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去哪里取 经的吗?
壹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 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 现于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城市国家
约BC23世纪
大约公元前23 世纪—18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哈拉巴早 期文明和摩 亨·佐达罗早 期文明。后因 不明原因消失。
城市国家 建立一些小国
现了印度的统一
约BC23世纪 约BC16世纪
BC324年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 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 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形成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 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 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 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雅利安人对原著居民持什么态度?
趣味活动
材料: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 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 公牛;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这与 哪一制度有关?
归纳
1.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古
早期文明 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
代 2.兴衰历程 小国出现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
印
度
鼎盛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
阿拉伯数字 3.文明 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佛教 人物、时间、教义、传播
四大文明知识归纳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古埃及 前3500 尼罗河流域 东方文明基本特征:
2.种姓制度的内容
祭祀 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牧业者、手工业者、商人
农业、畜牧 业和商业
被征服者和失去土地的人
为前三个等 级服务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3.种姓制度的特点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 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 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 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 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 畜抵偿。
百家争鸣:春秋战 国(BC8世纪至BC5 世纪)时期,知识 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家族流派 之间争芳斗艳的局 面。
先知运动:BC8世纪至 BC5世纪,希伯来“先知” 掀起的宗教改革和社会 运动,对犹太教发展和 希伯来民族精神的升华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沙门思潮:BC6世 纪-BC5世纪,自由 思想家的各种观点、 派别的通称,其中 最有影响的是佛教、 耆那教、生活派、 顺世派和不可知论 派等。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识记佛教的创立时间。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 经了千难万险......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城市国家 建立一些小国
约BC23世纪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 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 后迁移至中亚平原。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 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刹帝利 VS 婆罗门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古迦毗罗卫国遗址
2.时间、人物
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 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期统治的工具。
五蕴说:佛陀认为,众生都是由色(物质积聚)、受(感受)、 想(知觉)、行(意志)、识(精神活动)物种因素积聚而成。
——《摩奴法典》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 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 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 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 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 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 ·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 点。 ·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 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4.佛教的传播
中亚
中国 (公元前1世纪)
朝鲜 日本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东南亚
其他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 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 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 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的地球观
趣味历史——30度的文化盛宴
古希腊哲学:BC6世纪BC5世纪,出现在希腊 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 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 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等。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
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C.伊斯兰教
) B.基督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地点:古代印度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金字塔、太阳历、 象形文字
古巴比12.伦都.政发治前源上35于:00大都河是流两奴域河隶流主域中央集权、《楔君汉形主文谟专字拉制比法典》、
3 .经济上都是农业发达。 古印度 前23世纪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阿拉 伯数字
中国
前2070
四大发明、甲骨文、 长江、黄河流域 长城
课后练习
1.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现 象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摘编自易宁著,《走进古印度文明》
“忍耐顺从”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四谛(真理)说:苦谛(人生各种痛苦)、集谛(引起痛苦的原 因)、灭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道谛(消除烦劳的道路)物 种因素积聚而成。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 欲望,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众生平等” 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
印度被种姓制度赋予了深深烙印,复杂又徘徊着前进。复 杂的国情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这使得印度在发展 的道路上步履艰难而又缓慢,充满着矛盾与坎坷……
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 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 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壹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 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 现于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城市国家
约BC23世纪
大约公元前23 世纪—18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哈拉巴早 期文明和摩 亨·佐达罗早 期文明。后因 不明原因消失。
城市国家 建立一些小国
现了印度的统一
约BC23世纪 约BC16世纪
BC324年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 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华 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贰 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形成
材料:“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 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 ……从这 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 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摘编自赵伯乐著,《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雅利安人对原著居民持什么态度?
趣味活动
材料: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 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 公牛;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这与 哪一制度有关?
归纳
1.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古
早期文明 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文明
代 2.兴衰历程 小国出现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
印
度
鼎盛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
阿拉伯数字 3.文明 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佛教 人物、时间、教义、传播
四大文明知识归纳
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古埃及 前3500 尼罗河流域 东方文明基本特征:
2.种姓制度的内容
祭祀 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牧业者、手工业者、商人
农业、畜牧 业和商业
被征服者和失去土地的人
为前三个等 级服务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3.种姓制度的特点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 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 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 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 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 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 畜抵偿。
百家争鸣:春秋战 国(BC8世纪至BC5 世纪)时期,知识 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家族流派 之间争芳斗艳的局 面。
先知运动:BC8世纪至 BC5世纪,希伯来“先知” 掀起的宗教改革和社会 运动,对犹太教发展和 希伯来民族精神的升华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沙门思潮:BC6世 纪-BC5世纪,自由 思想家的各种观点、 派别的通称,其中 最有影响的是佛教、 耆那教、生活派、 顺世派和不可知论 派等。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识记佛教的创立时间。
唐太宗时,有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行前往天竺,历 经了千难万险......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城市国家 建立一些小国
约BC23世纪 约BC16世纪
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 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 后迁移至中亚平原。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 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2.古印度文明的沿革
出现早期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孔雀王朝基本上实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刹帝利 VS 婆罗门 对种姓制度的反抗——佛教
古迦毗罗卫国遗址
2.时间、人物
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 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期统治的工具。
五蕴说:佛陀认为,众生都是由色(物质积聚)、受(感受)、 想(知觉)、行(意志)、识(精神活动)物种因素积聚而成。
——《摩奴法典》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今天的种姓制度
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 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种姓 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 席次。就算在天灾时,贱民亦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如在2008 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 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另外,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 ·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 点。 ·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最低种姓的贫困率从49%降至了39%,虽然 降幅大于全国平均的8%,但其还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国平均值27%。
4.佛教的传播
中亚
中国 (公元前1世纪)
朝鲜 日本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东南亚
其他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 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 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 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的地球观
趣味历史——30度的文化盛宴
古希腊哲学:BC6世纪BC5世纪,出现在希腊 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 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 意大利南部的哲学学说。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等。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
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C.伊斯兰教
) B.基督教 D.道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地点:古代印度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金字塔、太阳历、 象形文字
古巴比12.伦都.政发治前源上35于:00大都河是流两奴域河隶流主域中央集权、《楔君汉形主文谟专字拉制比法典》、
3 .经济上都是农业发达。 古印度 前23世纪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阿拉 伯数字
中国
前2070
四大发明、甲骨文、 长江、黄河流域 长城
课后练习
1.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现 象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摘编自易宁著,《走进古印度文明》
“忍耐顺从”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四谛(真理)说:苦谛(人生各种痛苦)、集谛(引起痛苦的原 因)、灭谛(断灭一切世俗痛苦)、道谛(消除烦劳的道路)物 种因素积聚而成。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 欲望,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众生平等” 获得统治阶层的支持
印度被种姓制度赋予了深深烙印,复杂又徘徊着前进。复 杂的国情与沿袭了几千年的种姓制度,这使得印度在发展 的道路上步履艰难而又缓慢,充满着矛盾与坎坷……
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 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 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