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南和县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市南和县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项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菜畦(wā)花圃(pǔ)哽咽(yān)衰微(shuāi)
B . 祈祷(qǐ)确凿(zuò)赫然(hè)桑葚(shèn)
C . 脑髓(suǐ)骊歌(lí)筹划(chóu)鲜为人知(x iǎn)
D . 蝉蜕(duì)懊悔(huǐ)迭起(diē)书塾(shú)
2. (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 绚丽枯躁稀疏腐蚀不修边幅
B . 山麓帷暮烘烤装置招摇撞骗
C . 萦绕沟壑捶击枷锁自圆其说
D . 缅怀探察检讨彷徨不知所错
3. (2分)(2020·武城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相形见绌的逊色了许多。
B . 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依然还有许多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
C . 透明化的售票手段不仅能提高售票效率,也能体现售票公平。
D .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国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B . 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C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D .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
5. (3分)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此,某校九年级三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
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①________
环节三:②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③________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6. (10分) (2019九下·浙江月考) 诗文名句默写与运用。
(1)根据语境,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心。
读一读曹操的《观沧海》,“________,洪波涌起”让我们领略大海风急浪高,惊涛拍岸的气势。
读一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让我们徜徉在江南宁静和谐的田园之间:读一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让我们沉醉在边塞奇绝壮观的雪景;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
读一读《论语》,“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面对不当得的富贵,要视之如轻云。
读一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激励我们要学会担当,才能增长才干;读一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提醒我们为祖国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
(2)中国人取名常常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
请你利用下列诗句,从A或B中选择一项,拟一个名称,并说明含义。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为建于某风景区山顶的亭子拟一个亭子名:________,含义:________。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为“周”姓孩子拟名:________,含义: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7. (20分)阅读方冠晴的《高贵的捐赠》一文,完成小题。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
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
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
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
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
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
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
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
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
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
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
”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⑦我终于明白了……
⑧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
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⑨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
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她幸福,是因为;她骄傲,是因为
⑩我的眼睛已经也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
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根据文章内容,请将原文第⑨段中横线上空缺的两句话补充完整。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一处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反映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小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
(3)文章结尾三次用到了“高贵”一词,请结合语境分别指出其中含义。
①高贵的捐赠:___________
②高贵的母亲:__________
③高贵的花:______ ____
(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章中母亲或小女孩的形象,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简要评价。
8. (20分)阅读林语堂的《论读书》(节选),回答问题。
论读书(节选)
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
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须知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学府中亦颇多此种人。
然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官僚商贾则无妨,读书人是不合理的,所谓面目可憎,不可作面孔不漂亮解,因为并非不能奉承人家,排出笑脸,所以“可憎”;胁肩谄笑,面孔漂亮,便是“可爱”。
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脸,尽可于跑狗场,跳舞场,及政府衙门中求之。
有漂亮面孔,说漂亮话的政客,未
必便面目不可憎。
读书与面目没有关系,因为书籍并不是雪花膏,读了便会增加你的容辉。
所以面目可憎不可憎,在你如何看法。
有人看美人专看脸蛋,凡有鹅脸柳眉皓齿朱唇都叫做美人。
但是识趣的人若李笠翁看美人专看风韵,李笠翁所谓三分容貌有姿态等于六七分,六七分容貌乏姿态等于三四分。
有人面目平常,然而谈起话来,使你觉得可爱;也有满脸脂粉的摩登伽,洋囡囡,做花瓶,做客厅装饰甚好,但一与交谈,风韵全无,便觉得索然无味。
黄山谷所谓面目可憎不可憎,亦只是指读书人之议论风采说法。
若《浮生六记》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
男子也是如是看法。
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条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
简直可认为可爱。
亦有漂亮政客……说话虽然漂亮,听了却令人作呕三日。
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的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
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
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那是因为读不合味的书,及不得其读法。
读书须先知味。
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
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
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
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
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
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
(1)结合文章,说一说文中所举黄山谷所说的“面目可憎”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为论述“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这一道理,都举了哪些例子?
(3)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至于语言无味,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方法”这一观点。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正面摆出观点,第二句引用黄山谷的话从反面说明观点。
在文中还有类似的用句方法。
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用句有什么好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①彘(zhì):猪。
②特:只是。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曾子欲捕彘杀之________
②顾反为女杀彘________
③特与婴儿戏耳________
(2)对画线句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
B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真诚对待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
C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把实情告诉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方法。
D .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成就(搞好)教育的原因。
(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2016·宜昌) 写作:
“和、静、怡、真”四个字,不仅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应该是当今社会和谐的愿景,人们言语行为的规范。
请你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人生感悟为素材,从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文题中必须含有你所选定的字。
如:《家和万事兴》《一个宁静的午后》《心旷神怡的小木屋》《人间自有真情在》等。
(以上四题不得选用);②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
5-1、
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
6-1、
6-2、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9-1、
9-2、
9-3、
六、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