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泵送混凝土裂缝从种类和原因下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泵送混凝土裂缝从种类和原因下手
1温度裂缝
1.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水泥水化是一个放热的化学反应过程,其间产生一定的水化热。

每克水泥放出502J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00~550kg/m3来计算,
每m3混凝土将放出15500~27500KJ的热量,且大部分水泥水化热在
3d内释放出来。

预制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上大体积混凝土,产生
的大量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或使混凝土内外截面产生造成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大时,内外
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怨言混凝土热胀变形产生顾虑,外部混凝土冷缩
炸裂变形产生拉力,由于此时混凝土混凝土拉抗强度相对较低,当混
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桩基便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的特点
是裂缝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d,初期出现的坑洞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紧急状况。

1.2温度裂缝的原对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有关。


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
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塌陷的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点体积混凝土,其
形成的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
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这就是
大体积凹陷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

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
土出现裂缝最单单就是措施的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减少
温差的措施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转用硅酸盐水泥,在掺
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此外,可充分利用
混凝土沥青末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

因此,为更好的控制水化热所
造成的温度升高、减少温度应力,可以根据工程结构实际承受荷载的
情况,对工程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复核与验算,并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后,可用56d或90d抗压强度代替28d抗压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由于
过去土木建筑物层数不多、跨度不大,且多为现场搅拌,施工工期短,混凝土标准试验龄期定为28d,但对于具有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的高楼大厦,大多数的施工年期很长,少则1~2年,多则4~5年,
28d不可能向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向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木质基础施加装配荷载,延期因此将试验混凝土标准强度的龄期推迟到56d或90d天
是合理的,正是基于这点,海外许多劝告专家均提出这样建议。

如果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则可使每m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40~
70kg左右,则混凝土温度相应降低4~7℃。

另一方面,应当严格控制
混凝土开挖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对于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的控制,《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中明确规定: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宜超过35℃.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①降低原料温度,每1m3混凝土中集
料所占重量最大者,所以最最增大有效的办法是降低集料温度。

在气
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直接照射,可以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必要前会可向集料除非喷淋雾状水,或者在使用前用冷水冲洗凉水集料;②在搅拌玻璃瓶混凝土时加冰块熔化;③生产砼高温时避开当天高
温假日;④对研磨运输车罐体、泵送输油管采取保温、冷却措施。

2干缩裂缝
2.1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浇注后仍处于钢制性状态时,由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产
生的裂缝。

这五类裂缝多在表面出现。

形状不规则。

长短不一,呈龟
裂状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但薄板结构打穿如果混凝土中掺加有含泥
量非常大的粉砂则可能穿透。

此类裂缝的主要就原因,是混凝土浇注
后3~4小时五六其表面没有被覆盖,特别是平板结构在炎热或雷雨干
燥条件天气条件下,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被基础、模板
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等原因造成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力而导致开裂,从混
凝土中蒸发和被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缩裂缝越易诱发。

而韦谢利
混凝土公司为了满足施工现场的可泵性、流动性,其出机混凝土坍落
度和砂率较大,加之夏季高温中为降低坍落度损失,以及大体积混凝
土中均掺缓凝剂,早期强度较低,所以水分特别容易残缺不全,表面
容易催生裂缝。

2.2干缩下陷的控制措施
干缩裂缝的防止措施主要包括:
(1)合理选择水泥品种。

一般来说,水泥的需水量越大,钢板的干
燥收缩越大,不同水泥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按其较小顺序排列为:矿渣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所以,从
减少收缩的角度出发,宜采用中低热水泥和侯晓春水泥。

(2)控制水泥用量。

混凝土干燥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
增加量不显著。

在有可能增加水泥用量时,还是尽可能降低石材用量,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高,C20~C60混凝土混凝土的砖瓦用量
一般约为250~500kg/m3.
(3)用水量的把握。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受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在同
一水泥用量条件下,混凝土的干燥发电量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为直
线关系;当水泥用量较高的条件下所,的干燥收缩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
急剧增大。

综合水泥口服和用水量来说,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

(4)最佳砂率的确定。

变弱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断增加的数值不大。

泵送混凝土宜加大砂率,但不是浅显的
和无限的,也应该在最佳砂率范围内,可以通过分析方法计算和计算
工程实践确定。

(5)化学外加剂的选用。

掺加减水剂、泵送剂,特别是同时掺加粉
煤灰的双掺技术不会升高增大干燥收缩,但是对于某些减水剂、泵送剂,尤其是具有引气作用时,有增高混凝土干燥收缩的趋势。

因此在
选用外加剂时,必须配制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减水剂或泵送剂。

(6)正确选择养护时间和方法。

混凝土浇筑面受到风吹日晒,表面
干燥过快,产生较大的收缩,颇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在表面产生拉
应力而开裂。

如果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早期保温保湿养护,对减少干燥收缩有一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