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 大气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
【基础篇】
题组一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
为除去混入NO中的少量NO2,应将气体通过()
A、Na2CO3溶液ﻩB。
NaHCO3溶液
C、H2O ﻩﻩD。
浓硫酸
答案C
解析通过A、B两项都会生成CO2,导致带入新的杂质;H2SO4不与NO2反应;由反应3NO 2+H2O===2HNO3+NO知,水洗可除去NO中的NO2。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
A、二氧化氮ﻩB、二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ﻩ
D、二氧化硫
答案B
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A项,温室效应是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植树造林可降低空气中CO2的浓度,缓解温室效应;B项,SO2和NO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
4。
NO2能够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
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2+2NaOH===M+NaNO3+H2O,8NH3+6NO
===7X+12H2O。
则M、X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2
A。
NaNO2、N2ﻩﻩB、HNO2、N2
C、NO、HNO3ﻩﻩD、N2、N2
答案A
解析依照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综合判断可知,A项正确。
5、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氧气ﻩﻩB。
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ﻩD。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答案C
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使V(NO)∶V(O2)〈1∶1,因此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
6。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可消除CO 与该氮的氧化物的污染,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ﻩﻩB。
NO
C、NO2D。
N2O5
答案B
解析设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x,由题意得:2NO x+2x CO错误!N2+2x CO2、N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依照氧原子守恒得:x=1。
即NOx为NO。
题组二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7。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估计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
液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能够观察到试管中液面接着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
A、估计是N2和NO2的混合气体
B、一定是NO2气体
C、一定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
估计是NO2一种气体
答案D
解析试管内气体为红棕色,故一定含有NO2,也估计含有NO,因为2NO+O2===2NO2,生成的NO2又可与水反应,使液面上升,NO2、O2与水反应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故当试管内气体为NO2或NO2与NO的混合物时,通入适量O2,最终试管内可完全充满液体。
由于N2不溶于水,故不估计含有N2。
由此可知答案为C。
8。
现有NO2、O2的混合气体12 mL,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2 mL(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是()
A、4、8 mL B。
2。
4mL
C。
3 mLﻩﻩﻩD。
4mL或1、2 mL
答案D
解析(总反应式法)依照有关的反应:
4NO2+O2+2H2O===4HNO3
3NO2+H2O===2HNO3+NO
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V(O2),剩余气体估计是O2,也估计是NO。
∶若剩余O2,则V剩=V(O2)-1
4
[12 mL-V(O2)]=2 mL,解得V(O2)=4mL。
∶若剩余NO,则V剩=\f(1,3)[12mL-V(O2)-4V(O2)]=2mL,解得V(O2)=1、2 mL。
9。
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4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错误!mol·L—1ﻩﻩﻩB。
错误!mol·L-1
C 。
128
mo l·L -1 D 、142
mol·L—1 答案 C 解析 设烧瓶的体积为V L,由4N O2+O2+2H 2O ===4HNO 3知NO 2的体积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V L,又O 2和NO 2的体积比为1∶4,因此最终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溶液的体积为V L,N O
2的物质的量为45V L÷22、4 L·m ol -1=128
V mo l,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1,28) V mol÷V L =错误! mol·L —1、
10、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NO 和NO 2,∶NO 2和O 2,∶NO和N 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V 1>V2〉V 3 ﻩﻩﻩ
B 。
V1〉V3〉V2
C 、V2>V 3>V1 ﻩ
D 。
V 3>V 1〉V 2
答案 D
解析 可假设试管体积均为2V ,则每种气体的体积均为V ;当倒置于水槽中时:∶中有反应:3NO 2+H 2O ===2HN O3+NO,则剩余气体的体积V 1=错误!未定义书签。
V ;∶中有反应:4NO 2+
O2+2H 2O===4HNO 3,则剩余O2的体积V2=34
V ;∶中气体与水不反应,故试管中气体体积V 3=2V。
综上所述,V 3>V1〉V 2、
【提升篇】
11、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物质。
(1)形成酸雨的原理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
∶D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现有V L某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mol NO2和m mol NO组成的大气污染物。
∶所用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 mol·L-1、
∶若所得溶液中c(NO错误!)∶c(NO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n∶m=________。
∶用含n和m的代数式表示所得溶液中NO错误!未定义书签。
和NO错误!浓度的比值c(NO 错误!)∶c(NO错误!未定义书签。
)=________、
答案(1)∶〈∶H2SO3 ∶2SO2+O2错误!2SO3
(2)6NO2+8NH3错误!7N2+12H2O NO2 NH3
(3)∶错误!∶3∶2∶错误!
解析(1)酸雨的pH<5。
6,正常雨水的pH=5。
6。
由图示转化可知:A为SO2,B为SO3,D 为H2SO3。
(2)NH3和NO2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物质是N2和H2O。
(3)∶因产物NaNO3、N
aNO2中n(Na+)=n(N),故n(NaOH)=n(NO)+n(NO2)=(m+n) mol,c(NaOH)=m+n
Vmo
l·L-1。
∶NO2与NO混合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能够认为先后发生如下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
mm2m
2NO2+2NaOH===NaNO2+NaNO3+H2O
n-m错误!未定义书签。
(n-m) 1
2
(n-m)
当V(NO)2≥V(NO)时能吸收完全,因此c(NO错误!未定义书签。
)∶c(NO错误!)=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即n∶m=3∶2、
∶c (NO 错误!未定义书签。
)∶c(NO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n —m)∶[2m+12(n-m)]=错误!。
12、为了有效实现NO和N 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 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烧瓶。
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NO+O 2===2NO 2
(2)∶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
∶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3NO 2+H 2O===2HN O3+NO
13、如图所示:在B水槽中装有500 mL 水,容积为a mL 的试管A 充满了N O2和NO 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 倒插入B 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 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 、
(1)将A倒插入B槽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通过导气管C向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估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
答案(1)3NO2+H2O===2HNO3+NO1∶2 3∶1
(2)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至全充满、接着通入氧气后,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后充满无色气体
(3)a
11 200
解析(1)试管A倒插入B水槽水中后,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
剂均为NO2,质量比为1∶2。
依照题意有错误!未定义书签。
n(NO2)+n(NO)=1
2[n(NO2)+
n(NO)],n(NO2)∶n(NO)=3∶1。
(2)试管A中剩余0。
5a mL气体为NO,通入氧气后,发生反应2NO+O2===2NO2,4NO2+O2+2H2O===4HNO3,可写为4NO+3O2+2H2O===4HNO3,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中液面不断上升至全充满,接着通入氧气后,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后充满无色气体(O2)。
(3)试管中充满气体时,依照氮原子守恒,n(HNO3)=n(气体)=\f(a,22。
4)×10-3mol,c(HNO3)=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mol·L—1、
14、已知: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
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答案(1)Cu+4H++2NO错误!===Cu2++2NO2↑+2H2O
(2)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
(3)打开活塞,挤压气囊;丙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4)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可将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B
解析(1)硝酸是一种强酸,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浓硝酸能够拆写成离子形式,因此浓硝酸与
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错误!未定义书签。
===Cu2++2NO2↑+2H2O。
(2)若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说明I-被NO2氧化为I2。
(3)NO具有还原性可通过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
(4)因为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可将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无法确认NO2是否有氧化性。
因此要证明NO2的氧化性,必须消除硝酸的干扰,所选用的物质中不能含水。
因此能够将NO2通入盛有H2S气体的容器,不仅能观察到H2S被氧化为固体硫单质,还能观察到NO2被还原,红棕色消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