纽节点为分界点,环莞三期各主要路段预测交通量如下:
2.3 节点交通量预测
根据交通模型预测的结果,对环莞三期沿线主要节点的转向交通量进行预测,把各主要节点转向交通量进行统计后制作成如下示意图。
图3 项目主要枢纽节点转向交通量示意图
3 技术标准
3.1 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
主线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辅道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40km/h。
3.2 行车道宽度
主线行车道宽度为3.75m,辅道行车道宽度为3.5m,人行道宽4.5m。
3.3 道路净空
高速公路≥5.0m;
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4.5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2.5m。
3.4 设计荷载标准
道路: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桥梁:汽车荷载等级按照城-A级;
人非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第10.0.5与10.0.6条取用。
3.5 地震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 总体设计
4.1 路线走向
本项目位于大岭山镇东南片区、大朗镇西部及松山湖东南片区,路线起于龙大高速,利用现状桥孔下穿龙大高速,往东在大山村附近上跨常虎高速公路,为减少拆迁,避开犀牛陂村大片建筑后,上跨水厂路后折向东,为沿线尽量预留用地,紧贴高速布线,分别与公凹四路、象和路交叉后,进入松山湖科技园区,沿科技园区已做好预控的走廊布线,终于莞深高速,路线长约9.281公里。
图4 路线走向示意图
4.2 全线总体方案
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沿线各镇区、园区的总体规划中,本项目西起龙大高速,往东跨过常虎高速,沿常虎高速北侧布线,终于莞深高速。
从2004年开始至今在各层面规划中,均对本项目的走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和走廊预留,因此本项目的总体走向较为稳定。
但沿线镇区和园区发展迅速,既有的廊道总体建设条件较早期规划时相比有了不少的变化,各镇区的规划和用地属性也有了一定的调整。
最新一期松山湖中子科学城规划中,本项目路段共有23条规划路,其中菱形立交5座,简跨式立交8座,分离式立交3处,右进右出7处。
图5 本项目沿线被交路网
4.3 横断面方案
根据通行能力计算结果,本项目主路需要设双向六车道,辅路设置双向四车道。
图6 标准横断面(上下匝道挡墙段)
4.4 出入口总体布设方案
综合考虑现状沿线主要地块分布、横向道路规划条件、出入口间距控制、近远期出行路径等因素,本项目在水厂路前、规划湖景路南
辅助车道。
终点处采用深圳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