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演练 苏教教必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
声慢演练苏教教必修4
一、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简要分析“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愁”“泣”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愁”“泣”本是用于人的词,这里虽用于菊和兰,但也应该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方面把握。
答案:该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
用“愁”来表现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表面上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2.“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句景中含情,西风凛冽萧瑟,使得原本苍翠的绿树凋零了许多,词人见此而心惊。
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之肃杀。
“凋”字正传达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下列各项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两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去去”二字叠用,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遥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密有致。
解析:选D。
“经年”二字呼应“今宵”略显牵强。
“经年”是一年又一年的意思,是感情的漫长等待,和全词格调相符。
而“今宵”没有深沉的韵味。
4.关于“离情”,有人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也有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
你认为《雨霖铃》一词应该属于哪一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结合《雨霖铃》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
答案:我认为《雨霖铃》属于“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种。
从词的内容上看,两人相见无期,“此去经年”,就是“相见难”;从“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等句,不难看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可谓“别亦难”。
(或:我认为《雨霖铃》属于“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种,作者与恋人长亭一别,相见无期。
分别只是瞬间的,思念却是漫长的。
从“念去去,千里烟波”一句可以看出,去地之远;从“此去经年”,可见归期之遥。
正体现了“别时容易见时难”。
)
二、语言运用
5.根据下段文字开头画线的提示语,在后面另举一恰当的例子并加以简要阐述。
中国古典诗词善于用新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强感染力,特别是写“愁”更为出色,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以春水东流无限喻愁之无涯;也有以“水”喻感情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比喻的形式有多种,有明喻、暗喻、借喻,还有否定式比喻和比较式比喻。
只要是古诗句,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
答案:(示例)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运用比喻,将“情”这一抽象事物比作具体的潭水,形象生动
6.下面的文字有两处不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
通知
西安市第28届中学生“希望奖”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特邀请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赴我校作题为“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
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地点是文科楼报告厅。
请各年级同学准时参加。
2014年12月14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1)“赴”是“去、前往某处”之意,此处应改为“来”。
(2)发通知的人是通知的重要构成要素,本通知中没有,故应根据通知内客予以补充。
答案:(1)将“赴”改为“来”;(2)无发通知人,可在“2014年12月14日”上方添加“校学生会”。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堪.(kān)雕阑.(lán)
玉砌.(qiè) 虞.美人(yú)
B.槛.菊(jiàn) 熟谙.(yīn)
彩笺.(jiān) 晏殊.(shū)
C.笼罩.(zhào) 凝噎.(yē)
骤.雨(zhòu)渲.染(xuàn)
D.暮霭.(ǎi) 乍.暖(zuò)
凄.惨(qī) 憔悴.(cuì)
解析:选C。
A项,“玉砌”的“砌”应读qì。
B项,“熟谙”的“谙”应读ān。
D项,“乍暖”的“乍”应读zh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小楼昨夜又东风
.. B.都门帐.饮无绪
C.执手相看泪.眼D.寒蝉凄切
..
解析:选D。
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宋词有豪放和婉约派之说,所谓豪放派就是说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严格遵守音律。
所谓婉约,就是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和声律所束缚。
②南宋有个杰出的女词人叫李清照,我们学习过她的词是《如梦令》。
③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
苏轼是南宋的文学家,辛弃疾是北宋词人。
④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有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⑤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定形于唐,盛行于宋,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柳永、姜夔。
⑥歌、行、吟是古诗体的一种乐府诗类。
歌、行、吟虽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选B。
①豪放派“严格遵守音律”不准确;婉约派“多以艳情为题材”错;③苏轼为北宋文学家,辛弃疾为南宋词人。
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3)槛菊愁烟兰泣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
(7)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4)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6)杨柳岸、晓风残月(7)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8)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5.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第一问可抓住词眼“相思”一词。
第二问主要考查主题思想表现的方式。
“一重山,两重山”一句关键要理解“重”字的含义,此处“重”当以“重叠”解,一重山,两重山即为一层层的山、两层层的山;“菊花开,菊花残”从时间的角度写菊开、菊残,对比中凸显主题。
答案:(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
(2)“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时间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
6.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首先应明确词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
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
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
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
“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
)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7~8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7.词的上阕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词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缘景体情。
先把握景物特征,可从秋雨、衰荷这两个典型意象入手,再结合“月华”“鸳鸯浦”“冷”揣摩主人公情感。
答案:表现了女主人公池上凭栏的孤寂之情。
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
暮秋时节,更兼细雨,则主人公愁苦可知。
鸳鸯浦中碧荷衰败,寒冷凄清,更加上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有力地烘托了女主人公寂寞无聊的心绪。
8.词的结尾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尾贵在含蓄,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说。
本词结尾写鹦鹉,其实是在写人,要揣摩主人公微妙的内心世界。
答案: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婉曲含蓄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三、语言表达
9.根据文意揣摩下面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
我热爱那些如珠玑般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__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
画线句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构成解说关系,第二和第三分句构成转折关系。
第二分句中的“人比黄花瘦”,第三分句中的“不肯过江东”分别照应第一分句中的“婉约”和“英气”。
答案:(示例)(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1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刚揭晓的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最受关注的年度杰出作家奖自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设立以来首次由诗人且由表示更愿意将奖项看做是对诗歌的褒奖的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获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应分析句子结构,确定句子主干,即“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女诗人翟永明获得”;然后,具体分析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将各个修饰限制成分转换为句子;最后,润色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揭晓,其中最受关注的年度杰出作家奖由当代著名女诗人翟永明获得,这是自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设立以来首次由诗人获得此奖,翟永明表示她更愿意把大奖看做是对诗歌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