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春天的歌
1. 春天说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1. 能带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春天的味道。
2. 认识并读准词语,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3. 能合理地展开想象,说说春天会读大自然说些什么?
二、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的读背儿歌,认识生字。
展开想像,说说春天会说些什么。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一群爱生活,爱观察的孩是吗?老师已经感受到了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啊?(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处着手,说说春天的足迹)
2. 看来,孩子们确实很会观察,那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说的更美吗?(要求:用上一个赞美春天的词,我在()找到了春天)是的,她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中间,有个小朋友感受到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 春天到底说了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 教师朗诵儿歌,学生带问题听儿歌。
2. 小朋友,他在()找到了春天?(引导学生用这一句式来回答)
3. 自己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那些字容易读错,把这些影响你读课文的字用○标出。
4. 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吗?我和生
字是好朋友,要想读好课文,就得先认识生字。
5. 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6. 比一比,看谁能把这课的生字读准。
(课件)
★出示生字娃娃,请学生认读。
★★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能读吗?指名读。
(三)个性化朗读,品味文句。
春天倒底对它们说了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个好办法,自己仔细地、有感情地读读这首儿歌,春天一定会把她的悄悄话也告诉你的。
(1)学生自由品读儿歌,想象春天说的话。
(2)交流反馈自己朗读的收获。
你读懂了春天对谁说的话?请你带着自己对这句儿歌的理解来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也能从你的朗读中读出春天说的话!(根据学生的选择,来调整教学)
★春天对冰雪说了什么,冰雪那么听话,都化了。
1. 从哪儿感受到冰雪非常的听话?你能把化的感觉读出来吗?
2. 哪个小朋友从他的朗读中已经听到了春天对冰雪说的话?出示句式:春天对冰雪说:“”。
3. 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说的最动听,让冰雪真的很听话,马上化了。
(师生评价)
★春天对小草说了什么,小草那么听话,都绿了。
你想读出什么来?谁能把小草读的非常听话?谁又能将小草读的很绿很绿?
再自由地试读这一句话,说说你觉得春天会对小草说些什么?
(学习小组内讨论)
出示句式:春天对小草说:“”。
★春天对花儿说了什么,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通过朗读体验到的,用春天对花儿说:“”来说一说。
(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课件)
(播放春天的景象和各种声音)
1. 师:小朋友们向窗外看一看,春姑娘来了,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大自然的故事,仔细听一听,相信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能够听到。
问:春天对你说了什么呢?(指名说)
春天对小朋友说:“。
”
2. 春天的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充满了生机,你们想想春天还会对谁说什么呢?(指名说)
春天对()说:“。
”
(四)学学生字,练练字。
1. 学生观察生字们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学习。
2. 交流学习的第一次收获,如(朋友、句子、意思、记法、写法等)
3. 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写。
(五)课外作业:读读儿歌,编编儿歌。
学了这首儿歌后,我相信小朋友肯定能编出更有意思的儿歌,去外面找找春天,看看春天还会对谁说什么,试着编首儿歌。
五、教学反思:
2. 和小树一起长大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用春天主动了解春天的特征,体会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
2. 热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对动植物充满爱心。
3. 认识泥土,玩玩泥土,学习用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性。
4. 知道春天是植树绿化的大好时光,初步了解植树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用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性。
2. 观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
教学难点:
用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性。
课前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份泥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公园、马路、校园都变绿了,小动物们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是呀,整个城市都生机勃勃的,我们的校园也热闹起来了,(课件出示春天来临的图片)让我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种树,他们有的在提水,有的在填土,有的在挖坑,还有的在给花浇水……)
二、揭题:
看到图上的小朋友干得热火朝天,小朋友们羡慕他们吗,在我们的课上,让我们也来动手种一棵小树,和小树一起长大。
(课件出示课题)
三、明白种树的基本步骤:
1. 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呢?
(可引导小朋友由远及近地观察图片,说出小朋友在做的事:有两个小朋友在抬水,在他们的旁边有两个小朋友在给花浇水,图的中间有两个小朋友在给树填土,近处有两个小朋友在扶苗,还有一个小朋友在挖坑。
学生说到时可板书这些步骤)
2. 原来种树要做这么多工作,那么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我们应该先挖坑,再扶苗,然后填土,再然后抬水,最后浇水)
课件出示种树的过程
四、认识泥土:
1. 小树的成活、成长离不开什么?
(水、土壤、空气……)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认识小树生长的摇篮——泥土。
认识一样东西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看、摸、闻)
2.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玩玩这些泥土,说说你的发现
(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玩、发现,教师巡回指导)
3. 玩好了泥土,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发现,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闻:泥土是香香的
摸:泥土是软软的
看:泥土是黑黑的
……)
4. 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吧
(学生记录自己的发现)
五、总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双手认识了泥土,大家在玩泥土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吗,是不是已经在想象种树的快乐情景了呢?回去以后,请每个小组准备好一课小树苗,下节课我们就来种一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热爱小树,热爱大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
2. 积极参加植树绿化活动,亲手种一棵小树,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友爱。
3. 知道植树节的有关知识,初步学会种一课小树。
教学重点:
亲手种一棵小树,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友爱
教学难点:
体验劳动的快乐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植树节的资料、每个小组准备一棵小树苗和一个有泥土的花盆(如果场地允许的话,也可以选择校园里的一块土地)。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园,了解植树节
1.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春节、儿童节……)
你们知道吗,小树苗最喜欢过什么节?
(植树节)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节日的,你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节日吗?
(有关植树节的资料: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制订的,我国1915年时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到1979年才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
)
2. 记得我们今天要去干什么吗,今天,小青蛙也要去种树,让我们来读一读诗园中的《小青蛙去种树》
自己先读一读
(学生自己练读)
谁能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二、做好准备
1. 植树前我们要准备些什么?
(工具、树苗)
2. 在植树的时候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
(洞要挖得深,树要种得直……)
那就让我们出发吧!
三、亲手植树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小组长确定分工,然后将小树种好,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
小树苗种好了,瞧,一棵棵的小树苗多有精神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又该要做些什么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的?
(爱护树苗,及时浇水、除虫……)
五、课外延伸
今天小树在我们班安家落户了,我们一定得细心呵护,让他们健康成长,每个小朋友都记一份小树成长记录,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交流!
附表1
日期我为小树、小花做了什么事小树、小花的变化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热情。
2. 初步学会如何记成长记录。
3. 观察生活,注重周围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热情。
课前准备:
小树成长记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分享成长记录
转眼,小树种下也有好几天了,不知道小树都有了哪些变化了呢,我们赶快来交流交流小树的成长记录吧!
1. 先和你四人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交流,比比谁观察得最仔细,照顾得最细心。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评选出观察得最仔细,照顾得最细心的小朋友)
2. 四人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我们来评一评他记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并评议。
)
二、交流心得
通过这次种小树、记成长记录的活动,你有没有收获,有哪些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 先和你四人小组里的小伙伴分享分享
(预设学生收获有:小树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培育小树也很辛苦
我们要好好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
2. 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全班交流)
三、联系周围环境,交流想法
1.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地方有绿化?
(公园、马路边……)
2. 你打算做些什么来保护他们
(写环保标语,给他们浇水……)
3. 那就请你想一句环保标语,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四、总结、课外延伸
1. 通过这次的活动,小朋友的收获是很大的,相信小朋友们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树木,保护我们的环境。
2. 回去以后,把你的环保标语向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宣传,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环保行列好吗?
3. 快乐的春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游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高自理能力及环保意识。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春天的有益活动。
3.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情感。
教学难点:
提高自理能力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积极的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春天的常识,感受春天美的气息。
2.了解春游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3.能积极的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前准备:学背古诗《咏柳》
学习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鸟语花香的季节,春天也是百花盛开的季节。
在这美丽的时候,小朋友去哪里玩呀?
1.出示图,激发兴趣。
猜一猜小朋友们会去哪里玩?会玩一些什么?
2.背一背和春天有关的古诗。
3.教师小结。
春游是春天到郊外去散步游玩,是一种很好的活动。
二、讨论春游前的准备工作:
1.小组讨论:春游前要准备些什么?
2.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1)穿着;穿校服,带红领巾,穿球鞋。
目的:统一,活动方便。
(2)必带物品:食物和水。
原则:注意节约,不宜过重。
(3)自选物品:环保垃圾袋,书,玩具等。
(4)安全事项:如上下车,过马路,玩耍等。
3.教师小结。
三、创设情景,了解活动类型:
1.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玩哪些活动?
2.小组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请学生多说几种,可以是书上没有的)
3.请学生介绍自己最拿手的活动。
四、观察作业:
1.看图,下面画的是什么花?哪些是春天开的?
2.请学生小组交流。
3.独立完成:是春天开的花,在方块内打勾。
4.你还知道哪些花也是春天开的?
五、布置春游的观察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春天的有益活动。
2.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学前准备:把自己观察到的记下来;自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回忆春游活动
前几天我们全校举行了春游活动,在公园里小朋友找到了春天,春天在树丛里,春天在蓝天上,春天在水中。
1.请学生回顾在春游活动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或事情,与小组成员说说。
2.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小结。
(给积极发言,有独到发现和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鼓励)
3.写出自己的新发现,并和同桌交流。
二、用画笔记下春游的美好回忆
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是多么美丽呀!
1.在音乐声中画出春天的美丽。
2.进行作品展示。
三、课外延伸
与班队课、谈话课、语文课、美术课相结合,举办春游活动画展、朗诵会,实现最佳效果的整合教育。
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
1. 上超市
教学目标:
1. 学会在购物前要有计划,知道购物要根据需要来进行。
2. 知道在超市购物的一般程序和常识,能尝试着自主购物。
3. 能评判有关行为,学会文明购物。
教学难点:
能尝试着自主购物。
教学重点:
能评判有关行为,学会文明购物。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开展购物前的家庭小调查:
(1)家里还需要什么?
(2)爸爸妈妈爱吃什么?
(3)我准备买什么?
2. 让学生去超市购物,买回20元钱的东西。
3. 自制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付老师请小朋友哪儿买东西呀?
二、观看去超市拍的录象
1. 知道超市的大致布局,了解到超市购物的大致程序。
2. 知道在超市购物必须掌握的一些技能技巧。
三、请学生把去超市购物的经过说一说
1. 你和爸爸妈妈去超市怎么样?
2. 你是如何存包的?
四、说说购物想法
1. 请学生拿出购买的物品。
2. 请学生把物品在实物投影上展出,说说自己买了哪些物品?分别给谁买的?说说自己的购物路线?
3. 小组交流,评议。
五、以“小评判”强化购物行为规范
1. 在超市购物时有没有碰到过问题?
2. 小组讨论。
3. 交流:
(1)找物品的保质期。
(2)在大超市中找不到要买的物品。
(3)物品放的太高够不到。
4. 针对这三个问题,讨论,找出最好方法。
5. 老师小结。
六、说说还有哪些不良的行为?
2. 进厨房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初步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
2. 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文明用餐;知道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3. 能动手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人带来快乐。
4.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自己一日三餐的饮食调查表。
建议学生跟父母认识各种蔬菜、粮食等。
(了解食物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食物图片。
教学重点:
知道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初步懂得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文明用餐;知道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诗歌,激发情感
1. 出示诗歌:
菠菜绿,萝卜红,西红柿,水灵灵。
扁豆角儿像弯月,茄子笑脸紫莹莹。
白米饭儿香喷喷,馒头包子热腾腾。
蔬菜、粮食营养全,样样都吃不挑食。
2. 师带读,生自由读,齐读。
二、活动感知,强化体验
1. 我的一日三餐调查活动:
(1)出示调查表,请一学生读读“李想”的例子。
(2)指导学生填写一日三餐饮食情况。
(3)对全班学生的饮食情况做一个小的汇总。
2.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学习“聪明谷”有关内容,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主要成分,体会饮食结构合理的重要性。
(1)出示聪明谷的图:图上画着什么?
(2)这些食物里面有些什么成分?
(3)巩固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分别是什么?
(4)说说你知道还有哪些食物里面分别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3. 模拟实践活动:今天我是“小厨师”为家人配置一日三餐。
4. 为学校食堂排一张合理的菜单。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情境1. 过年了,爷爷奶奶来我家做客了。
情境2. 小弟弟,小妹妹来我家做客了。
二、学习讨论
1. 四人小组任选其中的一个情境话题展开讨论:“用餐前”“用餐时”“用餐后”分别要做些什么?
2. 反馈交流。
3. 师总结:适时渗透一些环保和安全的教育。
三、表演小品
1. 请学生找一找小品中不文明的用餐习惯。
2. 介绍中西方用餐时的不同的礼仪。
(请学生课前去找好资料)
四、总结引出最后一部分“做个水果拼盘”。
第三课时
一、启动“做个水果拼盘”比赛活动。
今天我们要来制作一个精美的水果拼盘,可以和小朋友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做完以后给自己的水果拼盘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可以把它送给别人也可以自己享用。
二、师生共同列出评判标准。
比赛时要求不能大声喧哗,最后评出“最佳爱心奖”,“最佳创意奖”等。
三、师进行卫生教育和安全教育。
1. 卫生:吃水果的时候要清洗干净,吃完后应及时清理等。
2. 安全:用刀时要用正确的姿势,不能用到玩耍等。
四、制作开始。
五、说说自己制作的水果拼盘的用途。
六、颁奖活动。
3. 有人生病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第二单元《今天我当家》的第3课,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您”两部分组成,其中“生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告诉儿童一些常见病的病状,并因此产生对病人的同情,知道病痛会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应当预防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部分的教学。
接下来的“小调查”——“我们为什么会生病”,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小诊所”是为了告诉儿童一些有助于常见病康复的办法;“聪明谷”是介绍一些有关打预防针的知识;“诗园”则是通过儿歌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最后的“我来照顾您”是告诉学生一些照顾病人的方法,在学会照顾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2. 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教学重、难点:
回忆生病的难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鼓励学生调查儿童常见病的症状及生病的原因,从各种渠道了解预防生病的办法。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生病真难受!
1. 游戏引入,体验感冒鼻塞症状。
2. 汇报自己生过哪些病,并说一说生这些病时不舒服的感觉。
二、怎么会生病?
1. 播放因不注意饮食卫生而肚子疼的动画片。
2. 结合课前调查表来说一说自己的一次生病原因。
(挑食、病毒感染、缺少锻炼、受凉、不讲卫生、不吃早饭等)
三、怎样更健康?
1. 学习正确洗手。
洗手歌
小朋友,别马虎,洗小手,分六步。
第一步,擦手心;第二步,手交错;
第三步,擦手背;第四步,擦指背;
第五步,洗指尖;第六步,洗拇指。
左右手,交换洗。
每一步,洗五遍。
小小手,洗干净,吃饭香,身体棒。
2. 汇报课前调查:预防生病的方法。
3. 播放医生介绍如何预防疾病的录象。
4. 教师送健康大礼。
(1)演一演:防疫站的医生到学校里来打预防针了,一位小朋友吓得又哭又闹,说什么也不肯打,请你们来劝劝他,并表演打预防针。
(提示:人物有医生、同学、老师,请组长马上分好工哦!)
(2)唱一唱:请小朋友们根据《两只老虎》的旋律来唱一唱下面这首儿歌。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饭前便后洗手,天冷及时添衣。
身体好,身体好。
预防感冒,预防生病,有绝招,有绝招:
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多锻炼。
身体好,身体好。
(3)选一选: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很重要,那小朋友们到底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呢,让我们来
选一选吧!
米饭、方便面、油炸食物、橙子、冰淇淋、青菜、开水、饮料。
(4)辨一辨:这几个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①满头大汗的小丽正对着空调吹冷风。
②吃油炸不洁食物。
③小朋友们在积极锻炼身体
5.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有人生病时》这一课是由“生病真难受”、“我来照顾你”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有病真难受”是通过儿童以往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来感受病痛会给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认识有病真难受。
第一课时就是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是一堂生活保健课。
本节课在生活教育上做文章。
于是我定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初步了解一些儿童常见病及它的症状,回忆生病的难受。
二是初步学习预防生病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培养保健意识。
一堂课下来,学生参与的热情一直很高,比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想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 “课堂素材”源于生活。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一点没错。
这堂课中安排了一个板块是让学生来说一说生病时难受的感觉,这部分在教学时学生有话可说,非常投入,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生活经验。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或多或少地生过病,再加上现如今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使人类的抗病能力下降,学生对生病并不陌生,有自己切身的体验。
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生病时的一些难受的症状以及生病的原因,学生并不用太多考虑,只需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出这些信息便可,而且说的感觉都是最真实的。
2. 在“生活”中指导生活。
品德教育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课堂上,从“生病真难受”、
“怎么会生病”过渡到“怎样更健康”,这里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从课前调查、医生介绍、老师指导、同学的交流中知道了许多预防疾病的办法。
比如要正确洗手、不挑食、经常锻炼身体等等,这一些一定会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带来改变。
3. 用“综合”的理念设计课堂。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与生活》呈现的形态就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学中与其他学科在多种形式上的整合,将会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站在学生的角度,我的课堂上就想努力达到这一点,如《洗手歌》,就利用三字经的形式将烦琐的六步洗手法以比较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边念边洗。
再如“送健康大礼”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了“演一演、唱一唱、选一选、辨一辨”这四个活动环节,树立了大教育观,因为这里面既有小品的表演,又有唱歌,辨析、代表物体说话来选食品,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形式比较活跃,又能吸引学生。
所以我想我们备课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品德与生活学科的课本上,要使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就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
要认识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他学科的内容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生,利用资源,整体发挥优势,促进教学效益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4年来,观念是改变了,但是有一个感觉没有变,记得在2003年的时候我的一个课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上刊登,当时我的课后反思里写了这样一段话:“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是“全才”,既要会唱会跳,还要会画,甚至更多。
这样,在课堂才会得心应手,学生才会爱上你的课,因此,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呼唤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3年过去了,感觉依旧,看来综合性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永远只有提高,不会降低,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4. 当好小主人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