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屡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中东地区毗邻接壤的国家间都有边界领土纠纷。
除此之外,还有某某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
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
所以战乱频繁。
其中最突出的是阿以冲突。
一、中东概况
1、地理概念上的“中东〞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
包括埃与、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
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多。
2、历史上的“中东〞
历史上统治过这里有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
3、“中东〞的战略地位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储量占世界的65.4%、产量占30.5%、出口量占44.7% 。
且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战略位置重要。
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二、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1、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
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屡次流血冲突。
2、英国“分而治之〞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3、联大181号决议
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联大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完毕,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某某区和加沙地区;
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
〔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
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1948到1949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
约旦守住东部老城,在中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隔绝来往。
1967年,以色列夺取老城,拆除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
1980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小结: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
三、四次中东战争简况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948年5月14日,犹太民族委员会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次日晨,埃与、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外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逼近特拉维夫。
以色列紧急扩军,展开反攻。
阿方由于内部矛盾最后战败,于1949年同以签订停战协定。
以色列夺取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96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影响:
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隐患。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①1956年7月,埃与新政府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英法产生冲突。
②以色列一直视埃与为直接威胁。
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战争。
1956年10月,以色列入侵埃与,战争爆发。
英法出动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并登陆塞德港;阿拉伯国家站在埃与一边,并切断英法的石油供给。
结果:
联合国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美国乘机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要求英国停火;
苏联也对英法表示不满。
埃与人民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剩余;
中东地区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与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美苏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埃与最终以弱胜强。
其原因有哪些?
①埃与人民的英勇斗争;
②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给;
③英法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④美苏两国对英法施加压力;
⑤世界舆论谴责侵略者,联合国大会以压倒优势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得到了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借口埃与封锁亚喀巴湾,对埃与、叙利亚和约旦三国发起突然袭击。
10日起,埃、叙、约先后被迫同意停火。
战争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内的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与和叙利亚为了解放在“六日战争〞中被夺占的土地,突然发起进攻。
埃与突破“巴列夫防线〞,叙军也收复了局部失地。
不久,以色列军发动还击,夺回战场主动权。
10月下旬,三国承受联合国有关停火决议,战争完毕。
影响:
①埃与收回苏伊士运河东岸局部地带,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局部地区;
②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军队之间的缓冲区;
③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高了中东地区国家政治地位,并引起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动荡;美国被迫调整全球战略。
对四次中东战争的小结:
1.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开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2.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局部领土,却无法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
3.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也无法通过战争收得失地。
四、曲折的中东和平之路
1、首开中东和平进程的人物:
埃与总统萨达特
①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埃与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双方和解,开启中东和谈先河;
②1980年,埃与和以色列建交;
③1981年,萨达特被刺杀;
④1989年,以色列将占领的埃与土地归还。
2、巴以和解
①20世纪80年代,双方根本承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如此,中东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②1993年9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自治政府原如此宣言》,巴以双方相互承认。
这是和谈的重大突破。
1995年,拉宾遇刺身亡。
我是个军人,还曾是国防部长。
相信我,几万名示威者的喊叫,远不如一个战死儿子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我是一个经历过浴血战斗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这是一个转机,虽然它同时也是一个危机……
——拉宾
③1998年10月,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签署了一项“以土地换和平〞的临时和平协议。
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如此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承受。
④2005年2月,经美国幕后撮合,埃、约直接斡旋,阿巴斯与沙龙在埃与沙姆沙伊赫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正式完毕巴以暴力冲突。
3、依然存在的问题
①首要: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问题。
②其次:犹太人定居点拆除。
③其它:难民回归、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等
④大国插手:巴以双方和美国、阿拉伯世界等相关方面都存在强大的反对和牵制力量,受双方强硬势力影响;
⑤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
美国与以色列的特殊盟友关系:
材料一美国在许多场合都强调对以色列的生存与安全承当责任,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是不多见的。
对以色列来说,在它作出重大对外政策之前,总要征得美国政府的认可和同意。
材料二美国以以色列的援助包括经援和军援,超过了任何一受援国。
据粗略统计总额突破400亿美元。
探究:美以关系为什么会开展到如此地步呢?
资料与数据:
①一些犹太人在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中担任要职。
如美前国务卿基辛格、司法部长里维、联邦储藏银行董事长伯恩斯和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都是美国政策的直接策划者。
②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犹太资本家控制了美国25%的钢铁工业,90%的皮革工业,60%的食品加工业和40%的影视娱乐业。
③拥有众多的杰出人物: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中28%是犹太人;把美国带入核时代的犹太人科学家有爱因斯坦、泰勒、纽曼;美国宇航工业专家中,犹太人比例最高达60%;美国东部名牌大学的教员中30%是犹太人;在司法部门里犹太律师比例曾达到30%。
探究:美以关系开展到如此地步?
①以色列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为美提供良好的军事基地、战略物资
储藏和转运站;为美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军事经验和高价值的情报;为美提供各种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以色列军事力量强大,能够有效地维护美国的中东利益;
②以色列在中东的政治存在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一致;美国
公众对以同情与支持。
③美国的犹太人与亲以势力往往具有影响甚至左右美对以政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