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乐俊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生重大事件、入院非自愿、既往有攻击行为、无业与易激怒方面与暴力事件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早年家庭环境不良、妄想、抑郁与未婚方面与暴力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主要与发生重大事件、入院非自愿、既往有攻击行为、性格内向、无业与易激怒等因素相关,临床应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尽量将其暴力行为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6(013)008
【总页数】2页(P94-95)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对策
【作者】乐俊
【作者单位】528400 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石岐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慢性迁延易复发的重型精神障碍,其表现主要是患者情感认知、意志行为等与周围环境存在冲突、不协调[1-2]。

暴力行为作为精神病科一个较为多见的问题,是患者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导致患者
自伤、伤人或毁物等。

患者的暴力行为对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是精神科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有效防范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和难点。

我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21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患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3]。

其中男69例,女52例。

年龄18~51岁,平均(36.3±2.7)岁。

偏执型41例,青春型49例,紧张型21例,单纯型10例。

本组患者中共发生暴力行为61例。

1.2 方法对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导致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验水准α=0.0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既往研究多集中于阳性症状、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伴发的人格改变等[4]。

近年来相关报道认为,精神分裂症患
者情绪失控调控障碍与暴力行为存在直接关联。

人类情绪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身心活动,其生理机制一直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偏执型作为精神分裂症中的常见病症类型,一般多在青壮年时期就以缓慢发展的态势起病,患者早期性格较为敏感多疑,然后慢慢进展为妄想、幻觉以致干扰其正常的言行举止,甚至其会不自觉地认为周围发生的一切人事都是针对自己,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青春型病患其发病时间多在青春期,普遍发病较急,临床以患者情绪不稳、言行紊乱、喜怒无常、思路不清晰、存在幻觉妄想等为主要表现。

紧张型病患多发病于青壮年时期,交替出现的紧张性抑制与兴奋是其主要病症表现,处于紧张性抑制时患者表情淡漠,无言语也不进食,显现出木僵状态,而紧张性兴奋时状况却相反,常会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行为,历时
较短。

而单纯型病患则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症主要以孤僻懒散、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精神活动与社会能力下降为其主要表现,无明显的幻觉妄想、冲动行为也不明显,因此,暴力行为多发于偏执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16~40岁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好发年龄,也是其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的年龄阶段。

这类患者精力充沛,常因性格暴躁、爱管闲事或自私思想而引发暴力行为,并且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患者住院初,常由于精神症状的控制而对疾病无认识能力,坚信自己观点,认为住院是对自己的陷害而出现不配合情绪,并采取暴力行为发泄内心不满,入院初期是其发生暴力行为的高峰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发生重大事件、入院非自愿、既往有攻击行为、无业与易激怒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发生过重大事件的患者,精神遭受巨大创伤,而无业人员由于生活窘迫,身心压抑,看到周围人群美好生活,心理失衡,在此情况下,一旦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或外在因素干扰,很容易被激惹,从而发生暴力事件。

两组早年家庭环境不良、妄想、抑郁与未婚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行为主要受到无业、以往存在攻击行为、易激惹、非自愿住院、重大生活事件等影响。

而护理人员为实现对患者进食与服药的有效监督,护理时几乎均是零距离接触,且还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应对拒绝进食与服药的患者,故受到暴力攻击的概率较高。

针对这种情况,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对医患的伤害。

4.1 识别暴力行为高危人群,给予重点监护患者入院后应全面了解其基本信息
并予以准确评估,为有效避免暴力行为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5]。

对新住院患者首
先要耐心询问其既往病史、暴力倾向存在情况以及是否被强制入院等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评估。

若患者存在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暴力行为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6]。

同时在护理全程密切监测患者言行变化。

4.2 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抓好对暴力行为的防
范工作,精神科所有工作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危害性,强化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力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结合检查工作,同时禁止患者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

严格管理如剪刀、棍棒等危险物品,狠抓安全管理落实工作,检测与护理中尽可能不对患者造成干扰。

加强巡视,重点监护、观察和防范重点人群[7]。

4.3 注意与患者沟通交流对待患者态度温和,并借助专业护理知识对患者加强
宣教,以促进患者对病症的正确认识。

护理人员注意控制自身情绪,禁止将负性情绪流露给患者,努力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与鼓励,帮助其尽量用语言宣泄转移暴力情绪。

4.4 出现暴力行为的护理一旦发生暴力行为,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并第一时间
将双方分开,以防暴力行为继续,同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规劝患者终止暴力行为,尽可能做到消除暴力行为与将暴力升级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受到发生重大事件、入院非自愿、既往有攻击行为、无业与易激怒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宣教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尽可能地将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相关文献】
[1] 张伟,吴燕芳.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山西职工
医学院学报,2013,23(1):65-66.
[2] 李元春.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突行为预后及心理护理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4(2):80-82.
[3] 裴亚云.精神科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5,8(5):156-157.
[4] 李欣,王继军,谢斌.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情绪调控障碍及其脑电生理机制[J].精
神医学杂志,2015,28(3):225-227.
[5] 黄焕新.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47-48.
[6] 王秀梅,张仲霞,董春玲.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4):332-334.
[7] 向爱华,米长爱.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2(11):10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