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上《12童区寄传》word教案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童区寄传
第一课时
一、引言:
自古英雄出少年,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7岁吟鹅,孔融4岁让梨,宋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有一个叫区寄的少年,被两个歹徒绑架,结果安然无恙,他是如何脱离魔掌的呢?让我们从柳宗元的《童区寄传》中寻找答案。

二、明确学习目标:
自学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互学目标:理解、记忆课文重点的文言词语,结合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

综合目标: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三、引导自主学习:
(一)自学预习
跳读积累:
1、利用晚自习时间,结合课文注释和词典,给文章的生字词注上拼音,并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第83页第1—2题。

细读疏通:
1、阅读《练习册》导航塔,勾画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要点,并结合其他参考书写50字左右的作家及作品介绍。

2、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和参考资料,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翻译这篇课文(采用词根扩展法,尽量直译),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速读概括:
本文条理清楚,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划分为三个层次,尝试着概括各层大意。

(二)互学探究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布囊.其口行牧且荛.彼不我恩.也
刺史颜证奇.之力.上下郎诚见完.与恩
(2)、贼易.之一人去.为市市者良久计.之
因.取刃杀之与其杀是.僮虽疮.手勿惮
(3)、①即即.藏其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行行.牧且荛将欲行.
愿愿.以闻于官幼愿.耳
2、翻译重点句子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3、在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三)精读赏析:讨论人物形象
1、在与二豪贼周旋时,区寄哪个方面是劣势?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及对手的哪些弱点最终战胜了强盗?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2、“刺史颜证奇之”,综观全文,区寄“奇”在哪里?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我的理解是:
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是:
(四)交流展示
方法点拨:交流前自己要先弄懂,交流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六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班级交流。

思考时,务必弄懂文意,紧扣文本,具体回答。

四、精讲点拨
1、许多古文中的文字和现代汉语是一样的,但意义明显不同。

有的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有微妙的不同。

有一些词语,它在古文中和我们现在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如“二豪贼劫持”中的“贼”,古义是强盗,今义是小偷。

这就是古今异义;还有些词语,不仅意思发生了变化,而且词性也有所改变,如本文第一段中“布囊其口”的“囊”字,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开在这个地方却要当动词使用,这就是词性的活用。

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仔细体会。

2、古文中的一些句子的表达方式与今天的汉语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形成一些特殊句式,常见的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如文中的“彼不我恩也”就是一个倒装句,应该理解为“彼
不恩我也”。

五、测评反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区.寄()郴.()州荛.()牧大骇.()
遽.曰()因大号.()以fù()背刃恐lì()
虽chuāng()手勿dàn()童微sì()其睡
2、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字,祖籍河东,人称。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对句子“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冲锋的动作真猛,活像一只刚下山的小老虎。

(逼真的)
B、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

(生存)
C、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移动)
D、作学问,既讲究实,又讲究活。

(活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数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一封信飘落在他膝上。

B. 那些字句念了五十来遍。

C. 这个称号在全国范围内只属于孤家一人。

D.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的今天。

5、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之虚所
恐栗,为儿恒状
州白大府
6、解释下列多义词。

即:即藏其尸:_________________ 之:之虚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_________ 乡之行劫缚者:________________
为:一人去为市:_______________ 得:得僮,大骇: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两郎僮:_________________ 力上下,得绝:_________________
为儿恒状:_________________
愿:愿以闻于官:_______________ 反:二豪贼劫持,反接:_____________ 幼愿耳:___________________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
六、总结提升:
学生:我的收获
教师:本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即诵读、翻译、理解、赏析。

并且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即“留、扩、补、删、换、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