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戴资颖发接发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运 动 训 练 2019年2月刊(总第 70 期)
表 2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接发球技术运用对比统计
对象
接发球技术
n
搓放
推挑





总计
总数
107
181
54
5
19
25
戴资颖
局均
4.28
7.24
2.16
0.2
0.76
1
60
451
2.4
百分比 /% 23.73
40.13
11.97
1.12
4.21
表 1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发球落点运用对比统计
对 象
落 点
n
1 号区
2 号区
3 号区
4 号区
5 号区
6 号区
总计
总数
92
48
65
59
66
152
482
戴资颖
局均
3.68
1.92
2.6
2.36
2.64
6.08
百分比 /%
19.09
9.96
13.49
12.24
13.68
31.54
100
25
总数
159
65
19
6
120
82
451
其他女单选手
局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36
2.6
0.76
0.24
4.8
3.28
百分比 /%
35.25
14.41
4.21
1.33
26.62
18.18
100
方差齐性
0.44
0.48
0.0009
9.32
0.12
0.23
P值
0.033
0.269
0.00046
2.01
0.018
0.04
投稿日期:2018-11-17 作者简介:王怡(199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9年2月刊(总第 70 期) 运 动 训 练 77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9)2-77-02
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戴资颖发接发阶段技战术特征分析
王 怡,戴 劲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回顾羽毛球女单打法,以控制底线 为主的“拉吊突击”打法在 2012 年以 前最少 20 年里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也 可以称之为世界女单的“中国流”时代。 现在,以戴资颖为代表的女单打法,可 以说完全颠覆了传统打法观念,逢高必 压的意识和能力,已经迫使当今女单的 制胜能力超越传统相对单一的控制底线 能力,向着更难、更深的层面推进,如 网前技术的限制能力和底线进攻的连贯 能力等。这种比赛节奏大大提高了女单 比赛的观赏性,对促进女单项目的发展 是非常有利的。本文通过对戴资颖的发 球落点和接发技术特征进行全面的统计 与分析,并总结戴资颖的发接技战术运 用的特点,归纳她的优势与劣势,旨在 为中国其他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以后 的训练和比赛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0.00076
0.14
6.73
0.92
0.0066
前做好准备和预判,且戴资颖发后场高 远球失误和出界较多,高球容易让进攻 好、能力强的运动员掌握主动先机。通 过视频观察戴资颖在和马琳对战时,戴 资颖选择了较多的发后场高远球,对马 琳并没有构成太大的威胁,由于发后场 高远球动作弧度较大,马琳提前做好了 预判和准备,几乎每个接发都选择了重 杀,让一开始掌握主动权的戴资颖陷入 了被动防守状态,在气势上和心理状态 就已经被对方压制住,后面再很难通过 组织技术来摆脱对方下压进攻的打法和 困局。而其他女单选手主要以发网前小 球 为 主, 全 场 落 点 前 场 的 区 域 就 高 达 76.27%,有效地限制了对手后场进攻, 不让自己开始就陷入被动状态,同时给 自己制造下压的机会。落点区域主要集 中在 1 号区域,使用频率为 34.25%, 其次是网前的 5 号区和后场的 6 号区, 使用率为 26.62% 和 18.18%。
5.54
13.30
100
25
总数
84
100
17
1
100
24
141
467
其他女单选手 局均
3.36
4
0.68
0.04
4
0.96
5.64
百分比 /% 17.98
21.42
3.64
0.22
21.41
5.14
30.19
100
方差齐性
0.15
0.39
0.01
0.16
7.58
0.13
0.43
P值
0.35
0.01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发球落点上戴
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在前场 1 号、5 号 区,后场 3 号、6 号区的发球落点有显 著性差异。从使用率上可以看出,戴资 颖 偏 向 于 发 后 场 高 远 球, 且 落 点 集 中 在 6 号和 3 号区域,这两个区域靠近中 线并且接近底线,对手不易判断是否出 界,并且还需要对手大角度的转身侧身 击球,能够有效地将对手制约在后场。 前场 1 号区和 5 号区相对于其他区域更 加靠近中间位置,不利于对手判断,从 接发球位置和人体生理角度来看,这两 个区域会让对手在接发网前小球时正反 手不太容易转换,会让对手在接发时容 易 产 生 犹 豫, 有 力 地 限 制 了 对 手 的 进 攻。
发球技术是比赛中组织战术创造得 分点的开始,发球的质量决定了在第二 拍和一分回合中的所处态势,通常会影 响到运动员比赛的胜负,高质量的和带 有威胁性的发球,能让自己一开始处于 优势地位,让对手较为被动和防守,为 后续的进攻技战术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 心理支撑作用。戴资颖虽然发后场高远 球可以把对手制约在后场,并且能让自 己为第三拍充分做好准备,但是发后场 高远球动作弧度太大,往往能让对手提
1 戴资颖发球落点与接发球 技术特征分析
1.1 戴资颖和其他女单选手的发 球落点运用分析
羽毛球单打比赛的发球落点可以划
分为 6 个区域,前场区域分为 1、5、2 号区域,后场区域分为 3、6、4 号区域。 (图 1)
1 3
5 6
2 4
2
4
5
6
1
3
图 1 羽毛球落点区域示意图
如表 1 所示,戴资颖主要以发后场 高远球为主,前场网前小球为辅。后场 落点主要集中在 6 号区域,使用频率高 达 31.54%,局均 6.08 相当于每局比赛 中都有 6 个发球落点落在 6 号区域,前 场落点主要分布在 1 号区和 5 号区,使 用频率分别为 19.09%和 13.68%。在 0.05 的显著水平下,通过对 2 组数据进行独 立样本 t 检验。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女单 的网前斗争在发接发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了, 发 小 球 消 耗 体 力 小, 飞 行 路 线 较 短,可以有效地限制对方进行强有力的 进攻。总体来说,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 下,发球方发短球,接发球方很难第一 拍就形成主动,但是如果发高球,接发 球方可以第一时间组织进攻。戴资颖应 该充分利用发球权的优势和网前小球为 辅助,利用发球技术积极调动对手,通 过变化的前后场的发球技术控制整个比 赛节奏。通过发接发的网前技术限制性 创 造 进 攻 得 分 的 机 会, 迫 使 对 方 起 高 球,使前后场的进攻更加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