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历史必然与机制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脱贫攻坚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历史必然与机制构建★龚 晨
要范畴,更为重要的是贫困治理的的必由之路和 必然选择。这种历史必然,是由时代发展的必然 趋势所决定的。
(一) 顺应全球治理模式革新的时代应答 勃兴于 20世纪 80年代的治理理论,其内涵 主旨是指 “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的管 理其共同事务的管理方式的总和”[6]20,强调多中 心参与、多主体信任合作是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 要求。进入 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 现代科技加速发展,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入,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 的深刻变化,与此对应的治理范式适时予以了调 整,理论 研 究 焦 点 也 发 生 了 转 变。 诸 如 协 同 政 府、整体性治理、网络治理等将研究重点转移到 对治理过程和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高度关注。这 种对建立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互动关 系等关注的 “协同治理”,不仅成为了一种新的 治理范式,还成为了治理理论界的流行词汇,成 为当前各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主题。 阿尔文·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 中指出, “在 所有知识领域……我们都可看到对大思路和对普 遍理论及对将零碎的部分进行重新整合为整体的 回归”。 在我国,协同治理在理论上得到了应有的关 照,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实践上作出了与 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积极应答,在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危机管理、环境管理等不同领域加以了具体 应用。比如,随着我国改革的进入攻坚阶段,进 入 “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复杂性都大幅度提 升,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也更多地体现出 “注重 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导向,强化了 “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再如,2014年 3月, 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就提出, “推 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更好 地发挥 社 会 组 织 在 公 共 服 务 和 社 会 治 理 的 作 用。[7]” 又如,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 室、中共 中 央 组 织 部 等 15个 部 门 联 合 制 定 的 《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 指出, 要 “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 作格局。” 因此,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贫困体 系,对于脱贫攻坚行动来说,利于拓展行动的理 论思维、开阔行动的理论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
创新 意 义。 同 时, 还 利 于 激 发 参 与 主 体 的 自 主 性,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动、能力互补和共同 行动,提升活动成效,保障目标达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 2期 NO2,2017
脱贫攻坚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历史必然与机制构建
龚 晨
(中共贺州市委党校 科研科,广西 贺州 542899)
摘 要:贫困治理必须依靠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介入。脱贫攻坚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不仅是贫困 治理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范畴,也是贫困治理的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这种历史必然,是由时代发 展的必然趋势所决定的,是顺应全球治理模式革新的时代应答,是完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时代选择, 是提升贫困治理绩效,满足贫困结构和帮扶需求多样化变动性的时代需要。要开创多元主体多维联动 的脱贫攻坚大格局,必须着力构建好切实可行的协同角色认知机制,科学管用的协同理念引领机制, 高效运转的协同行为优化机制,务求实效的协同能力提升机制,统筹兼顾的协同利益平衡机制,全面 有力的协同文化培育机制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关键词:脱贫攻坚;主体;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7)02-0120-05 作者简介:龚晨 (1979—),男,湖南祁阳人,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 从事党建、公共管理研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正 视当下一个现实的关键问题,那就是尽快把经济 社会发展的 “短板” 补上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 在于农村 还 有 七 千 多 万 贫 困 人 口。[1]277面 对 这 一 新形势,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脱贫攻坚 作出了详 细 部 署。 我 们 必 须 从 政 治 和 战 略 的 高 度,充分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脱 贫攻坚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 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如何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一点就是,创新脱贫攻坚 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 扶贫开发格局。[2]
一、脱贫攻坚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历史必然 贫困,作为与社会发展相伴生的一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总是会各种方式和形态困扰着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由此贫困治理既是人类社会发展
相依相伴的永恒话题,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回 避的现实议题,还是各国执政党与政府必须积极 应对的治理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消除贫 困 始 终 是 广 大 发 展 中 国 家 面 临 的 重 要 任 务。”[3]历史事 实 证 明, 在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 引发矛盾的因素很多,但贫困是最具原发性的因 素。因此,在现代国家,一些较有见识的政治集 团、政治领 袖,都 企 图 通 过 贫 困 治 理 “缓 和 冲 突,把冲突 保 持 在 ‘秩 序’ 的 范 围 以 内”[4]170, 把事关民生、民心的贫困治理视为 “通过政权所 要解决的……属于全局性的政治问题”[5]12。基于 此,在贫困治理对策及路径选择研究上受到了我 国学者们的由衷偏爱,他们从制度建设、扶贫资 源投入、扶贫绩效等层面开展了贫困治理对策研 究,这些研究为我国贫困治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 思想资源和指导理想。在全面剖析和充分借鉴这 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贫困治理必须 依靠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介入,脱贫攻坚中多元 主体协同治理不仅是贫困治理研究不可忽视的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