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暗中潜行的光明 ——分析穆旦《赞美》中的诗歌意向及其透露而出的希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晦暗中潜行的光明
——分析穆旦《赞美》中的诗歌意向及其透露而出的希望
正文摘要:《赞美》是穆旦创作的一首十分经典的爱国诗歌,其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情感可以说是循序渐进的,就我看来,这首诗经历了由艰涩沉重到激昂炽烈的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诗人对时代的诉求却自始至终都默默的蕴含于其间,并在每一段的末尾处点明爆发,给读者以沉着有力的冲击。

关键词:穆旦,赞美,诗歌意象,诗人诉求
正文: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时代的大环境注定这个诗派下衍生而出的各种作品无法逃离它的束缚,然而九叶诗派诗人却又不甘于为时代所困,所以他们总会努力在自己的诗歌中表现出一些不同与时代,甚至是超脱于时代的诗歌意向,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中国晦暗的社会现实的反抗和对中国光明未来的期待。

在这其中,穆旦的《赞美》就是一首领头之作。

穆旦其人,本身就是九叶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家庭条件并不算差,自幼就一直接受新式教育,用艾青对他的评价概括来说,穆旦便是一个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善于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战乱时期社会现象的诗人,因此他的诗歌总是透着一股似有若无的灵动气息,每个字眼看似平常普通,读下来却又有种别样的体悟,让人仿佛能隔着纸张就嗅到诗人心内翻涌着的对这个时代的诉求和渴望。

《赞美》是穆旦创作的一首十分经典的爱国诗歌,其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情感可以说是循序渐进的,就我看来,这首诗经历了由艰涩沉重到激昂炽烈的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诗人对时代的诉求却自始至终都默默的蕴含于其间,并在每一段的末尾处点明爆发,给读者以沉着有力的冲击。

首先我们可以来看第一部分,诗歌的第一部分实际上诗人并没有将他的情感具化成“人”,而是站在一种历史旁观者的位置来俯瞰这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中期,中华大地还浑浑噩噩地挣扎在绵延不绝的战火之中,所谓光明的未来似乎总也望不到头,然而诗人在《赞美》中却并没有写出那种近乎绝望的悲观情绪,尽管他也提到了“土地荒凉,野草茫茫”这样晦暗的字眼,却也同时在后面呼唤“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来拥抱这一切,也许用于拥抱的双手是带血的,但也不妨碍诗人尽情的表达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

而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塑造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人”,即“一个农夫”。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不仅支撑着一个个家庭,更支撑着一次次战斗,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复兴,他们才是中国脊梁中最坚韧者。

在这个农夫行走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坚韧和忍耐,这个农夫沉默着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罔替,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之艰辛却不能流泪,时至今日,他依然行走着,承载着诗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寄望,坚定的行走着。

可以说,诗人就是在借这样一个朴素写实的农夫形象——称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来默默地向过路的每一个人传递着他本人对这片土地未来无尽的希望。

而这首诗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诗人情感积淀的最高点,字里行间诗人又摆脱了具化意向的
束缚,他将心内的期待幻化成风,幻化成一种等待的意图,迫不及待的要“吹过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离开这“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尽管等待的过程可能会痛苦,诗人仍旧选择了“在广袤的河山中踟蹰”,最后一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连点两遍,可见诗人的内心洋溢着怎样澎湃的希望。

然而无论如何,《赞美》这首诗歌总体的意向却仍然是低调沉郁的,无论是干燥的风,单调的水,还是忧郁的森林,诗人都没有很刻意的去将它们放大来表达自己内心激烈的情感变化。

穆旦的赞美是很含蓄的,然而正是这一份含蓄让人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其中那份沉甸甸的希望。

参考文献:立源、博平《含泪的沉毅赞歌――读穆旦的赞美》,《中学语文教学》,2001/08 郝蕾《“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穆旦的<赞美>赏析》,《名作欣赏》,2005/06
附:《赞美》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