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编辑人:审核:使用日期:序号:
寄语: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
趁短短的青春,去发挥无穷的智慧。
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体会借景抒情、以佳节美景反衬离愁别恨的抒情方式。
3、分析词中比喻、练字的艺术技巧。
背景资料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 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
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
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
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
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2、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二、预习展示1、作者及写作背景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
李清照的词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情与景的交互相融。
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意切。
这首词也同样如此。
请大家先仔细地阅读全词,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片
下片
3、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三、合作探究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
2. “半夜凉初透”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O
小结:艺术手法: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定时训练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
从感官的角度来看,这首词侧重于从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词人从“昨夜”写起,通过展开联想,然后化为视觉形象“应是绿肥红瘦”。
谈谈'绿红"分别指代什么? “肥瘦"分别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