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9 年浙江卷)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答案]A [解析]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 品,有价值,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题目中“从历史发
而不择手段,势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
4.(教材 P24~P25)(1)钱应该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 (2)为什么要用之有度? (3)你的零花钱应该怎么花? 提示:(1)钱的使用应本着“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的原则。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用到有利于 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 生价值的地方。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 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 际人均纯收 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实
实际增长率 际增长率(%)
(%)
2007 年
12.4
9.6
15.8
5.8
2008 年
8.6
8.2
13.2
5.2
2009 年
10.1
8.7
13.7
5.4
注:2009 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 215 元,农村
可以判断甲商品与乙商品是相互替代品,故①④符合题意。作
为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上升不一定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也可
能使乙商品价格不变或稍上升;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
乙商品的需求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故②③错误。
1.(教材 P23)金钱是什么?是魔鬼?是天使? 提示:这是一个关于货币本质的问题。笼统地说,金钱既 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若使用得当,它就是天 使;若使用不当,它就是魔鬼。
2.(教材 P24)钱能做什么?钱不能做什么? 提示: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特别是易卜生的名言告诉我们, 金钱对我们的生活确实很重要,但金钱又不是万能的。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 仍然是财富的象征。但人作为社会的高等动物,除了生命外, 还有更高的追求,健康与快乐、朋友与信赖、亲情与爱情等, 这一切都是金钱买不到的,“金钱万能”论是错误的。 3.(教材 P24)(1)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2)什么是取之有道?为什么要取之有道?
单元综合提升
【考题 1】(2009 年广东卷)下图(人民币元/100 美元)表明 ()
①A 点到 B 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②B 点到 C 点表示人 民币升值趋势 ③A 点到 B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④B 点到 C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汇率的理解。
美元贬值,相应地,人民币就升值,故 D 项符合题意。
3.(2009 年广东卷)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 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 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
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5.(2010 年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 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 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 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 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案]D [解析]对消费者而言,动车与汽车同为交通工具,人们根据 自己的消费水平进行取舍,体现了消费者力图实现商品的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可见 D 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商品质 量的高低,排除 A、B 两项。C 项只体现了其中一方面的关注, 而未涉及对商品价格的关注,是片面的。
6.(2010 年山东卷)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 之间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D.②④
【名师点拨】A 点到 B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上升,即美元可
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呈现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趋势;B
点到 C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即美元兑换人民币减少,呈现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趋势。因此②④符合题意。
【考题 2】(2010 年广东卷)图 5、6 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 不关联的商品。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 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 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 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坐标形式考查考生对商品的替代品与互补品
的理解。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正比例关系,由此
提示:(1)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就是说要采用正当手段 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这是光荣的、受国家法律 保护的;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是可耻的、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的。
(2)“取之有道”,就是指获取金钱的手段既要合法,又要 合乎社会道德规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
济,又是道德经济。(或: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只有不违反国家 法律和社会道德,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各经营者才 能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相反,为攫取金钱
【答案】(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 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
(2)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 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原因之一在 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
(3)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 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2.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图表题应做到三个“三”) (1)“三读” ①读图表。图表一般有标题、时间、项目、数据以及
展的过程看”隐含了一层信息,即在没有货币时用商品自身的
价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可见 B、C、D 三项说法都错误。故选 A。
2.(2010 年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 年 8 月 24 日,100 美元兑换 756.91 元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100
美元兑换 682.65 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D [解析]100 美元换到的人民币变少了,表明美元汇率跌落,
(3)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如购买学习用品、帮助有困难 的同学等。
典型例题 (13 分)(2011 年广东汕头一模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 年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受 CPI 上涨影响程度比较图
注:CPI 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3%,称为发生通货膨胀。2010 年 7 月我国 CPI 为 3.3%,并呈现上升趋势。
居民人均纯收入 5 365 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收入影响消费。 【名师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收入影响消费的相关 知识点,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 收入差距影响总体消费;然后再一一结合材料,从城乡居民实 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与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城镇居民收 入、农村居民收入与各自的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的角度加以 分析即可。
材料二:在充分征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意见之后,中共十 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指导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 议批准,颁布实施。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规划要顺应各族 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舆论认为,党 的政策正在由“国富民强”向“民富国强”转变,突出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
知,两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时,价格不断降低,所以是反向
变动,故②符合题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
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当两商品的价格 P 均从 P1 同幅下 降到 P2 时,图 5 中需求量 Q 的变化小,因此可知商品甲是生活 必需品,故④符合题意。故选 D。
【考题 3】(2010 年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2)“用之有度”就是指花钱要有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 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钱发 挥出更大的作用。因为:对个人来说,如果不能做到用之有度, 而是花天酒地、挥金如土的话,再多的财富最终也会坐吃山空;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对国 家来说,用之无度,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加重环境污染;一 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言之有理 即可,可结合自身实际来谈)
(1)优点:能够分点作答,并且序号化,具有一定规范性,
要点较全,能从不同角度展开作答。
教师
评语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缺点:没有看清设问的限制范围,超出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的内容;观点没有归纳整合,没有紧密结合材料;
观点有知识性错误,如平均分配、同时富裕等。
本题属于典型的经济类图表题。
方法 总结
1.试题特点 (1)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
当两商品的价格 P 均从 P1 同幅下降到 P2 时,对于需求量 Q 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
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
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名师点拨】由图表中价格箭头方向及需求曲线的变化可
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材料
方法 总结
一般由“表题、2~3 个图表(图表的常见形式有表格式、坐 标式、图饼式三种)、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 2~ 3 个小问组成。第(1)问是: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 什么经济现象?第(2)问是:表一和表二有何内在联系?第(3) 问要求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其他 的问题。
D.雨伞的价值上升
[答案]B [解析]天降大雨,导致雨伞需求量上升,商品供不应求,销
售者觉得有利可图,于是趁机提价。在这一过程中,卖者在市
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故商品处于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
A 项认为需求法则不起作用是错误的。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中 形成的,并不会在销售时增加,因此 D 项说法错误。
(1)结合材料一,请你对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受物价上涨影响状况 作简略判断。(4 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知识,说 明怎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9 分)
学生抽样
评分标准 (1)①广东省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受通货膨 胀影响。(2 分)②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的中低 收入居民,受物价上涨影响程度更大。(2 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必须保 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3 分)②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 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 消费水平提高。(3 分)③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 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商品 的消费量。(3 分)
4.(2011 年广东卷)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 D1 左移到 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答案]D [解析]需求曲线由 D1 左移到 D2,意味着需求量下降,价格 降低。A、B 两项会导致价格上升,与题意不符。C 项会导致需 求量增加,也与题意不符。D 项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造 成需求下降,故 D 项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