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
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那么或多或少的几句话或几个观念,为人指点迷津,它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却又无懈可击,让人感觉到自己视野之狭隘,目光之短浅,能力之低微,而博弈论,就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内容。
博弈论的英文名称是Game Theory,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游戏理论或者竞赛理论。
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人把它翻译为“赛局理论”,以前也有人把他翻译为“对策论”但总的来说,都不如“博弈论”更为传神,一方面体现了它是一种游戏和竞赛理论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戏,世事如棋的观念。
在这里,首先分享一个经济学模型,当然也是博弈理论中的一个最经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分别对囚徒A和囚徒B进行审问,若两人同时招供,则各判刑6年;若只有一个人招供,则招供的一方无罪释放,不招供的一方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全部无罪释放。
前提是两个囚徒都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招供。
这样,便出现了四种情况:
1.囚徒A、B全部招供,两人各判刑6年;
2.囚徒A招供、囚徒B不招供,囚徒A无罪释放,囚徒B判刑10年;
3.囚徒A不招供、囚徒B招供,囚徒A判刑10年,囚徒B无罪释放;
4.两个囚徒都不招供,则全部无罪释放;
这个模型之所以叫做困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最好的结果是两个人全部抵赖罪行,而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人全部招供,仅仅就对这一个模型进行分析,也会使我们发现博弈理论的深度。
首先我们会知道,获取信任比信任别人更为重要,假设在上面的模型中,囚徒A获取了B的信任,也就是说A已经知道B无论如何是不会出卖自己的,所以A就会很容易的做出选择,这一点显而易见,而且成为一个令别人信任的人自然也会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所以不必过多解释。
但是问题也接着出现了,怎么样成为一个让别人信任的人呢,仅仅自己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完美就可以了吗?
这个就需要第二个观点来解释,做好自己有时候反而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个结论可以用官方的语言来阐述为:一个群体中每个个体都做到利益最大化,反而会使群体利益最小化,这个结论也可以用囚徒困境的模型来解释:无论囚徒A或B,选择招供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不会有10年的牢狱之灾,而两个人在作出这种推断的时候,就会使坐牢的时间总数达到12年,这样就非常自然的实现了总体效益最低。
这也是传统市场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有学者认为“牛顿发现了通往天堂的大门,亚当斯密制造了这把大门的钥匙,而瓦特的蒸汽机提供了推开这座大门的力量”,这三股力量恰好在同一时期出现在了同一个国家,从而成就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但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却被两个囚徒给撼动了,它成功的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中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的把自己做到最好,最终的结果却是金融危机。
所以仅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距离获取信任,还是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的,所以这又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领导需要不同的技能,偏基层的领导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偏高层的领导则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体效益实现最优,自然在这种整体环境中,能力突出的人,会更容易获取信任。
现在问题又来了,假设一个人已经能够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那么也只能说他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信任,因为在顾全大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个体的利益使受损的,那如何促使这一部分个体合作呢?这就要引出第三个观点,叫做合作源于报复,当然,这里的报复是一个中性的词汇,包括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也正因为报复的存在,才会使众多的合作成为可能,比如妻子与丈夫之间,上级与下属之间等等,如果一方没有报复能力,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不合作,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报复是包括奖励和惩罚两个方面的。
现在在这篇文章里只剩下最后一个观点了,可能会有些让然失望,这个观点叫做:才能并不重要。
在上文中,已经阐明,报复的能力产生合作,合作促使整体利益提升,而整体利益的提升促使报复能力的提升,如此这般,才是一个良性循环,而最可怕的一件事,莫过于个体的才能孤立于这个循环之外,既个体的才能不能提升报复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个体的能力不能给别人带来奖励,也不能给别人带来惩罚,再坏一点的情况可能还引发别人的羡慕嫉妒恨,这也许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的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才能真的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这就是博弈论,带给我个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