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随着手术水平及技术的进展,大多数学者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主张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1]。
但内固定就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且并发症多,常导致治疗失败。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减轻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对于减少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佳治疗方法[2]。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现对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男38例,女24例;年
龄71~86岁,平均67.6岁。
左侧36例,右侧2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0例,坠落伤13例,其他9例。
合并伤9例;其中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满意后,患者侧卧位。
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将小粗隆复位并以钢丝同定,在小转子上1~1.5cm处截除髋关节,清除髋臼内软组织。
扩髓时要动作轻巧,扩髓完毕后用
标准骨水泥技术填充。
待骨水泥变硬后,用钢丝将大粗隆骨块与假体近端预留孔同定,检查髓臼骨质情况,选择安装大小合适的假体,复位髋关节,检查髋关节活动情况,有无脱位趋势及下肢长度。
(2)B组:C形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患侧垫高,自大粗隆顶点沿大腿外侧切口长约12cm左右,显露骨折端,钢丝、克氏针临时固定粉碎性骨折;于股骨大转子下2cm处按135°穿入导针,保持前倾角,深至股骨头下1cm,C形臂X线机下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开骨孔道、攻丝,旋入合适长度粗螺纹钉。
依骨折粉碎程度与部位,选择套筒钢板置入,皮质钉固定。
不稳定骨折于大粗隆顶点平行粗螺钉旋人1枚长松质骨螺钉辅助同定,以加强稳定性和抗旋转能力。
冲洗术野后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疗效评价
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
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比较(表1)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随访6~12个月,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叶海明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036)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32例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30例应用DHS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
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长于B组,但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短于B组,A组Harris髋关
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 <0.05)。
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DHS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4(b)-0033-02
表1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比较(x -
±s )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 i n) 出血量(m L ) 住院天数(d) 术后负重时间(d) A 组 32 97.5±3.6 306.2±17.0 13.4±0.9 5.5±1.1 B 组
30
83.1±1.8
167.5±12.5
18.2±1.0
36.3±2.3
表3 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组别 例数 肺栓塞 内固定失败 肺部感染 髋内翻 合计 A 组 32 1 0 1 0 2(6.25) B 组
30
2
3
3
8(26.7)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A 组 32 14 13 3 2 84.4 B 组
30
12
9
3
6
70.0
(下转35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并浸润心肌而引起心肌病变,要及时营养心肌对症治疗。
3 讨论
HFMD流行主要以夏秋季常见,区域性不明显,以婴幼儿多发,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传播,有20种以上的肠道病毒引发[4]。
早期是为COXA16病原体为多见,自1969年发现EV71病毒后,患者的重症及危重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也逐渐增高。
近年来,我国HFMD的发病率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有增长的趋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医学专家通过多次颁布及不断完善HFMD的临床诊治方式,对此病的诊治及防治规范化,有一定的收效,但MO DS的发病率尚未能达到理想状况。
HF MD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发病率稍高,农村患儿比城市多,应是因为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影响;发病年龄以13~36个月为多,12个月以下的患儿仅8例,应与患儿从母体获得抗体有关;大多数患儿在发病的第2、3天来就诊,以皮疹及发热为首发表现,临床上应注意患儿的口腔粘膜及臀部的皮肤状况,重症患儿一般在病程的第3~5天出现易惊、四肢发抖,精神状况改变,甚至出现膝反射亢进或病理体征阳性等,是为神经系统病变表征,应及时进行降颅内压处理;本研究病例心肌酶谱上升以特异性CK-MB及cTnI升高为多,由此可见, H FM D诱发心肌炎的机率较高,要进行营养心肌对症治疗。
针对HFMD并发的SIR S研究并不多,本文研究可见,重型HFM D患儿发生SIRS及MODS的机率比普通型高。
SIRS的发生率与心肌酶、脑脊液细胞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要想确诊,应检查这2种生化指标值,其意义重大。
本研究可见,重型HFMD患儿发生SIRS及MODS的发生率明显比普通型患儿高,有统计学比较意义,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类似,都是由原发病的炎症介质产生代谢紊乱而致。
当患儿发生SIRS时,而原发病又得不到及时控制,炎症介质就会攻击不同的靶器官,产生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并进一步发展为MODS,最后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因而,早期发现HFMD并及时治疗S IR S,是防治M OD S的关键所在,可有效的降低H FM D的病死率。
目前我院治疗HFMD主要以抗病毒、抗炎药物联合用药为主,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对出现有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应及时提供呼吸支持,并进行强心、扩容等改善微循环的处理方法,必要时应用甘露醇脱水、免疫球蛋白或突击大剂量激素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这对患儿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云飞,单南冰,张祝娟,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氧疗和气
道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
年版)[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4.
[3]肖云晓,蔡彬彬.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诊治中的几点体会[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17.
[4]刘映霞,谢靖婧,何颜霞,等.轻型和重型手足口病临床和实
验室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8,22(6):475.
【收稿日期】2012-02-16
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约占全身骨折2%左右,是老年患者常见骨折,并多为粉碎骨折,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3]。
DHS是由近端内螺纹、远端内滑杆的1枚粗螺纹钉,尾部加压螺丝钉,套筒侧钢板和钢板螺钉共同组成的内固定装置。
近年来研究认为DHS对于I、II和III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对于EvansIV和V型骨折的疗效欠佳[4]。
由于DHS只固定外侧骨皮质,应力集中在内侧,易使骨折端的旋转及内翻。
且D HS术中骨膜损伤较大,广泛剥离软组织,破坏血供,因此对于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治疗仍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失败率达5%~12%。
人工关节置换术相对于内固定手术具有前不需牵引,卧床时间短,可早离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牢固等优点[5]。
笔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可即时固定假体,具备能更早期功能锻炼的基础。
骨水泥具有即刻的机械稳定性,使得人工关节假体与股骨完全适应并融为一体,能够把应力从假体近端传至股骨远端,使患者能够早期负重。
通过骨水泥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髋重建部骨质的应力,从而有利于骨折部分的愈合[6]。
本组资料显示,A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明显短于B组,且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较DHS内固定有一定的优越性,我们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高龄,年龄>70岁;(2)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内固定达不到固定效果[7]。
参考文献
[1]张鹏,李亮.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
杂志,2010,19(26):3407~3408.
[2]刘志雄,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3~66.
[3]廖沂涛.D 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外医学研究,
2010,8(13):156~157.
[4]陈进东,赵会平,韩曙光.48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
的选择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308~309. [5]王浩,胡沛然,陈森,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
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464~465.
[6]谭儒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
察[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0,7(4):220~221.
[7]贾育松.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问骨折[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727~728.
【收稿日期】2012-02-16
(上接33页)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