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思考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思考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职业转换加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提高,致使增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成为迫切要求。
在此现状下,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并不相匹配。
由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极其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存在偏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全面、综合型、可持续人才观理念指导,重视功利性的需求,仅以现实的利益、需求为追求目标。
其原因其一,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国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尤为提倡学而优则仕、重文轻术,轻视职业技术教育。
造成职业技术教育社会认可度低,不能在课程设置上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终身发展性的考虑。
其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时候未能充分把握教育规律。
课程设置过分坚持技能本位理念,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劳动者,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性、潜能与个性,过分坚持学科本位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设置比例失调,既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不能实现人的终身发展目标。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门类比例不合理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也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工作者,更要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普通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结合。
然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两者之间在课程时间、比例上进行简单的加法与减法。
首先,课程种类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课程的职业性与学术性未能综合考虑。
其次,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融合,同时课程设置中追求门类齐全、内容选择安排不合理,不能及时反映社会与学生的发展需求。
最后,由于教师及其相应的教学条件的匮乏,不同种类课程之间实施的形式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缺乏合理的组织安排。
三相应的法律政策以及理论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比较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政策、理论体系在逐步建设与完善中。
其主要的表现其一,高等职业课程体系建设处于探索阶段。
其二,终身教育理念传播到我国较晚,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才明确规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政府官员、学术界、教育界等针对终身教育的研究过多地停留在终身教育发展现状的介绍、基本理念的引进,缺乏针对我国教育现象提出具体的终身教育政策。
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只是关注某些领域与专业,而不是进行国家层面的全面统筹和政策规划。
至此,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终身教育政策的引领。
二、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1965年,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
[1]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或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
[2]简而言之,终身教育就是指从出生到死亡贯彻整个一生的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某个阶段;同时也包括除学校教育之外的非正规教育。
纵观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脉络,其内容为时间上,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阶段所受教育的综合;空间上,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内涵上,既重视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也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充分把握终身教育理念的三个方面,课程设置着重考虑终身发展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及高等职业教育特有使命。
三、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课程设置的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趋势是把课程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
[7]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既要体现普通教育,也要体现职业教育。
正确把握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关于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
展性,以及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问题,需要从终身教育理念出发。
在课程设置时,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一正确处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终身教育思想指出,个体为了自身发展必须要进行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又有赖于社会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空间,同时指出更要培养有个性、尊严以及人格魅力的个体,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和全人教育理念。
由此,在考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发展的关系,既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不能顾此失彼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依据或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依据。
正如我国《教育法》中阐释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正确处理过程性与终身性目标的关系终身教育的目的观是指追求人性的完美与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
职业教育的目的可具体分为两个层次,即过程性目的和终极性目的。
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是发展劳动者的技能,满足受教育者学习的需求,培养他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的终极性目的,是满足人类不断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从而不仅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强大职能,而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性完美发展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一方面必须追求过程性目的,即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从终身教育思想出发,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目的仅是一种生存和生长层面的目的因素,仅仅是为人们获得生存和谋取职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职业教育应该在更高的水平上为人类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应当满足人类不断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