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中学2020级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试卷1 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湖中学2020级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试卷(1)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日偏食,是指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被月球部分遮住的天文现象。
2019年1月6日,中国迎来了本年第一场日偏食,下图为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日偏食发生过程中拍摄的一组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日偏食发生时,地月位置关系(白色为光照面)应为下图中的()
2.日偏食景观图中的太阳为()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核
2019年1月3日上午,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下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背面图像。
完成3~4题。
3.月球表面()
A.风力侵蚀作用强
B.流水侵蚀作用强
C.陨石撞击较多
D.风力沉积作用强
4.在月球背面可能观测到的自然现象有()
A.绚丽多彩的极光
B.壮观的流星雨
C.日出前的黎明
D.夜晚的满天繁星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2017年2月23日,在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
下图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与“TRAPPIST-1系统”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有肥沃的土壤
2019年1月3日8时48分,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3级地震,宜宾地震局提前了14秒发布预警。
地震预警的原理是: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与面波。
纵波、横波产生于震源,面波是纵、横波相遇后产生的。
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
下图示意纵波、横波与面波的走时曲线。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甲、乙、丙三条线分别代表()
A.横波、纵波、面波
B.面波、纵波、横波
C.横波、面波、纵波
D.面波、横波、纵波
8.利用纵波、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和特性,可以()
①在地震发生前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②在地震发生
后检测到纵波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③抓住纵波和横
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④抓住横波和面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当地震来临时,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是()
A.青藏高原
B.黄河三角洲
C.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11.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力是()
A.地壳运动
B.断裂下陷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13.甲、乙两处对应的作用力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
“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
完成14~15题。
14.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
C.地形
D.成土母质
15.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物逐渐加厚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土壤较为干燥,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砂田作物产量较高。
图1为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比较,图2为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比较。
12
(1)相同降雨条件下砂田比裸田的地表径流量
、
下渗量。
砂田的蒸发量裸田。
(2)4月末种植前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砂田比裸田,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
(3)分析宁夏中部地区土壤较为干燥的原因。
(4)列举砂田除了改善当地水分条件外的好处。
17.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及丙、丁两地降水量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铜矿形成于环太平洋造山运动,其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宙。
(2)丙丁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大的是,原因是。
(3)比较甲乙两河谷特征差异并简析成因。
(4)该区域西南部海岸线极为曲折破碎,试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成因。
平湖中学2020级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试卷(1)
答案与解析
答案 1.A 2.A
第17题图1 第17题图2
解析第1题,由题意“日偏食,是指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被月球部分遮住的天文现象”可知,此时日地月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位于中间,地月的光照面位于同侧。
故正确选项为A。
第2题,平常我们看到的太阳明亮的圆盘其实是太阳外部大气层最里面的光球层,太阳发出的可见光几乎都是这一层发出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答案 3.C 4.D
解析第3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流水,由于缺少大气保护,陨石撞击现象较多,其表面多陨石坑。
第4题,月球有光照面和背光面,背光面可以见到黑夜的满天繁星。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即不会有日出前的黎明,也不会有日落后的黄昏,不会有极光现象,也不会有流星雨。
答案 5.B 6.A
解析第5题,距离地球40亿光年得的1颗恒星,应该位于银河系,和太阳一个级别。
第6题,从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宜居带是距离恒星距离适中的一个环形区域,推测温度适宜。
答案7.D8.C9.B
解析第7题,由题意“纵波、横波产生于震源”,故知乙、丙应为纵波或横波,“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一定时间,纵波传播距离远,故乙应为横波、丙应为纵波,故正确选项是D。
第8题,“相对于横波和面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小”,故在地震发生后检测到纵波发出预警,给当地和较远区域提前警示;抓住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迅速逃生或躲避。
故正确选项是C。
第9题,当地震来临时正确的避震措施是躲在较强支撑物下面(如课桌或床体下)、躲在较小的房间里护头蹲下等等。
故正确选项是B。
答案10.B11.D
解析第10题,图中的江心屿是处于河流中心的小岛,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选项中,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桂林山水、长白山天池地貌的成因分别是地壳抬升、流水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岩浆活动,据此选B。
第11题,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选D。
答案12.C13.A
解析第12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在流水作用下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第13题,甲处为凹岸,其对应的作用力为流水侵蚀作用;乙处为凸岸,其对应的作用力为流水堆积作用。
答案14.D15.C
解析第14题,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故D正确。
第15题,陡峭的山坡受重力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故C正确。
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故A错误。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故B错误。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物逐渐变薄,故D错误。
16.题
(1)小大小于
(2)大(多)增加
(3)地处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4)减少土壤侵蚀,增加气温日较差
17题
(1)显生宙
(2)丁丁地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或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太阳辐射总量大。
(3)甲为V形谷,乙为槽形谷(或U形河谷),原因是甲位于河流上游主要受流水的下蚀作用;乙地位于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或以侧蚀作用为主)
(4)地处盛行风的迎风坡,风浪大,海浪侵蚀强;坡度陡,水流速度大,水流侵蚀作用强;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