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过人类认识对物质组成基本成 分—元素的认识历程分析,理解什么是 元素?学习用元素符号表示常见的元素,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了解单质和化合 物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初 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能从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的相关信息。


(3)知道化学式的意义,了解化合价
的含义,能说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 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根 据化学式能说出物质的组成并能进行简 单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 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 核外电子。
氯化钠、氧化镁、氯化 钾等都由离子构成,离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 本粒子。
确定 标准
三、 原子 质量 的 计量
原子质量 很小,如 何计量?
计算 公式
O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 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 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认识一种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 子质量,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 的关系,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 算。同时初步认识科学计量的方法。 (4)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 的科学态度。
2.单元简介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宏
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认识了构 成物质的分子的特征,形成了“物质是 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且物质的变化是由 构成物质的粒子运动和变化的结果”的 认识。
设置本单元的目的就是在学生认识分子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识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成分------原 子的结构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发展学生对 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同时学习原子质量的 科学计量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初步形成定量 研究物质的意识。初步建立起微粒观后,又引领学生 由原子抽象出元素,建立科学的元素概念,帮助学 生初步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进而由元素符号到 化学式,建立起“宏观物质---微粒构成----化学符号” 三者之间的联系,再由相对原子质量到相对分子质 量和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学习定量表示物质的组成 的方法。
在认识了原子的构成之后安排此内容,使教材 的知识结构更合理。

4.“多识一点”去掉一个,增了两个。

电子云的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 一定的困难。

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 原子得失电子 的规律。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科学计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计量观。

5.替换或修改了部分示意图。
二、各节教学内容介绍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一)教材变化及意图 1.“交流共享”由四个减少到两个。

合并 旧 去掉 保留


2.增加了一个“活动天地”
1.列出常见 几种原子的 构成,引导 学生对原子 构成的规律 进行探究。 2.列出三种 碳原子的构 成,为学生 后面的学习 埋下伏笔。

3.增加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α 粒子散射实 验,发现原子 核。
交流共享:研 讨实验现象
原子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 子构成。
活动天地:探寻 原子构成的规律
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质子数; 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上。
发现电子。原 子呈球状,充 斥正电荷,电 子镶嵌其中。 原子是最小 的粒子,不 能再分。
卢瑟福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 种基本粒子。金、金 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 接构成的。
第二节 元 素

(一)教材的变化及改编意图 1.元素概念的建立. 在节的引言中,呈现了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时,对 物质组成“追根求源”的认识思路,并且这种认识 是在不断深化的。接下来设计了活动天地“组成物 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经历元 素的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建立概念的同 时,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元素观。教科书中以讲故 事的方式呈现化学的概念和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 规律,让知识散发出固有的生命力,让学生经历知 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变接受知识为发现知识,在 这个过程中观念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微 粒 构 成 物 质
写科普小 品: “我想 象中的 原子结 构”。
STM(扫描隧道 显微镜)与 “原子操纵” 技术 原子结构模型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经历科学家 的探究过程
一、原子的结构
象科学家一 样思考。
从问题开始
原子能不 能再分?
展示原子结 构发展史
2.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 接触到计量微观粒子质量的科学方法。教学 时在使学生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标准的 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使用中要把 原子的实际质量转化为相对原子质量?”其 中的“化繁为简”“以小比小可以放大” (“以大比大可以缩小”)的方法,不仅可 以迁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中,而且更可以成 为学生的生活中的智慧被广泛应用。

(五)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一、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完成“二、原子中的电子” 第三课时完成“三、原子质量的计量”。

2.教学建议: ①原子的构成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子结 构的发展史的有关素材,让学生从中体会原子 结构的相关知识的发展历程,从而加深对原子 构成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 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知识,所以建议尽可能 使用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 教学的直观性。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直观,启发 学生的想像力。 ②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应强调原子质量太小, 计算和记忆均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在 教学时可以通过举例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相对 原子量标准。


③对于本节的挑战自我的最后一道题,教 材中设置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总结 对原子的认识。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中对原子的有关描述, 并指导学生以“我想象中的原子”为题, 写一篇短文,以加深学生对原子的认识。 同时,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它不 随物质种类的变化而变化,为建立元素的 概念奠定基础。
4.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及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 元 素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单元复习

(3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共10课时
(2)教学建议
建议(一)
本单元需要帮助学生对元素观形成相关
的认识 “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包括: 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分类。 ③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元素原子间的 重新组合
活动天地: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 究竟是什么? 科学事实: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 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核心概念
概念运用
单质与 化合物
元素的表示
元素的概念
表示的意义 元素组成物质
自然界元素 的分布 元素符号 元素汉语名 称的来源
2.增加了多识一点“化学元素汉语名称
的由来” :

介绍了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者徐寿创立元素 汉语名称造字原则,让学生在感受科学家伟 大智慧的步树 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多识一点“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编
排到教材正文中。
(三)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材分析:元素与元素符号
基本问题
物质为什么会变化 无穷,循环往复? 组成物质世界的元 素究竟是什么? 什么样的原子才能 归为同种元素? 情景与活动
前人认识:元素是水、火、土、气, 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基本理解
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 基本成分——元素组成。 原子才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 的成分。 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为 一种元素。
汤姆森 道尔顿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
能量低离核近, 能量高离核远。
原子结构示 意图的表示 意义。
二、 原子 中的 电子
原子中电 子的得失
金属原子易失电子 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不易得 失电子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 阳离子;得到电子变 成阴离子。
多识一点: 原子的稳定 结构。
离子的 形成
钠原子与氯原 子结合生成氯 化钠的过程。

教材为了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物 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 法、以及化学科学思想的教育内容。例如, 物质的分类(单质与化合物)、相对原子质 量(原子质量的科学计量方法)、原子结构 的发展史和元素概念的建立等等,这些内容 都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希望老师们在教学 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关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总体介绍
1.新旧教材内容对比及改编意图 内容的变化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由原教材的第二 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的第三、四节以及第 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节部分内 容组成。
改编意图:将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的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单元,增强了学 科知识的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相 关基本观念,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和物 质组成的元素观。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离 子 的 形 成
概 念
符 号
结 构
应 用
3.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科学家研究原子结构历史的分 析,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初步认识原子内部各粒子的数量关系,了解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表 现。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

(四)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观念教学的基本途径是知识的考古。任何化学知识都有着产 生和发展的历史。对知识寻根问底,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了, 观念就会很容易地建立起来了。本节教材的呈现就是通过讲故事 的方法,从最初人们对原子的认识(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到汤 姆森发现电子,再到卢瑟福等人的α粒子散射实验,比较完整地 展现了原子结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这个故事中,学生确 信了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是有结构的。这些观念在学生了解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后就会自然形成,并从中体验到人类认 识微观世界的智慧。通过这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形成原 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原 子构成的相同点,即不同的原子都是相同的基本粒子(质子、中 子和电子)构成,差别在于它们的数目不尽相同。同时帮助学生 初步建立物质是有结构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基本构成是相同的 等化学基本观念。

清晰具体地表示出, 原子得失电子前后结 构的变化。

旧 新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级 二级 标准 1.知道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 质的粒子。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 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 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 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 学反应中的作用。 活动与探 究建议 可供选择的学 习情景素材
(二)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
一级 二级 标 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可选择的学习 情景素材
物质 认识 构 化 成 学 的 元 素 奥 秘
1.认识氢、碳、氧、氮 ①查找常见食品的 元素组成,并 农作物生长必 等与人类关系密切 需的化学 列表说明。 的常见元素。 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 ②查阅资料,了解 地壳高的几种 人体需要的金 见元素的名称和符 属元素和 元素及其存在 号。 非金属元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 素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 ③收集有关人体必 需的微量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 素周期表中找到指 发展 的资料。 定的元素。

单元教材结构
第一节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原子 的 结构 原子 中的 电子 原子 质量 的 计量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第一节 第二节
元 素
元素 周期 表 简介
第一节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 式及 其 意义 物质 组成 的定 量表示
元素 与 元素 符号
化 合 价
原 子 的 内 部 结 构
原 子 构 成 物 质
(2)教学建议
建议(一)
本单元需要帮助学生对微粒观和元素观
形成相关的认识
进一步巩固“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包括 ①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② 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③ 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④ 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建议(二)注重科学方法和化学科学思想 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