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中考化学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酸雨腐蚀金属
C. 铁生锈
D. 镁带燃烧
2.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炼铁的过程是把单质铁变成氧化铁
B. 钢是很纯的铁
C. 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
D. 被腐蚀的铁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4.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的绿原酸(C16H18O9)具有抗病毒、保肝利胆、降血脂等作用,被誉为“第
七营养素”。

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C. 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18:9
D. 绿原酸属于有机物
5.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能源
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③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①太阳能、核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新能源
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源来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
C、物质与分类
D、化学与环境
①天然气和海水都属于混合物
②小苏打和纯硫都属于盐
③尿素[(CO(NH2)2]和硝酸钾(KNO3)都属于复合肥①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
③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白行车
A. A
B. B
C. C
D. D
6.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加入一定量Fe(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滤
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可能含有Cu2+
B. 所得滤渣质量可能等于加入的Zn粉和Cu粉质量
C. 如果滤渣中有Zn,则滤液可能为浅绿色
D. 如果滤液中含有Ag+,则滤渣一定为纯净物
7.化学学习者应该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假如不幸遇到火灾时,可躲在卫生间暂避
B. 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成鱼钩
C. 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但两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8.有如表四组物质,其中组内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
是()
X Y Z
①Cu CuO CuSO4
②CuSO4CuCl2Cu(OH)2
③CaO Ca(OH)2CaCO3
④Mg MgCl2Mg(OH)2
A. 只有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9.豆浆机(如图)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下同),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2)“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
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______(填序号)。

①维生素
②蛋白质
③油脂
10.(1)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
①用铜丝做电线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
②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
式存在;在钢铁表面涂油、______、镀耐磨或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2)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镁、铝在常温下就能欲氧气反应,而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______,从而阻止铝进一
步被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1.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氖原子______ ;
(2)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______ ;
(3)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元素属于_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12.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其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草酸晶体
(H2C2O4⋅2H2O)的理化性质见表.
(1)
加热分解草酸晶体最适宜的装置是(填图1字母序号).
(2)图2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CO,CO2的装置
①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和____________.
②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③装置A的作用是,气囊的作用是.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两种如下方案.
熔点沸点热稳定性与碱反应
101°C~102°C150°C~160°C升华100.1°C失去结晶水,175°C分
解成CO2,CO,H2O
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
沉淀(CaC2O4)
①称一定量样品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的因素,其原因可能有:CO未完全反应、.
②称取8.75g草酸晶体样品配制50.00g溶液,取10.00g溶液加适量的稀硫酸,然后滴加
25.00g3.16%KMnO4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则KMnO4溶液
显色,25.00g3.16%KMnO4溶液中KMnO4的质量g.请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M2(H2C2O4)=90,M2(H2C2O4⋅2H2O)=126,M2(KMnO4)=158].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3.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
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物质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4)如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______,生成F 和G的方程式为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______;
(2)a中混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图:
(1)甲装置: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若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有两类方法
①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A中加入的是水,则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___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_____。

1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
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酸雨腐蚀金属,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判断;
B.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判断;
C.根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能精确到0.1g进行判断;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面成约45°角,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操作错误;
B.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故B操作正确;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体的质量,能精确到0.1g,故C 操作错误;
D.为了防止液滴飞溅,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金属铁方面的知识,掌握金属的冶炼、合金的特点、生铁的成分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炼铁的过程是利用还原剂把氧化铁中的铁元素还原成铁单质,故A错误;
B.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不是纯净的铁,故B错误;
C.生铁的含碳量在2%到4.3%之间,所以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故C正确;
D.被腐蚀后的铁制品仍然可以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解: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16×9)≠16:18:9,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绿原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绿原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绿原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解:A.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说法均正确;
B.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石燃料是重要的化
工原料,可以作为化工资源,说法均错误;
C.纯硫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说法错误;
D.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能源的利用、分类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属于生活常识性知识,需要加强记忆。

本题难度不大,是基础题,注意积累。

6.答案:C
解析:解:A、滤液中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Zn2+,如果硝酸银足量,锌不足以和硝酸银反应,则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液中含有Cu2+,该选项说法正确;
B、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2AgNO3=Zn(NO3)2+2Ag,Zn+Fe(NO3)2=Zn(NO3)2+Fe,
65 216 65 5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时固体质量增大,和硝酸亚铁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小,因此所得滤渣质量可能等于加入的Zn粉和Cu粉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如果滤渣中有Zn,硝酸银和硝酸亚铁都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不可能为浅绿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如果滤液中含有Ag+,Zn粉和Cu粉全部与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只含有银,因此滤渣一定为纯净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一定量的Zn粉和Cu粉加入一定量Fe(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如果锌不足时,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依据化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作答。

A.假如不幸遇到火灾时,躲在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因为卫生间有水,水可以灭火,故说法正确;
B.淬火后的缝衣钢针塑性和韧性降低,不能弯曲成鱼钩,故说法正确;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但两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说法正确;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却不是同种元素,故说法错误。

8.答案:C
解析:解:①铜能与氧气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一步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以;
②硫酸铜能与氯化钡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钠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硫酸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
③氧化钙能与水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高温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钙,可以;
④镁能与盐酸一步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镁,不可以;
故选:C。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答案:①②③②
解析:解:(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不锈钢外壳、铜质插孔;聚苯乙烯属于有机高合成材料;
(2)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填:②。

故答案为:
(1)①;②③;(2)②。

(1)根据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来分析;
(2)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蛋白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和有关的性质进行。

10.答案:导电 化合物 刷漆 3CO +Fe 2O 3
− 高温 2Fe +3CO 2 氧化铝
解析:解:(1)①铜具有导电性,铜丝可以做电线;
②铁化学性质活泼,它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或耐腐蚀的铬及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故答案为:①导电;②化合物;刷漆;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 2O 3−
 高温 2Fe +3CO 2;故填:3CO +Fe 2O 3−
 高温 2Fe +3CO 2;
(3)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故填:氧化铝.
(1)①根据铜具有导电性解答;
②根据铁化学性质活泼,防锈一般是控制生锈的条件完成.
(2)根据炼铁的原理可以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铁和二氧化碳,故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本题既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冶炼,应加强学习.
11.答案:2Ne ;N 2;非金属
解析: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氖原子,就可表示为 2Ne ;
(2)空气主要是有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氮气由氮气分子构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如氮气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为:N 2;
(3)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当X=1时,核内质子数为3,核外电子数为4,不符合题意;当X=2时,核内质子数为6,核外电子数为6,符合题意;当X=3时,核内质子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当X=4时,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不符合题意;故X=2,质子数为6,属于碳元素,故属于非金属.
故答案为:(1)2Ne;(2)N2;(3)非金属;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根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分析X的值,然后推断出元素种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和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2.答案:c;烧杯;酒精灯;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O+CuO加热Cu+CO2;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生成的铜又被氧化;紫红;0.79
解析:试题分析:草酸晶体的熔点较低,受热容易熔化;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
解:(1)草酸的熔点较低,受热容易熔化,用c装置加热草酸时不容易下流,适宜用来加热草酸.故填:c.
(2)①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烧杯、酒精灯.
故填:烧杯;酒精灯.
②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D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故填: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时反应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
故填:CO+CuO Cu+CO2.
③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汽,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气囊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故填:除去草酸蒸汽,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3)①一氧化碳部分反应,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等因素都能够导致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故填:生成的铜又被氧化.
②高锰酸钾溶液是颜色紫红色的.
故填:紫红.
25.00g3.16%KMnO4溶液中KMnO4的质量为:25.00g×3.16%=0.79g.
故填:0.79.
设10.00g溶液中含草酸晶体的质量为X,
由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可知,
5H2C2O4⋅2H2O→5H2C2O4→2KMnO4,
630316
X0.79g
=
X=1.575g,
50.00g溶液中含草酸晶体的质量为:1.575g×5=7.875g,
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为:×100%=90%,
答: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为90%.
13.答案:CuO Fe CuO+2HCl=CuCl2+H2O人工降雨过量的盐酸能够和铁反应产生氢
气Fe+2HCl=FeCl2+H2↑
解析:解:由B、E、G属于单质,E为红色固体,可判断E为铜,则A为氧化铜,所以X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铜和盐酸,所以G为氢气。

根据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则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B为铁,则C为二氧化碳,D为氧化铁。

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A是氧化铜,B是铁,故填:CuO;Fe。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填:CuO+2HCl=CuCl2+H2O;
(3)C是二氧化碳,其固体是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故填:人工降雨;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原因是过量的盐酸能够和铁反应产生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HCl=FeCl2+H2↑;故填:过量的盐酸能够和铁反应产生氢气;Fe+2HCl=FeCl2+H2↑。

在做推断题时,应先找到解决本题的题眼,该题的题眼是F为浅绿色溶液,说明F中含有亚铁离子,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则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红色固体为铜,和氧气加热生成A氧化铜,X是氯化铜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

从而得出其它物质。

我们在做推断题时,不光要找到题目的题眼,还要求我们能够大胆的推断,且对于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

14.答案: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降温结晶;b>a>c
解析:解:(1)M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故答案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a中混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因为降温后b的溶解度大于a,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答案为:b>a>c;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M点的含义是: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a中混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3)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5.答案: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分液漏斗Zn+2HCl=ZnCl2+H2↑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NaOH溶液
解析:解:(1)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分液漏斗;
①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氢气使气球胀大,锌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若A中加入的是水,由于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溶于水放热,瓶内气压变大,会看到气球胀大;
(3)丙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
(1)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
(2)分液漏斗;
①Zn+2HCl=ZnCl2+H2↑;②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3)NaOH溶液。

(1)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3)丙中CO2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据此分析。

此题的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顺利解答此题。

16.答案:3.2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26.0g−122.8g=3.2g;
(2)解:设25.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

 MnO2 
2H2O+O2↑
68 32 x 3.2g
68 32=
x 3.2g
解之得:x=6.8g,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6.8g
25.0g
×100%=27.2%,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此完全反应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气体质量;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1)中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