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时评】“高考”主题时评材料两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时评】“高考”主题时评材料两篇
做好高考保障,让更多梦想扬帆起航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6-07 14:13
作者:李群
2021年高考大幕正式开启。
今年全国有1078万考生参加高考,共设考点7200多个,考场46.6万个,涉考工作人员140多万人。
高考保障做得好不好,关乎广大考生、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以赴、精心谋划、夯实责任,为考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考试环境,需要各地方和部门认真作答。
考场上学子们铺卷捉笔,奋力比拼,而在考场外,全社会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也是一场“大考”。
为高考护航,关键在“细”。
山东重点排查微型耳机、摄像头、对讲机、传输配件等设备,防止涉嫌销售作弊器材等违法违规现象产生;江苏等地为保障高考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加大了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广东,如果考生因各种原因无法打印准考证,或赴考途中发现漏带或丢失准考证,无需折返寻取,可直接到考点向工作人员求助,现场打印,以免耽误时间。
从防止涉嫌销售作弊器材,到护好考生“舌尖上的安全”,再到随时都可以打印“通行证”,在考前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才能让考生在考试中不出状况。
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认真抓好交通疏导、防暑降温、噪声治理、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各项保障工作,考生们就能轻松上场。
当前,在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各地考场严格落实健康登记、卫生消毒、隔离设施等防疫措施,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健康。
今年广州有一名高考生是无症状感染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相关部门选用独立、隔离病房,定制专用考场。
考场内一人一桌一椅,实时录音录像。
这个暖心举措,体现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十余年苦读不易,在关键时候,不放弃任何一名考生,这正是高考保障的重要之处。
每年高考场外,都能看到出租车爱心送考和各种形式的高考志愿服务者。
他们家中或许没有考生,但他们也为服务高考尽一份力。
正因为全社会的支持与助力,高考才能顺利进行,我们为那些默默坚守在不同岗位,全心全意保障高考工作的人们点赞。
注重高考期间个人的文明行为,不给高考添堵、造成其他不良影响,这是我们每个人对高考最好的支持。
让高考学子把梦想放进心里,信心满满;把才华展示在考场中,尽情发挥;把智慧放逐到笔端,挥洒精彩,这正是我们护航高考的意义所在。
做好高考保障,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让更多学子的梦想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去收获不一样的未来。
用“大考”来放飞梦想,在抗疫中检验初心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韦丰
挑灯夜战,伏案苦读,书山题海……十年寒窗,莘莘学子们就要迎来高考的“临门一脚”,去检验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成果,并从中体会成长带来的奋斗与喜悦。
每年的高考,都凝聚着社会的极大关切,相关信息及时发布也就成为回应关切的一种方式。
6月2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比去年增加7万。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严格做好高考安全、考试防疫、招生录取等工作作出安排。
要读懂中国这本厚重之书,高考是绕不过去的章节。
作为全国性的一件大事,高考不仅仅是一群活力奔腾的青年即将踏上考场,更是整个社会为之调动资源——且不说教育、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奋战一线,单是无数个高考家庭在背后的思绪涌动,就足以牵动人心。
因为共情,所以动人,我们赋予高考太多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的期望,但此时此刻,在高考临近冲刺的最后阶段,还是要发出提醒——全国高考是大考,疫情防控是大战,对于大考大战这两个维度的把握,我们要始终如一!
时间是有迹可循的。
回想2020年高考季,有人感慨“这届考生太难了,经历疫情,又遇汛情,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年疫情比起去年此时,已经有了太多缓解,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处于中高风险,而今年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再创新高——单单从人数上看,就难以让人轻松。
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冠病毒是看不见的狡猾敌人,我们必须绷紧科学防控这根弦。
即便是在面临高考这样关乎人生命运的大考,都要保持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盲目乐观。
对此,我们既要有科学应对的举措,也要有提前准备的先手。
面对防疫工作的紧迫性,教育部表示,针对近期个别地区疫情情况,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细化防疫组考方案,指导各地认真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加强防疫教育和培训,严格落实健康登记、卫生消毒、隔离设施等防疫措施,切实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健康。
可以看出,落细落实上述内容是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的关键,而这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作为的“场外考题”。
客观来说,考场环境相对封闭,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这就更需要把控好疫情防控的细节之处。
唯有秉持“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既防一万,又防万一,才能防止病毒这个“无形的对手”越过防线,如此维护好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大化。
用“大考”来放飞梦想,在抗疫中检验初心。
疫情和高考,都是检验社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考大战,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站在一线。
此外,同样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是,每年高考季都是洪涝、龙卷风、泥石流等极端天气及地质灾害的多发期,“用铲车涉水运送考生进考场”的画面常见诸报端。
不管是保护考生的人身安全,还是拱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需要未雨绸缪、防范未然,不打无准备的战——以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让大自然不可逆的灾害影响减少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