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高二上·中牟月考)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

”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 . 儒家思想
B . 墨家思想
C . 法家思想
D . 道家思想
2.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和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相反的是()
A . 荀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朱熹
3. (2分) (2018高二下·绵阳期末) 墨子强调“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

墨子的思想在本质上()
A . 既肯定人力作用,又依赖上天、鬼神意志
B . 既反映小生产者的勤苦,又衬托出他们脆弱
C . 体现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生活的矛盾困惑
D . 小生产者崇拜鬼神,又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
4. (2分) (2019高二下·淮阳月考) 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

这反映出当时()
A . 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 . 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
C . 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 . 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5. (2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期中)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

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

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该主张()
A . 阐述格物致知的理念
B . 表明重建儒学信仰的完成
C . 奠定理学形成的基础
D . 成为明朝官方正统哲学
6. (2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A .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7. (2分) (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A .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 . 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专制皇权的加强
8. (2分) (2019高二下·东莞月考)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
A . 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 .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 . 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9. (2分) (2015高二上·任城期中)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
并且呈“西东”鼎立。

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 . 格物致知
B . 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C .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0. (2分)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 . 魏晋南北朝时期
B . 商周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隋唐时期
11. (2分) (2015高二上·任城期中)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
B .
C .
D .
12. (2分) (2016高二下·延川期中)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立志求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道出他的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青山。

”下列事件未对当时毛泽东立志求学产生影响的是()
A .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B . 维新变法运动被血腥镇压
C . 《辛丑条约》签订,清朝沦为洋人的朝廷
D . 新文化运动兴起,知识分子寻求真理
13. (2分)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唐代君臣百姓狂热信佛的同时,总有一些人极力反佛,狄仁杰、姚崇、韩愈等都有过激烈的反佛言论和行动,斥责佛教教义,主张抑佛乃至拆毁寺庵,尤其是武宗采取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拆除了4600多所寺院。

这反映出唐代()
A .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冲击
B . 佛教社会基础薄弱
C . 皇帝好恶决定佛教兴亡
D . 佛教从此一蹶不振
14. (2分) (2017高一下·汉中期末)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以下著作中哪些是其组织编译的()
①《四洲志》②《华事夷言》③《瀛环志略》④《康猷纪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5. (2分) (2019高二下·湖北期中)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以下属于“这场思想变革”的现象是()
A . “打倒孔家店”
B . 允许“民间自立公司”
C . 兴民权,设议院
D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6. (2分)“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
A .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 .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17. (2分)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 . 程颐
B . 程颢
C . 朱熹
D . 王阳明
18. (2分) (2020高一下·天津月考)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D .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19.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

他的这种画属于()
A . 山水画派
B . 风俗画派
C . 花鸟画派
D . 印象画派
20. (2分) (2015高二上·临沂期中)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其内容不包括()
A . 武装夺取政权
B . 进行土地革命
C . 建立统一战线
D . 以农村包围城市
21. (2分) (2017高二上·马山期中)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 .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
B . 四项基本原则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2.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月考) 200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

下列有关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他是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③他的成功启示人们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他的成就进一步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3. (2分) (2019高二上·西安期中)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

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

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 . 人身的自由
B . 主权在民
C . 思想的自由
D . 社会契约
2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在17和18世纪,儒学的传入在法国导致了一种‘精神的革命’,这种精神革命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地再次朝向了东方,走向了民主。

不用说,儒学的新知识只是这场革命所依靠的许多因素中的一项。

”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
A . 法国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B . 启蒙思想家受到中国文化启发
C . 法国启蒙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
D . 当时中国社会全面领先于西方
25.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 .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 .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6. (2分) (2018高二下·新余开学考)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 .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 .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 .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 .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27. (2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1958年,中国科学院把卫星研制列为全院第一项重大任务。

最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A . 12年后
B . 22年后
C . 32年后
D . 42年后
28. (2分)对贝多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①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9. (2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期中)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 .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 .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30. (2分)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 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B . 启蒙运动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C . 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D .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共3题;共40分)
31. (15分) (2015高二上·建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

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

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性即理也。

……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32. (15分)(2016·江苏模拟)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

“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怡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立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创,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创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泊文化研究》
材料二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
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

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

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据材料一,说出你如何认识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这一观点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

简要评论这些看法。

33. (10分) (2016高三上·东莞期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春秋末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秦汉按编户征收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租是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

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纳役钱,实行方田均税法,清查隐瞒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明后期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清雍正初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折成银两征收,正式废除人丁税。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税种和赋税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赋税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
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共3题;共40分)答案:31-1、
答案:31-2、
答案:31-3、
考点:
解析:
答案:32-1、
答案:32-2、答案:32-3、
考点:
解析:
答案:33-1、
答案:33-2、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