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
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与其相应的地表形态。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与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与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对某些知识
如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在理解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列举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说出河谷地貌的发育过程过程与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的版图与其讲解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以与分别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
2.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河段侵蚀作用与河道特征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与其特征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过程与其特征
◆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15-20
◆教学过程:
师: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
响下,表层水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
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师:河湾不断的向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落差变得更
小,水流速度更慢,这是下蚀作用基本没有,转为沉积作用。
河
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谷内堆积,使河床变得越来越浅并在河谷
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进入成熟期,这时河谷呈U 字形。
板书: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
1、侵蚀作用
下蚀
侧蚀
溯源侵蚀
2、河谷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