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水经典名著白话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风水经典名著白话解
一、《葬书》
东晋郭璞原著
李定信白话简释
原文: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简释:所谓葬,就是藏。

藏的含义是隐匿,暂避或暂息,收藏储存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藏,是与葬相互联系的,专指人的藏。

原意还是专指人死后的藏,即是指坟墓即阴宅。

后来演为人生前的住宅,即阳宅。

所以葬或藏包括有阳宅和阴宅两个概念。

阴宅,以汉民族来说,有殡仪馆,公墓,死者纪念塔,纪念碑亭,葬塔,皇家的皇陵,民间的坟墓等。

阳宅,以现代含义,应该包括有人生前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的阳宅。

生活方面的有民间住宅,宗祠,公馆,官家的皇宫,办公大楼,卧室……凡属生活方面的居住或休息场所。

在生产方面则有工厂、商店、车站、码头、飞机场……等。

群居的村落,圩镇、城市、田庄……等。

凡属人生前的活动场所都属于阳宅。

要葬之有利,藏得适宜,就要乘生气。

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

这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

这种阴阳气内在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的程度就盈而外溢,或受到外在的伤害而扩散就噫而成风。

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

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生气。

总的说来,在土中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都称之为生气。

原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简释: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而产生万物。

反过来说,世界的万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

父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于父母,即是父母的生气生人子的生气。

父母和人子是同类的生气。

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互相感应的。

也就是父母生气和人子生气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

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所谓遗体,有两个含义,即父母本人身体死后尸体的遗体,以及父母生气遗传给人子身体的遗体。

即本身尸体的遗体和遗留人子活体的遗体。

所谓本骸得气,是说父母为生气所生,死后的骸骨亦为父母生气所生,如果得到了本骸即同类的生气感应,尸体或尸体的骸骨将受到庇荫。

即死体保留得长久,或骸骨能长期存在。

同样,如果这种同类生气,感应到活的遗体,即人子身体,也将得到福利。

就称之谓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原文:盖生者,气之聚。

疑结者成骨,死而独留。

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

经云:气盛而应,鬼福及人。

简释: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生,就是因为生气的聚合所致。

凝结的生气,就成为人的骨骼。

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了,皮肉腐烂了,而独留骨骼,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

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的骨骼,以资荫骨骼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同时感应遗留的人子活体。

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

《青囊经》说:反气纳骨即乘生气旺盛与否,都能感应及人。

乘得旺盛则得福,吉利。

乘得不旺盛则得鬼,不吉利主凶。

原文:是以铜山西崩,钟灵东应。

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于地中。

其行也,因地之势。

其聚也,因势之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简释:所谓铜山在西方崩倒了,他的生气扩散感应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钟在东方也会受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发叶生新,室内的粟到时候也会发芽,都是因为地中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生气发生作用的。

因为生气是土(即地)生的,生气的阴阳气会斗争变化行走,就是因为地变化运动的势,也就是说观地运动的势就知道阴阳气正在斗争、变化。

观地运动的势静止了,就知道阴阳气斗争统一了而静止聚积。

所以古人葬乘生气,就是要使生气不扩散,即不噫而为风,而能聚积反气纳骨,就称之谓风水。

明代徐善继《人子须知》说:“……水为气之母,气之来有水以导之。

气之聚,有水以界之,无风以散之。

皆言风与水,故谓之风水”。

这种解释是不恰当的,《葬书》说:“气为水之母,有气斯有水”不是说“水为气之母”。

既然是气生水,就不是水导气了。

风是生气噫而成风,所以风也不会散生气。

地理术称为风水术是不太适合,应该称为乘生气术,因为土生生气,生气生水,或称为土水术或龙水术,比称风水术要适宜。

原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

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

盖言此也。

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简释: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

得水为第一紧要,其次是藏风。

因为水是生气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有生气,水源长,流量大,则生气旺盛,因此葬法以得水为止。

所谓藏风,并不是历代地理术说的把外来的风藏起来,这种
风是藏不住的。

也不是完全避外来的风,因为风是生气噫而成风。

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使生气不噫,即是说扦坟墓或扦住宅应该注意生气的扩散,例如坟墓的密封,或埋在较深的地层。

住宅的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保持中和适合人体温的温度,就称之谓藏风。

但是生气过于旺盛而外溢流行,其余没有流行的还是有止。

没有流行余下的生气,虽然是零散在地层深处也是有聚积的。

《青囊经》说:“流动的外气到处流动,而其余气没有流动的即停蓄的内气是静止的生气。

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经书》还说:乘生气要乘得深厚的地方,风水自然就是好的。

(考古学家发掘的古尸尚未腐化就是埋在较深的地层)
原文: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

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故藏于痼燥者,宜深。

故于坦夷者,宜浅。

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简释:这里说的土,是指“上浮者为天,下凝者为地”的地。

是《周易》的坤。

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地球的表面。

以地理术术语来说就是指除水以上的龙脉。

土,是生气之母,有土,才有生气。

生气,是水之母。

有生气才会有水。

就是说土生气,气生水。

要认识生气,只要观土察水就可以了。

所以葬于痼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缺少生气,适宜葬深。

在平坦的地方,水一定较多,生气也比较旺盛,就适宜浅葬。

所以《经书》说土发生变化,生气也发生变化,土多就生气旺盛,生气旺盛,就水多,世界万物就是因为生气旺盛即土多水多而产生的。

(多是适宜的多)
原文: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

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

欲进而却,欲止而
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经曰:形止气蓄,化生万物。

简释:地势,是指平地龙即支龙的运动趋势。

山势,是指山地龙即陇龙的运动趋势。

平地龙的趋势是看地表面的脉络,所谓脉原一线。

山地龙的趋势是看龙的石骨的走向。

好像蛇行走一样爬向东西或趋向南北。

曲屈的又复直行,回环行走又再回环。

仿佛蹲在那里要等候什么,又好似要抱揽什么的样子。

又好似欲进而欲退,欲止却是深来。

行龙像这样的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即是既斗争又统一的变化,土是厚的,水又是深的,草木又非常茂盛,这样的来龙其贵一定如千乘,其富一定是万金。

所以《经书》说:像这样的形势,形止气蓄以后,就可化生万物。

原文:为土地也,地贵平夷,土贵有支。

支之所起,气随而始,支之所终,气随而终。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经曰: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势顺形动,回复始终,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简释:本节所说土地,土,是指陇龙即山龙,地,是指支龙即平原龙。

平地龙即支龙以平坦的大地为贵,陇龙以分支多为贵,开始分支的地方,生气也随之而起,分支到头的处所,生气也随之而终。

观陇龙或支龙开嶂分支的方法,它的形势要隐隐隆隆,束气时微小看不见。

展气时,隆隆庞大,即蜂腰鹤膝。

而要之玄曲屈,微妙玄通,这样的龙脉必定是吉龙脉。

《经书》说:平地龙有吉气的是平原随土而起脉,陇龙的分支有止气,是水随龙比肩而来,交会而止。

来龙的势一起一伏顺势而来,到诸水交会之处,选址点穴就永吉无凶了。

原文:夫重岗叠阜,群陇众支,当择其特,大则特小,小则特大,参形杂势,主客背情,所不葬也。

夫陇欲峙于地上,支欲伏于地中,支陇之止,平夷如掌。

故经曰:支葬其巅,陇葬其麓,卜支如首,卜陇如脚。

形势不经,气脱如逐。

简释:在重重峰峦,叠叠罔阜的地方,群龙众支会聚于明堂,选址点穴当舍择其特殊的龙脉。

如众龙众支很肥胖而其特别瘦小,群龙众支都是细小,而其特别肥大,像这种参差不齐的形和险恶的杂势,无论是主峰还是客峰都是一样,主客不同情,这种场穴,就决不可以下葬。

若是陇龙高耸,而支龙在地中伏行,支龙或陇龙气钟之处,而明堂平坦如掌,就可以下葬。

所以《经书》说:平地龙要葬得高处,而山地龙要葬在山麓。

因此平地龙点穴要点在头顶上,而山地龙点穴要点在山脚下。

假若来龙形势不合,生气就会逐散。

原文:夫人之葬也,盖亦难矣。

支陇之辩,眩目惑心,祸福之差,候处有间。

简释:我们对于葬法是很难的啊!平地龙或山地龙的来脉观察其穴位,是会看花眼睛,迷惑心窍的,是祸,是福的差异,全在于选址点穴的正确与不正确二者之间,处决于观察过程明朗与糊涂,果断与怀疑之间。

原文: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

故葬者,原其所始,乘其所止。

审其所废,择其所相,避其所害。

浅以乘之,深以取之,闭以通之,开以固之。

乘金相水,穴土印术,外藏八风,内秘五行,天光下临,地德上载,阴阳冲和,五土四备,是以君子夺神功改天命,目力之功,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简释:山,指来龙。

来龙的势险要,必定有吉穴。

选址点穴的方法,是葬其所会。

即是在龙尽气钟,诸水会聚之外。

所以葬法必定要原其所始,即是从随龙水的源头,来龙起祖的祖山起,到龙尽气钟诸水会聚为止,逐节审明其废相,即吉凶。

吉者而取之。

凶者而废之,或避之。

生气因地行气行而来,有浅来有深来,当浅来葬浅,深来取深,必须浅深恰当。

对闭塞的生气要媾通,如入首龙属金而水口属木,不共一卦,当移穴于入首属木,以媾通玄窍;或穴场周围是土而井底是石,当培土以媾通生气。

聚积的生气要稳固防其扩散。

乘金相水,即金水日月四吉相会,(指分金而言)穴土印术五行俱全。

对外要藏八风,即防止生气向八方噫而成风。

对内要秘合五行,这样上应天量,下合地德,使之阴阳冲和,不干不湿,不高不低,不冷不热,而含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的土(即白紫碧赤黄五色),在春夏秋冬四季俱备。

因此,君子夺神功改造自然,全依审龙点穴的目力,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即立向,坐穴,分金,坐度,消砂纳水不出卦位,全吉的要趋,凶缺的避,增高或益下,这种微妙,全在智力的运用,触类而长,使能玄通阴阳功夺造化。

原文:土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

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其止若尸。

若怀万宝而燕息,若具万善而洁斋,若橐之鼓,若器之贮,若龙若鸾,或腾或盘,禽伏兽蹲,若万乘之尊也。

简释:土地之山,即陇龙和支龙,又潜伏又连接,起祖是很高很高的,其来势一起一伏好像波浪一样,行龙好像马驰的奔腾。

在静止的时候就如同死尸一样不会动。

其过峡束气展气像怀有万宝的庞大,中间如燕息的细小。

其之玄灵活如同具有万善,而秀丽得洁斋一样,其蓄气像橐皮的鼓挺起来像装东西的器皿而不散
漏。

其形状如同龙鸾,或飞腾或盘踞,禽伏兽蹲像帝王一样尊严。

原文:天光发新,朝海拱辰,龙虎抱卫,主客相迎,四势端明,五害不亲,十一不具,是谓其次。

简释:天光发新是天星说,言天上诸星喜悦有情的发光,一起拱向北斗,指明堂内的朝山都拱向墓穴。

海,指朝水,喻明堂的诸朝水都流向墓库囚休之位。

辰,指北斗和墓库。

穴前有左右二龙虎砂抱行以护生气,穴与朝应砂水是主客相迎,前后左右四势又端正明朗,穴内没有虫、鼠、蛇、蚁、蝎五害的侵犯而且坐穴十一不具,一不高,二不低,三不浮,四不沉,五不干,六不湿,七不寒,八不暑,九不过大,十不过小,十一不噫生气。

定穴扦穴除上节说的是第一要求,本节是其次。

原文:山之不可葬者五:气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

气因势来,而断山不可葬也。

气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

气以势止,而过山不可葬也。

气以龙会,而独山不可葬也。

经曰:童断石过独,生新凶,消已福。

简释:不可以葬的山有五种:第一,生气贵于生知,凡是尚未生长草木的童山不可以葬。

第二,生气因势而来,凡被切断如挖深沟已露石骨或不能连接气脉的断山不可以葬。

三,气因土行,凡没有土,在来龙已断土或扦穴处全都是石山的不可以葬。

四,气以势止,凡属来龙正在奔腾,其势没有静止的过山不可以葬。

五,气以龙会,凡属周围界水的独山不可以葬。

《经书》说:童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不可葬,葬了这五种山要生新凶,消除已得到福气。

原文:葬山之法,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

势如万马,
自天而下,其葬王者。

势如巨浪,重岭叠障,千乘之葬。

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三公。

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

势如惊蛇,屈曲徐斜,灭国亡家。

势如戈矛,兵死刑囚。

势如流水,生人皆鬼。

形如负展,有陇中峙,法葬其止。

简释:葬山的方法,以察势为最难,观形是次难,定方立向又次之。

势,是龙奔腾运动的象。

形,是龙静止的形。

方,就是理气,立向定方。

势如万马的奔腾,好像从天上降到地面,是帝王的葬地。

势如巨浪,一起一伏重岭叠障是公侯的葬地。

势如降龙,次于从天而降,而环山水浇,是国老三公的葬地。

(爵,是官或有地位的人。

禄,就是俸禄。

三公,周以太师,大傅,太保。

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势如重屋,次于降龙,起伏不太大,而是草木茂盛,是开府建国的京或都。

势如惊蛇,仿佛是打草受惊的蛇,曲屈徐斜没有规律,是要灭国亡家的。

势如戈矛,像兵刀武器,要遭兵祸或牢狱之灾。

势如流水,一直往低下降而不起,生人好似死鬼。

势如负展,好似背负屏障,而有山从中突起,就切不可葬了。

原文:王侯屈起,形如燕窠,法葬其凹,胙土分茅。

形如侧垒,后罔远来。

前应曲回,九棘三槐。

形如覆釜,其巅可富。

形如植冠,永昌且欢。

形如投算,百事错乱。

形如乱衣,妒女淫妻。

形如灰囊,灾舍焚仓。

形如覆舟,女病男囚。

形如横几,子灭孙死。

形如卧剑,诛夷逼僭。

形如仰刃,凶祸伏逃。

牛卧,马驰,鸾舞,凤飞,腾蛇,委蛇,鼋鼍鳖龟,以水别之,牛富凤贵。

腾蛇凶危,形如百动,葬皆非宜,四应前按,法同忌之。

简释:前节述势,本节专述形。

主王候的穴位,其形像燕子窝,应葬在低陷的凹部,可以得到丰厚的祭肉,可以拨茅连茹。

形像侧垒一样,一层层后岗从远方而来,堂前的朝应砂水又是曲曲回环,就主出九棘三公。

(左九棘为帝王,大夫,卿。

右九棘是公、候、伯、子、男。

三公,即孟仲季三公)。

形如倒置的铁锅,葬在高处就可以发富。

形如戴帽子,永远都是昌盛的。

形如算盘,主应百事错乱。

形如乱穿的衣服,就主淫乱妒妻。

形像灰袋子,就要遭受火灾。

形如沉下的船,女妇要生病,男子坐班房。

形像横放的桌子,是主断裔绝代。

形如卧倒的剑,主应被诛杀。

形若是像仰刀,主应遭灾而伏逃。

形如马驰,鸾舞,凤飞腾蛇,以及委蛇龟,要以水来识别,牛是主富,凤是主贵,而腾蛇则主凶危。

形若是像摇摇百动,都是不宜葬的。

四象的山岭与穴逼近,葬法更须避忌。

原文: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与形顺者,吉。

势与形逆者,凶。

势凶形吉,百福希一。

势吉形凶,祸不旋日。

千尺之势,宛委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

经曰: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

简释:势与形,统称为形势。

是地理术对象龙砂水吉凶表达的现象。

运动的现象称为势,静止的现象称为形。

例如龙的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就属于势。

朝应峰砂的尖齐高耸,方园秀丽,穴的乳钳窝突就属于形。

在本节以远方来的称为势,近处结的称为形。

地理术的龙砂水,从千尺远方来的是势,百尺近处的为形。

凡是从远方来的势与近处结的静止的形是顺的,即是说来的是什么势,就应该结的静止的是什么形。

势与形相适应,这种形势就主吉利。

凡属势与形不相适应的,例如来龙从天而降如万马奔腾的势,穴位明堂狭小,朝水短小,这就称为形与势逆,即势与形
不相适应,就是主凶。

如果远来的龙势很弱,而近处穴位明堂宽大,朝水源长而宫位生旺,就称为势凶形吉,这样的形势,能主百福也是希一的,即是得福很少。

来势很好,而近形不吉,这种形势立即就要遭到灾祸。

由此看来,势与形要相适应的,而且形还比势要重要一些。

如果千尺之势,宛委顿息来得很好,而明堂近形不能适应,就属于外气无以聚内气。

来龙的龙气是内气,明堂朝应砂水是外气,内气吉而外气不吉,内气也会散于地中的。

《经书》说:外气不能聚内气,而内气散于地中,为不蓄气的穴,腐骨之藏。

原文:盖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

叠叠中阜,左空右缺,前旷后折,生气散于飘风。

经曰:腾漏之穴,败椁之藏也。

简释:由上节看来,噫气是会散生气的。

所谓噫气,就是生气的扩散,噫气是多方面的,如势吉形凶,来龙内气强盛,明堂外气微弱,就是外气无以聚内气,而内气散于地中就称为噫气。

又如来龙到入首是金气一气,明堂水口又属甲癸艮,正是金龙穴位,扦穴不坐金穴,而扦他卦,也属于噫气。

本节说的穴前没有左右龙虎砂护卫区穴,叠叠中阜,左边空,右边缺,前面无案,后山又折破,像这样的穴位,生气就是散于飘风。

所以《经书》说:腾漏之穴,是腐烂棺木之藏也。

原文: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来形止,前亲后倚,为吉藏也。

简释:《经书》说:“外气所以聚内气”,所谓外气,就是明堂的堂气。

明堂是群砂诸水会聚的地方,所有砂水都有他的生气,
只要他们的势与形和生气的流动方向是对穴位有利堂气就可以聚内气。

“过水所以止来龙”。

所谓过水是指随龙水或龙尽处的左右水在穴前交会的水,就称为过水。

来龙奔腾入首到头,前面二水或多水交会,就是来龙气钟之处,所以说过水所以止来龙。

来龙从远方千尺奔腾而来的势,到了结穴之处为过水所止而成百尺近形,即是龙尽气钟。

堂前又有砂水朝拱相亲,后面是入首龙作为依靠,如此葬地,就是吉藏。

原文: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俯。

形势反此,法当破死。

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简释:《经书》说:“地有四势”,即《周易》说的四象,就是四面的方位。

以穴场来说,左边的砂称为青龙,右边的砂称为白虎,前面的砂水称为朱雀,后面的来龙称为玄武。

要加以说明的,大家把左边的砂峰都称为青龙,凡属右方的峰砂都称为白虎是错误的。

这里有一个宾主界限,龙虎二砂是卫区穴,聚穴场生气的,好比是主帅的卫士,象棋的士相,从属于穴场,是主位,凡隔水的峰砂是朝应砂,属于宾位。

所以凡属隔水的峰砂都不可以称为青龙白虎。

必须是共入首龙分支的砂,而中间没有隔水的才可以称为龙虎砂。

“气从八方”是指外气,即堂气。

八方,是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八方。

即是从八方涌向穴场的生气。

如果后方玄武垂头,即龙尽气钟如禽伏兽蹲的垂头,前面峰砂秀丽而占吉宫,朝水曲曲来自生旺方,就称为朱雀翔舞。

青龙砂向内弯曲有情谓之青龙蜿蜒。

白虎向左弯曲而头低向外,谓之
白虎顺俯。

为此穴场就是吉穴。

否则反此,就主应破败死绝。

如虎蹲着昂头,谓之卸尸,龙踞就是嫉主,玄武不垂头就是气未钟谓之拒尸,朱雀以水而系直流者谓之腾去。

如此的穴场,即为凶藏。

原文: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

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岗阜,要如肘臂,谓之环抱。

以水为朱雀者,衰旺系乎形,应忌乎湍激,谓之悲泣。

朱雀源于生气,派于未盛,朝于大旺,泽于将衰,流于囚谢,以返不绝。

法每一折,储而后泄,洋洋悠悠,顾我欲留,其来无源,其去无流。

简释:土圭是罗盘的始祖,古人于地中竖杆观日景以定方位节候而制的工具。

在盘中央竖一小杆,长约寸许,盘的园周注记十二地支,以子午为北南,卯酉为东西,顺时针方向排列。

在晴朗日照天,可竖中央小杆以观日影,而测定方位和时辰。

玉尺,已无考了,在江西赣州地区,地理术用的尺度有三种:一、鲁班尺,比过去老尺和现行的市尺要长些。

赣州民间木工用的都是鲁班尺。

二、玄女尺,是鲁班尺的九寸为一尺,赣州民间泥木工造房算步,都用玄女尺,即一步九寸,二步,一尺八寸,三步,二尺七寸……。

三、门光尺,每尺有财,病,礼,义……等八个字,每字长是鲁班尺的一寸八分,八个字共鲁班尺一尺四寸四分。

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就是以土圭来测定方位,以玉尺来量度远近。

以分支为龙虎,其来与止好像是罔阜,要如肘臂一样向穴场弯曲,称为龙虎环抱。

以水为朱雀,其衰或旺都是看它的形。

要忌避的是湍激有声,谓之悲哭。

穴前如以水为朱雀,朱雀的发源要求在生气方,即生旺方,应穴于未盛,即长生十二宫的胎养宫位。

朝于大旺,即临官、帝
旺宫位。

泽于将衰,即衰宫。

流于囚谢,即病、死、墓绝宫位。

在形势方面,要求每一折要有停留,而流线要之玄曲有情,水清秀洋洋悠悠。

流入明堂朝穴时和从水口流出去,都要求看不见为最吉。

原文:经曰:山来水回,贵寿丰财。

山囚水流,虏王灭侯。

夫土欲细而坚,润而不泽,裁肪切玉,备具五色。

干如穴粟,湿如刲肉,水泉砂砾,皆为凶宅。

简释:《经书》说:朝应峰的支脉都向穴场朝来,而朝应水又是湾曲回环,就主应高寿而财禄丰盈。

如山是休囚,而水直流出去,就要虏王灭侯了。

穴场的土欲细而坚,润而不干不湿如同裁肪切玉。

备具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色气。

若是土干为穴粟,而湿如刲肉,水泉砂砾不是悠洋清澈,那就是凶宅。

原文:经曰:穴有三吉,葬有六凶。

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

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二吉也。

目力之巧工力之具,趋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

阴阳差错为一凶,岁时之乖为二凶,力小图大为三凶,凭恃福力为四凶,僭上逼下为五凶,变应怪见为六凶。

经曰,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简释:《经书》说:“穴有三吉”,神,本是指发生万物的天帝,这里是指发生万物的生气。

朔,本是月朔,朔望的朔,即阴历的初一,这里是指用事的时日,是说:穴能藏生气而合良时吉日一吉;阴阳二气冲和,而五行土在一年四季都不改变是二吉;观形察势正确,扦穴合度,能趋全吉而避一缺,增高益下是三吉。

一凶,阴阳差错。

乾为阳,坤为阴。

龙属阳,水属阴。

左旋为阳,右旋为阴。

向阳为阳,背阳为阴……,如果把阴视为阳,或把阳视为阴。

或把阴作阳处理,把阳作阴处理,都是阴阳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