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哪些称呼礼仪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场中有哪些称呼礼仪常识
职场中有哪些称呼礼仪常识
在职场中,一名职员要想对他人采用正确、适当的称呼,必须学会基本的称呼礼仪。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职场中有哪些称呼礼仪常识,供大家阅读!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常识
一、工作中的称呼
在职场上,职员所采用的称呼理应正式、庄重而规范。

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四类。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并表达敬意,是公务交往中最为常见的。

在实践中,它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仅称行政职务,例如,董事长、总经理、主任,等等。

它多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谭董事、汪经理、李秘书,等等。

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名,例如,王惟一董事长、滕树经理、林荫主任,等等。

它多见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
对于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可在工作中直接以此相称。

如果在有必要强调对方的技术水准的场合,尤其需要这么做。

通常,它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仅称技术职称,例如,总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它适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谢教授、严律师,等等。

它多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名,例如,柳民伟研究员、何娟工程师,等等。

它常见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学衔性称呼
在一些有必要强调科技或知识含量的场合,可以学衔作为称呼,以示对对方学术水平的认可和对知识的强调。

它大体上有下面四种情况:
一是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它多见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侯博士。

它常用于一般性交往。

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侯钊博士。

它仅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

四是在具体化的学衔之后加上姓名,即明确其学衔所属学科,例如,经济学博士邹飞、工商管理硕士马月红、法学学士衣霞,等等。

此种称呼显得最为郑重其事。

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若不了解交往对象的具体职务、职称、学衔,有时不妨直接以其所在行业的职业性称呼或约定俗成的称呼相称。

它多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一是以其职业性称呼相称。

在一般情况下,常以交往对象的职业称呼对方。

例如,可以称教员为老师,称医生为大夫,称驾驶员为司机,称警察为警官,等等。

此类称呼前,一般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二是以其约定俗成的称呼相称。

例如,对公司、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人们一般习惯于按其性别不同,分别称之为小姐或先生。

在这类称呼前,亦可冠以姓氏或姓名。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常识
由于国情、文化、习俗与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在对外交往中所宜采用的称呼,往往与国内交往中常用的称呼有所不同。

对此,每一位有可能参与对外交往的职员均应引起重视。

在一般性的涉外交往中,根据交往对象的职业或其他属性的不同,对对方的称呼应有所区别。

1.商界人士
需要称呼商界人士时,通常均应称呼对方为小姐、女士或先生。

有时,可以同时加上对方的姓氏或姓名。

例如,玛丽小姐、比尔·盖茨先生,等等。

在许多国家,人们并不习惯于称呼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

2.政界人士
与政界人士打交道时,一般亦可以小姐、女士或先生相称。

此外,还有两种方式可行:
一是称呼行政职务。

有时,还可同时加上小姐、女士或先生等称呼。

例如,先生。

二是称呼职务较高者为阁下。

在多数情况下,阁下这一称呼,可与职务及小姐、女士、先生等称呼同时使用。

例如,先生阁下、大使阁下等。

但在美国、德国、墨西哥等国,却并无阁下之称。

3.军界人士
在国外,人们称呼军界人士时,大都习惯于只称呼其军衔,而不称呼其职务。

其基本方式有四种:
一是只称呼军衔。

例如,等等。

二是在军衔之后加上先生。

例如,先生、先生,等等。

三是在军衔之前加上姓氏。

例如,朱可夫元帅、史密斯,等等。

四是军衔与姓氏、先生一起相称。

例如,布莱德雷先生,此种全称最为正规。

4.宗教界人士
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只宜称呼其神职。

具体方式大致上有三种:
一是仅称其神职。

例如,牧师、阿訇、大主教,等等。

二是神职加上姓氏。

例如,谢尔盖神父。

三是神职加上先生。

例如,传教士先生。

5.教育界、科技界、卫生界、司法界人士
在称呼此类人士时,一般应以其职称、学衔为主要内容。

其惯用方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直接称呼其职称或学衔。

例如,教授、工程师、研究员、医生、法官、律师,等等。

二是在其职称或学衔前加上姓氏。

例如,蒙代尔教授、米罗大律师,等等。

三是在其职称或学衔后加上先生、小姐之类的称呼。

例如,法官先生、博士小姐,等等。

四是在其职称或学衔前后同时加上姓氏及先生或小姐。

例如,里奈博士先生。

6.服务业人士
称呼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时,一般有下述两种常用方式:
一是称呼对方为小姐或先生。

倘若了解对方的姓氏,有时亦可一并相称。

二是称呼对方为服务生。

此种称呼,在饭店、餐馆、歌厅、商店大都可以使用。

7.社交界人士
在一切社交场合,小姐、女士、先生等称呼均最为适用。

在一些国家里,称呼妇女时必须谨慎:已婚者应称之为夫人,未婚者应称之为小姐,而女士则多在不知其婚否时使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姐、夫人、女士、先生均可与姓氏或姓名一并称呼。

与姓氏合称,适用于一般场所。

与姓名合称,则显得非常正式。

8.王公贵族
称呼来自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时,必须采用其规范性称呼。

对国王、王后,一般应称为陛下。

对王子、公主及国王的兄妹,通常应称为殿下。

对拥有爵位、封号者,则必须直接以其爵位、封号相称。

例如,大公、勋爵、爵士,等等。

对国君之母,应称之为王太后或太后。

有时,可在王公贵族的头衔之前加上其姓氏或姓名相称。

在某些国家,拥有爵位的贵族亦可被称为阁下或先生。

9.社会主义国家或兄弟党人士
对这类人士,一般可以称之为同志。

而同志这一称呼,大都可与姓氏或姓名构成合称。

例如,卡斯特罗同志、金正日同志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以说同志这一称呼不宜滥用。

正式场合的称呼礼仪的忌讳
在公务交往中,有一些称呼是职员所忌讳使用的。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失敬于被称呼者。

这类忌称主要有下述五种。

在一般情况下,一名有教养的职员绝对不可擅自以绰号性称呼去称呼别人。

不论自己为别人起绰号,还是道听途说而来的绰号,都不宜使用。

一些对他人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则更是应被禁止使用的。

2.不适当的'称呼
有一些称呼如果在正式场合使用,均为不适当的称呼。

此类称呼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替代性的称呼。

在正式场合,若以下一个、12号等替代性称呼去称呼他人,亦为不适当的做法。

二是跨行业的称呼。

学生喜欢互称同学,军人往往互称战友,工人可以互称师傅,专业造诣高者可称之为大师。

但此种行业性极强的称呼一旦被用来称呼界外之人,通常则会给人以不伦不类之感。

三是不恰当的简称。

某些同事之间使用的非正式的简称,例如,把范局长简称为范局,把沙司长简称为沙司,把周校长简称为周校,均不可使用于正式场合。

另外,与他人打交道时,不使用任何称呼,也是极不礼貌的表现。

3.不通行的称呼
有一些称呼,仅仅适用于某一地区,或者仅仅适用于国内。

一旦它超出一定范围,就有可能产生歧义。

此类非通行称呼主要有两种:一是仅适用于某一地区。

北京人称别人为师傅,山东人则习惯于称呼别人为伙计,这类地区称呼在其他地区往往难以畅行无阻。

二是仅仅适用于国内。

一些中国人常用的称呼,例如,可以称为同志、爱人等,绝对不宜用于称呼一般的外国人。

4.庸俗性的称呼
在公务交往中,一些庸俗而档次不高的称呼,绝对不宜使用。

动辄对他人以朋友、兄弟、死党、哥们儿、姐们儿相称,往往只会贬低自己的身份。

应当指出的是,在正式场合,不论对外人还是自己人,最好都不要称兄道弟。

要是张口闭口张哥、李姐、王叔,不仅不会使人感到亲切,反而会让别人觉得称呼者的格调不高。

它们均是称呼者粗心大意、用心不专所致。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误读。

其原因在于不认识被称呼者的姓名,或者念错了对方的姓名。

我国人名中的一些姓氏,例如,翟、冮、郇、眭等,就很容易被人误读。

二是误会。

在此,它是指对被称呼者的职务、职称、学衔、辈分、婚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例如,把一名未婚妇女称做夫人,显然就属于重大的失误。

常见职场礼仪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介绍与被介绍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

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女士们请注意:为了避免在介绍时发生误会,在与人打招呼时最好先伸出手。

记住,在工作场所男女是平等的。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电子礼仪
电子邮件、传真和移动电话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职场礼仪方面的新问题。

虽然你有随时找到别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应当这样做。

在现在的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

请记住,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

传真应当包括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

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

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

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道歉礼仪
即使你在社交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

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动感情。

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

将你所犯的错误当
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加不舒服。

当只有你一个人存在时,就是你最能体现道德的时候,是你最能体现境界的时候。

职场角落常常是最能让一个人原形毕露的地方,平时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相貌堂堂、温文而雅。

都不能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真正素质,而在职场角落的时候,才能体现礼仪所在,道德所在。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正式介绍
在较为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

比如,要把一位David介绍给一个Sarah的女性,就可以这样介绍:“David,让我把Sarah介绍给你好吗?”然后给双方作介绍:“这位是Sarah,这位是David。

”假若女方是你的妻子,那你就先介绍对方,后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样才能不失礼节。

再如,把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同志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则不论性别,均应先提这位长辈,可以这样说:“王老师,我很荣幸能介绍David来见您。


在介绍时,最好是姓名并提,还可附加简短的说明,比如职称、职务、学位、爱好和特长等等。

这种介绍方式等于给双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

如果介绍人能找出被介绍的双方某些共同点就更好不过了。

如甲和乙的弟弟是同学,甲和乙是相距多少届的校友等等,这样无疑会使初识的交谈更加顺利。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电梯礼仪
电梯虽然很小,但是在里面的学问不浅,充满着职业人的礼仪,看出人的道德与教养。

1.一个人在电梯里不要看四下无人,就乱写乱画,抒发感想,搞的电梯成了广告牌。

2.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到达门打开时,可先行进入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请客人们先进;进入电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楼层按钮;行进中有其他人员进入,可主动询问要去几楼,帮忙按下。

电梯内尽可能侧身面对客人,不用寒暄;到达目的楼层,一手按住开门按钮,另一手并做出请出
的动作,可说:“到了,您先请!”客人走出电梯后,自己立刻步出电梯,并热诚地引导行进的方向。

3.上下班时,电梯里面人非常多,先上来的人,要主动往里走,为后面上来的人腾出地方,后上的人,要视电梯内人的多少而行,当超载铃声响起,最后上来的人主动下来等后一趟。

如果最后的人比较年长,新人们要主动的要求自己下电梯。

常见职场礼仪问题:职场温馨提示
现代社会中,职场礼仪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职场礼仪不仅可以有效的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气质和魅力,还能体现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平,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

礼仪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工作中,通过职场礼仪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按照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通过职场礼仪中的一些细节,会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使人际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与同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进一步发展,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它除了可以体现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在全球化商务竞争中,也将成为企业形象的一部分而日益受到重视。

所以学习正规的职场礼仪是进入社会工作时要走好的一步。

【职场中有哪些称呼礼仪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