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重新修订)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
英文名称:National Accounts Statistic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编码:0200921
统计学学科(大类)基础课.
统计等大类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专业选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先修课程: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统计等大类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一)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对国民经济研究提供宏观分析工具的一门课程。

(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引导统计学和宏观经济方向专业的学生,全面加深经济统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统计学专业及宏观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分析基础。

(三)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提供可靠的数量分析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课程难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重点加强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化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教学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为辅。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总论(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及方法组成。

课后文献阅读: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课后作业和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组成,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机构单位与基层单位,经济交易,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二)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

课后文献阅读:GDP的作用
课后作业和讨论:经济生产,生产单位,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总产品,中间消耗,增加值,GDP的组成,GDP的理论计算。

(三)投入产出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投入产出分析的历史,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技术
课后作业和讨论:投入产出技术,投入产出指标的理论计算,投入产出的部门分类,纯部门产品。

(四)资金流量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非金融投资核算,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资金流量核算的历史,资金流量核算的目的
课后作业和讨论: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非金融投资核算,资金流量表(五)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金融交易核算的目的
课后作业和讨论:金融交易核算,实物交易与金融交易的关系。

(六)资产负债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教学内容: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资产负债表的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资产负债核算的历史
课后作业和讨论:资产负债核算技术,资产负债核算与存量变动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的技术难点
(七)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国际收支核算,国际投资头寸核算,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与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国际收支核算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的历史
课后作业和讨论:国际收支核算,国际投资头寸核算
(八)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描述和进一步应用。

课后文献阅读:国民经济账户核算的历史,社会核算矩阵SMA。

课后作业和讨论:国民经济账户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社会核算矩阵SMA (九)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于控制*(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SNA灵活应用和扩展,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

课后文献阅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
课后作业和讨论:地区经济核算与季度核算,粮食与农业经济核算体系,旅游卫星账户体系。

(十)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

课后文献阅读:GDP平减指数
课后作业和讨论:物量指数与物价指数的编制理论,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十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1小时))
教学内容: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

课后文献阅读:国际比较项目ICP
课后作业和讨论:购买力平价,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国际比较项目ICP
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
教学参考书: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国家统计局主编
2、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敏雪主编
3、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钱伯海主编
4、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邱东主编
课外文献阅读: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编;闵庆全等译
2、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许宪春著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编写组编著
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
课程成绩构成(建议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所占比例):
课程成绩=课堂讨论(0%)+课后作业(20%)+课后文献阅读(0%)+平时(期中)测验(考试)(0%)+终结性考试(80%)
终结性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平时作业
十二、说明
本课程总学时为44。

如果按40学时安排,建议只讲不带*号的内容;其中32学时用于教学,另外8学时用于课程习题训练。

每讲完一堂课(2学时)应布置若干作业。

每讲完一个单元内容,至少应安排一次习题课。

期中应安排若干次测验,期末安排结业考试。

考虑本课的实践性较强,所以考试采取开卷形式。

大纲制定:
审核:X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