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第五章(名词解释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7第五章(名词解释题)
第五章中国⾰命的新道路
名词解释题:
南京事件:1927年3⽉24⽇,国民⾰命军第六军和第⼆军击溃⼏⼗万北洋1.( B )军阀部队,占领南京城。
2.( BD )等帝国主义国家借⼝ 3.( A ),派军舰炮轰南京,致使中国军民死伤4.( D )多⼈。
这就是⼤⾰命时期,帝国主义5.( C )中国⾰命⽽制造的重⼤惨案。
1.A.皖系 B.直鲁 C.奉系 D.苏浙
2.A.德国 B.美国 C.⽇本 D.英国
3.A.保护侨民 B.保护贸易 C.保护租界 D.利益受损
4.A.5000 B.4000 C.3000 D.2000
5.A.军事侵略 B.武⼒威胁 C.武装⼲涉 D.武⼒阻挠
⼋⼀南昌起义:⼤⾰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农⼤众遭到残酷镇压。
1927年8⽉1⽇,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1.( ABCD )等共产党⼈,率领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2.( B )多⼈在南昌起义,打响了3.( A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枪。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4.( D )地5.( BCD )的开端。
1.A.贺龙 B.叶挺 C.朱德 D.刘伯承
2.A.1万 B.2万 C.3万 D.4万
3.A.武装反抗 B.武装反对 C.武装抗衡 D.武装破坏
4.A.独⾃ B.⾃信 C.勇敢 D.独⽴
5.A.组织国民⾰命 B.领导⾰命战争
C.创建⼈民军队
D.武装夺取政权
⼋七会议:⼤⾰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命运动遭到残酷镇压,中国⾰命处在危急关头。
1927年8⽉7⽇,中共中央在汉⼝秘密召开1.( D ),彻底清算了⼤⾰命后期2.( A ),确定了3.( BD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针,选出了以瞿秋⽩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4.( CD )的思想。
会议还提出了5.( ABD )的任务。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步,开始了从⼤⾰命失败到⼟地⾰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A.中央全会 B.临时政治局会议 C.政治局例会 D.紧急会议
2.A.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共产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
D.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3.A.城市暴动 B.⼟地⾰命 C.根据地建设 D.武装反抗
4.A.依靠⼯⼈ B.依靠国民党左派 C.依靠农民 D.掌握枪杆⼦
5.A.整顿改编队伍 B.纠正严重错误
C.清除错误思想
D.寻找新的道路
济南惨案:1928年上半年,蒋介⽯在英、美⽀持下,联合1.( ABC )“北伐”,攻打盘踞2.( BCD )地区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8年5⽉3⽇,⽇本为阻⽌英、美势⼒北进,借⼝3.( A ),4.( D )⼭东⾸府济南,屠杀中国军民5.( A )多⼈,国民政府⼭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及其随员17⼈同遭杀害。
这就是国民⾰命时期,⽇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制造的骇⼈听闻的“五三”惨案。
1.A.阎锡⼭ B.冯⽟祥 C.李宗仁 D.陈济棠
2.A.⼭东 B.北平 C.直⾪ D.天津
3.A.保护侨民 B.保护租界 C.保护贸易 D.利益受损
4.A.派兵进攻 B.命令炮轰 C.派兵劫掠 D.出兵侵占
5.A.5000 B.4000 C.3000 D.2000
⼯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地⾰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1.( C )的⾰命道路实践。
⼯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2.( AC ),这样才能⼴泛动员和组织占⼈⼝绝⼤多数的农民参加⼟地⾰命,有效开展⼟地⾰命。
开展⼟地⾰命的关键是制定、执⾏正确的政策。
武装⽃争是⼯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争形式。
⾯对武装到⽛齿的敌⼈,只有3.( BD ),才能4.( ABD ),坚持有效地开展⼟地⾰命。
⼯农武装割据的依托是农村⾰命根据地,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才能使⼟地⾰命发展有坚实基础,武装⽃争有可靠依托和战略阵地。
农村⾰命根据地5.( ACD ),然后向前推进。
1.A.各⾃为阵 B.相互配合 C.密切结合 D.循序渐进
2.A.进⾏⼟地⾰命 B.组织城市暴动
C.消灭封建⼟地所有制
D.消灭地主富农阶级
3.A.拥有⾰命武装 B.建⽴⾰命武装
C.保住⾰命武装
D.开展武装⽃争
4.A.保护农民分得的⼟地 B.保障根据地的发展
C.保卫⼤⾰命胜利果实
D.保卫农村红⾊政权
5.A.必须发展扩⼤ B.进⾏⽴体建设 C.波浪式推进 D.扩⼤边缘区域
中央⾰命根据地:⼜称中央苏区,是1.( A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命根据地之⼀。
1927年10⽉⾄1928年6⽉,赣南、闽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起义,奠定了建⽴根据地基础。
1929年 1⽉,⽑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农红军第四军主⼒从2. ( D )进军赣南,建⽴了赣南根据地;3⽉⾄12⽉,红军三度进军闽西,形成了闽西根据地。
从1930年10⽉到1931年7⽉,红⼀⽅⾯军在⽑泽东、朱德的领导下,贯彻3.( B )的⽅针,实⾏4.( ABCD )等⾏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反共军事“围剿”,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形成拥有5.( ABD )⼟地的中央⾰命根据地。
1.A.⼟地⾰命 B.国民⾰命战争 C.国内战争 D.反“围剿”战争
2.A.长汀 B.粤北 C.湘南 D.井冈⼭
3.A.积极进攻 B.积极防御 C.机动灵活 D.四⾯出击
4.A.诱敌深⼊ B.避强击弱 C.运动歼敌 D.游击战
5.A.21座县城 B.4座城市 C.250万⼈⼝ D.5万平⽅公⾥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931年1⽉⾄1935年1⽉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左”倾错误。
其主要错误是:在⾰命性质上,混淆民主⾰命与社会主义⾰命的界限,将1.( ABD )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命最危险的敌⼈。
在⾰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2.( BCD )作为党的最主要任务。
在⼟地⾰命问题上,提出3.( ACD )的主张。
在军事⽃争问题上,实⾏4.( ABD )。
在党内⽃争和组织问题上,推⾏5.( ABC )的⽅针。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命的复兴遭受严重挫折。
1.A.反帝 B.反封建 C.反官僚资产阶级 D.反资产阶级
2.A.以农村为中⼼ B.以城市为中⼼
C.准备城市⼯⼈总罢⼯
D.举⾏城市⼯⼈武装起义
3.A.坚决打击富农 B.坚决消灭富农
C.地主不分⽥
D.富农分坏⽥
4.A.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B.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C.防御中的主观主义
D.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5.A.宗派主义 B.残酷⽃争 C.⽆情打击 D.斩草除根
遵义会议:长征途中,中央红军根据⽑泽东的提议,改向敌⼈⼒量薄弱的黔北进军,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1935年1.( B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会议。
会议集中全⼒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 2.( BC )。
经过激烈争论,多数同志同意以⽑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结束了3.( C )在党中央长达四年的统治。
会议增选⽑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遵义会议确⽴了以⽑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在极其危急的关头,4.( ACD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个⽣死攸关的5.( A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已⾛向成熟。
1.A.1⽉12⽇⾄15⽇ B.1⽉15⽇⾄17⽇
C.1⽉20⽇⾄23⽇
D.2⽉15⽇⾄17⽇
2.A.路线问题 B.军事问题 C.组织问题 D.政治问题
3.A.瞿秋⽩“左倾”盲动错误 B.李⽴三“左倾”冒险错误
C.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
4.A.挽救了党 B.挽救了长征 C.挽救了红军 D.挽救了中国⾰命
5.A.历史性转折 B.拨乱反正 C.重⼤转折 D.态势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