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先天性单侧唇裂鼻畸形手术的围术
期护理
程丹;曲波;李海峰;高玉琴;原露露
【摘要】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有93例先天性唇裂鼻畸形患儿采用改良Mohler法修复唇裂, 同期行鼻畸形整复.患儿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术后对患儿进行口腔及饮食护理, 强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术后随诊的重要性.结果显示, 术后3个月随访93例患儿, 90例获得了良好的鼻唇形态;3例鼻部形态满意, 但存在裂隙侧唇峰上移, 唇高不足.术后12个月随访93例患儿, 鼻畸形无明显加重, 唇高不足的3例患儿上唇缩短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精神状态良好.先天性唇裂鼻畸形患者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48)003
【总页数】3页(P281-283)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改良Mohler法;围术期护理
【作者】程丹;曲波;李海峰;高玉琴;原露露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办公室,沈阳 110002;中国医科大学国际医学教育研究院,沈阳 1101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办公室,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护理部,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口腔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 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口腔医院护理部,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口腔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 1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8
单侧唇裂修复术基本原则是以健侧唇部和鼻孔形态为基准,修复裂隙侧唇和鼻孔形态,恢复两侧的对称性。

传统唇裂手术将鼻畸形作为二期手术进行[1]。

唇裂鼻畸形整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整体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专家选择在唇裂手术的同时进行矫正鼻畸形,进行整体修复[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Mohler法同期行鼻畸形整体修复,围术期间,护士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术后对患儿进行口腔及饮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93例先天性唇裂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Mohler法修复唇裂,同期行鼻畸形整复。

93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裂。

左侧57例,右侧36例;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52例,不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30例,不完全性唇裂不伴牙槽嵴裂11例。

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2.5~12个月,平均6.5个月。

1.2 治疗方法
在无菌手术室中经口腔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对患儿采用改良Mohler法同期行鼻畸形整体修复术[3]。

术后患儿鼻部应采用缠有碘仿纱条的塑料管作为临时支撑。

术后6 d拆线,拆线后使用硅胶制成的鼻部保持器维持鼻部外形至少
半年[3]。

围术期密切观察患儿,及时给予患儿抗生素及支持治疗。

1.3 治疗结局
93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患儿家长对整复效果满意。

术后3个月随访时,90例形态为优,2例为良,1例为差。

2例效果良患儿主要由于瘢痕挛缩致裂隙侧唇峰上移,唇高不足,但鼻部形态良好。

1例效果差患儿由于家长没有给患儿坚持使用鼻部保持器而导致鼻翼塌陷鼻尖低平。

术后12个月随访,92例形态为优,1例为良,其中3个月随访时2例存在隙侧唇峰上移的患儿在此次复诊时情况明显改善,上
唇形态较好;3个月随访时效果差的1例患儿家长坚持给患儿使用鼻部保持器,患儿鼻翼塌陷鼻尖低平的情况也明显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1)常规按照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要求进行术前准备[4]。

(2)本组患儿年龄较小,术前1周左右叮嘱家长用汤匙喂养患儿,以便患儿术后可以适应这种喂养方法[5]。

(3)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预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需在术前进行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择期手术。

(4)患儿手术前1 d用清
水洗净面部及唇部,并用生理盐水擦拭鼻孔及口腔。

(5)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解
术后注意事项(患儿不能哭闹,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术后坚持佩戴鼻部保持器,
这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等)。

2.1.2 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更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要多与患
儿家长沟通,树立治疗的决心、信心和耐心[6]。

护士主动为患儿家长介绍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的优势及成功案例,使患儿家长消除疑虑,积极对待手术。

2.2 术中护理
手术当日由家长安抚好患儿,换好清洁衣物将患儿抱至手术室门口,由巡台护士和
家长仔细核对后接入手术间,护士协助医生将患儿体位调整好,充分准备好手术物品,清点术中用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患儿手术后24 h内及时冷敷,防止创口出血,减轻手术后组织反应和肿胀[7]。

2.3.1 日常及饮食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想办法安慰患儿,取得合作。

(2)患儿创口疼痛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口腔检查,以免引起患儿哭闹而影响创口愈合。

(3)术后避免患儿着凉,防止感冒流涕,
进而污染创口造成感染。

(4)本组患儿年龄较小,术后指导家长将患儿双臂包裹,防止患儿用手抓挠唇部创口。

(5)患儿术后清醒6~8 h后可给予少量糖水,若无呕吐,0.5 h后可用小汤匙或者滴管喂牛奶或母乳,如患儿因伤口疼痛而拒食,可适当补充液体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拆线后7~10 d给予流质饮食,10 d后给予半流质饮食,一律用汤匙喂养[8],每次饭后要用漱口水清洁口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2.3.2 呼吸道护理:患儿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口腔分泌物流出。

患儿清醒后多因疼痛而不敢下咽,口腔内常集有大量分泌物,要使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出,将吸引管放在下颌龈颊沟间进行吸引,切勿挫伤创口,勿将填塞的碘仿纱条吸出。

2.3.3 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本组患儿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术后3~5 d面部肿
胀明显,要告知患儿家长这是正常反应,肿胀消退以后可见到手术效果,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患儿[9]。

2.3.4 护理知识宣传教育:手术后患儿鼻部采用缠有碘仿纱条的塑料管作为支撑,术后6 d拆线,拆线后使用硅胶制成的鼻部保持器维持鼻部外形至少半年,要向
患儿家长说明这种措施的重要性。

3个月随访时,1例患儿家长已将鼻部保持器丢弃,通过护士耐心讲解使家长认识到保持器的重要性,重新为患儿佩戴保持器,术
后12个月复诊时恢复良好。

3 讨论
应用改良Mohler法治疗先天性唇裂鼻畸形患儿,是将其原本位于裂隙侧鼻底的水平横切口调整为裂隙侧裂缘位于鼻翼内侧的切口,切口更为隐蔽,减少了位于唇上的手术瘢痕,也使得术后瘢痕真正可以形成健侧人中嵴的“镜像”结构[10]。

从鼻小柱底到唇峰的垂直向瘢痕主要跨过了正常的人中上部,使患儿减少瘢痕形成,拥有更加满意的鼻部外形。

本研究显示,术前和术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心理疏导,术后对患儿进行口腔及饮食护理,同时强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术后随诊的重要性,对唇裂患儿术后恢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11],能够使手术治疗效果更加
显著。

今后应进一步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配合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巍,高欣凤,刘谊.延伸Mohler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及同期鼻畸形矫正[J]. 中华整形外
科杂志,2010,26(1):62-63. DO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10.01.019.
[2]傅豫川,黄永清,唐世杰,等.唇腭裂病例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 (7):426-428. DOI:10.7518/gjkq.2013.04.002.
[3]张蕾,李增健,卢利,等. 改良Mohler法同期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9,25 (3):92-95. DOI:10.3760/cma.j.issn.1009-4598.2009.02.004.
[4]席淑新,赵佛容,王爱平.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40-441.
[5]王静静. 唇腭裂患儿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 12):52-54.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5.24.024.
[6]李鑫. 唇腭裂整形手术的临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7:525-526. DOI:
10.3969/j.issn.1671-8194.2013.27.419.
[7]何黎升,陈杰.下颌骨骨折的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 4):203-206.
DOI:10.3969/j.issn.1674-1595.2010.04.004.
[8]段慧蓉.浅谈唇腭裂患儿的围术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 16):2296-2297. [9]赵敏清. 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 (97):245,252. DOI:10.19613/ki.1671-3141.2017.97.152.
[10]苏会芝,程丽红,张海霞,等. 唇腭裂1127例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 (24):51-52.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24.039.
[11]郭媛. 以童趣化理念为导向的护理策略对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和情感状况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 (2):259-262.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8.02.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