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分析
分析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疗效和安全性。

选取高位肛周脓肿患者60例,进行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

60例患者中,治愈59例,一次性治愈率98.3%;好转1例,经二次手术均获得治愈。

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凹陷缺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6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未见肛门失禁、大出血、肛门缺损、桥形愈合、移位等后遗症。

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能够做到有效引流,保证脓腔清洁,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出现的换药、排便疼痛,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复发和并发症、后遗症,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优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小切口浮线引流;高位置管引流;挂线术;肛周脓肿
多切口浮线引流可通过多切口做到对脓肿的有效引流,而挂线术可确保引流通畅、保护肛门括约肌.高位置管引流保证深部伤口引流到位,3种方法配合可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高位肛周脓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自2012年5月~2013年12月对数十例高位多间隙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实施了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治疗,取得了较佳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将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
2.11±1.03)岁,病程为20~32d,平均病程为(25±0.54)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组问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试验组治疗方案:患者取胸膝位,作简易骶管麻醉,肛周皮肤及肛管内黏膜常规消毒。

通过指诊、肛门镜检查、脓腔挤压等方法确定内口(原发感染肛隐窝)位置,查明脓肿范围。

在内口相应方位的肛缘外脓肿上作放射状切口,深达脓腔。

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分离纤维隔,排尽脓液。

用探针进一步查明内口位置并穿出。

剖开内口黏膜,结扎切除内口处两侧黏膜创缘(可将相邻的肛窦同时扎除)。

对内口原发感染灶,予搔刮清除。

对坐骨直肠间隙顶端、骨盆直肠间隙、高位肌间等深部的脓腔,采用在内口创面至脓腔顶端间橡皮筋,松挂延迟紧线。

脓腔壁特别厚或特别深者置入引流管于脓腔顶端并固定。

1.3对照组治疗方案行传统肛周脓肿一次性剖开挂线术,不行多切口浮线引流及高位脓腔置管引流
1.4术后处理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止痛药,防控感染的发生;使
用康复新冲洗引流管.100 mL/次,可加量直至流出液清澈,1次/d;使用康复新浸泡无菌纱布上,敷于创面,10 g/次,换药1次/d;并嘱患者每日高锰酸钾坐浴2次,15~20 min/次。

术后24 h可开始排便。

对于多切口之间挂的橡皮条,一般待创面脓腐脱尽,分泌物较少,肉芽转新鲜,创面生长较快,松松穿挂的橡皮筋逐根拆除。

一般橡皮筋拆除时间在术后7~10d,长则可达2w,由于肛内创面生长总体慢于肛外,所以一般肛门纵向挂的橡皮筋要逐渐紧线脱落。

拆除橡皮筋后要继续冲洗创腔1~2d。

一般引流管在术后时间较长会出现堵塞。

不仅无法起到引流功能,还可能由于细菌沉积导致感染,因此,在确认患者脓腔缩小后.边冲洗边拔除引流管,直至完全退出,可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吸收,加速创面生长。

1.5疗效判定观察指標采取对患者术后24 h内疼痛、首次排便疼痛、首次换药疼痛进行评分,并记录愈合时间和愈合时肛门凹陷缺损程度;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变化,分析手术对其身体状态是否存在影响。

1.6随访对患者进行40~60 d随访,随访中观察复发情况和肛门失禁、大出血、肛门缺损、桥形愈合、移位等后遗症的发生情况。

2结果
2.1疗效分析60例患者中,治愈59例,好转1例,一次性治愈率98.3%,1例好转患者经二次手术均获得治愈。

2.2术后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和凹陷缺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随访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7.2±
3.5)d,无复发患者,且未见肛门失禁、大出血、肛门缺损、桥形愈合、移位等后遗症。

3讨论
笔者运用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对26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60例患者中,治愈59例,好转1例,一次性治愈率98.3%,1例好转患者经二次手术获得治愈,其优势主要在于多切口浮现引流、高位引流管的使用和挂线术的实施,能够保证脓液得到有效引流.而使用橡皮筋挂线后,在换药时可仅挪动橡皮筋即可完成清洗,对创面刺激小,与内切口相通和引流通畅是减小创伤、促进恢复的关键,多切口浮线引流方法可使外切口大小充分满足上述要求,取得良好的一次性根治效果。

而在生理机能和随访观察中,笔者发现,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且无复发患者,未见肛门失禁、大出血、肛门缺损、桥形愈合、移位等后遗症.可见该术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多切口浮线引流加挂线高位置管术术能够做到有效引流,保证脓腔清洁,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的换药、排便疼痛,促进创面愈合,防止严重肛门凹陷缺损的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复发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邑岐,钱剑秋.一次性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207-208.
[2]龚建明,徐琴.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28 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6(16):359-361.
[3]王伟,李忠卓.窗式引流挂线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126 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3):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